APP下载

一种提高SGT MOSFET雪崩耐量的方法

2023-12-04威,俱帅,张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阈值电压耐量雪崩

唐 威,俱 帅,张 蕾

(西安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屏蔽栅沟槽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hielded-Gate Trench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GT MOSFET)作为功率MOSFET的一类,由于比导通电阻较低[1-2]和开关速度较高等特点[3-4],在电机驱动和锂电池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6]。当SGT MOSFET器件并入电力系统时,电路中寄生电感[7-8]存储的能量会在器件关断时刻引起高的电压脉冲,使得电路性能退化甚至器件被损坏。此时,器件漏端被冲击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能量为功率MOSFET的雪崩耐量[9-10]。雪崩耐量是衡量功率MOSFET鲁棒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通常采用非钳位感性负载开关(Unclamped Inductive Switching,UIS)来测试衡量功率MOSFET雪崩耐量的大小[11-12]。

器件的雪崩耐量越高,意味着当器件在面临极端应用情况时,拥有的安全裕度越高,性能更加稳定,鲁棒性也越强。为了优化功率器件在UIS过程中的性能退化及失效行为,文献[13]采用极窄源区结构,显著地降低了P型体区电阻,使得UIS能力较传统沟槽MOSFET提升了30%,但是,该结构较传统结构增加了两张掩模版,且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VTH)很难控制;文献[14]采用倒L形N+源区,同样降低了P型体区电阻,UIS能力为传统沟槽MOSFET的2.1倍,但是,该结构同文献[13]一样,同样较经典结构增加了两张掩模版,开发成本较大;文献[15]采用漂移区P柱、自偏置降低表面电场技术的阶梯氧化层(Reduce Surface Field Stepped Oxide,RSO)结构,通过减少寄生基区电阻的空穴电流,降低了寄生三极管基区电阻的压降,使得UIS能力提高了83.3%,但是,该方法采用了多台阶场氧化层结构,增加了两次光刻和氧化硅回刻工艺,实现难度较大;文献[16]在沟槽间加入深P型基区,降低了寄生三极管基区传输效率,使得雪崩耐量增加了13.8%,但是,该结构较常规结构增加了一张掩模版,增加了开发成本,并且增加了器件导通电阻,影响了器件的性能。

为了在不影响器件关键参数和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器件的雪崩耐量,并同时降低设计成本,本文拟提出一种提高SGT MOSFET雪崩耐量的方法。通过增加器件沟槽间接触孔宽度和深度、增加接触孔注入能量和剂量等方法降低P型体区电阻,从而增加器件在UIS过程中的通流能力。

1 UIS测试与分析

图1为功率MOSFET器件UIS测试电路原理示意图。其中,被测器件(Device Under Test,DUT),即功率MOSFET栅极和脉冲方波电压VG及栅极电阻Rg串联,漏极和负载电感L及电源VDD串联,DUT源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接接地,表示为GND(Ground)。

图1 功率MOSFET器件UIS测试电路原理示意

使用VGS、VDS和IDS分别表示功率MOSFET在UIS过程中器件的栅极电压、漏源电压以及漏源电流。在UIS过程中,MOSFETVGS、VDS和IDS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0~t1时刻,脉冲方波电压接高电平VG,DUT导通,电感开始充电;在t1时刻,脉冲方波电压由VG转为低电平,DUT关断,漏源电流升至雪崩电流IPEAK。由于电感电流无法突变,为维持电感电流持续泄放,DUT被迫进入雪崩击穿状态,此时,DUT漏源电压升至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VB),漏源电流由IPEAK开始下降,直到t2时刻,存储电量被DUT消耗,此时,器件漏源电压将保持为电源电压VDD。

图2 UIS过程中MOSFET VGS、VDS和IDS变化示意

在t时刻,器件单次脉冲雪崩能量EAS的计算表示式为

(1)

目前,EAS测试方式主要是固定电感大小,通过不断增加DUT栅极方波电压高电平脉宽,获得使得器件刚好不失效的IPEAK值[12],然后,再根据式(1)获得器件的EAS能力值。

以上分析都是在器件不失效前提进行的。当器件在关断时刻遭受负载电感冲击而失效时,若打开失效器件的塑料封装外壳观察失效位置,可以发现失效点主要集中在器件边缘和中间位置。当失效位于器件边缘即终端位置时,表明器件终端击穿电压小于器件元胞,在关断时刻,负载电感在漏端引起瞬态电压脉冲,使得器件耐压较小的终端首先被击穿;当终端耐压大于元胞时,器件则在UIS过程中击穿于元胞区。

上述分析表明,器件终端击穿电压需要大于元胞,以避免在UIS过程中击穿点转移,从而增加器件雪崩耐量[17]。因此,在确定终端沟槽间距即台面(Mesa)宽度时,通常按照元胞区Mesa的75%进行设计,以确保SGT MOSFET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击穿特性[18],从而使得终端击穿电压大于元胞。当器件在UIS过程中失效于元胞区,主要为栅极关断瞬间引起器件内部寄生三极管开启导致。此时,通过P型体区高剂量注入[7],应用窄N型源区,能够降低寄生三极管基区电阻,抑制寄生三极管开启,虽然这种做法提升了器件雪崩耐量,但是,牺牲了器件的部分直流性能[13]。

2 EAS优化机理

图3为UIS过程中SGT MOSFET元胞电流流径示意图。其中,LN+为源区横向宽度,WCT为接触孔宽度,DCT为接触孔深度,RPB为P型体区电阻,CDB为外延和P型体区形成的电容,IDS为UIS过程中器件的漏源电流。

图3 UIS过程中SGT MOSFET电流流径示意图

由于在UIS过程中,器件漏端存在较高的电压脉冲,漏源电流IDS借助CDB流动,此时有

(2)

式中,VD表示器件的漏端电压。

当该电流流经P型体区电阻时,电阻上的压降使得由N+源区、P型体区及N-外延构成的NPN寄生三极管发射结发生正偏,当电阻压降等于发射结内建电动势Vbi时,结内开始有注入电流。漏端能承受不导致产生注入电流的最大瞬态电压可以表示为

(3)

由式(3)可知,若减小SGT MOSFET结构中的P型体区电阻RPB,则可以使得器件获得更高的抗雪崩冲击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雪崩耐量。

P型体区电阻值的计算表示式为

(4)

式中:ρSQ,PB表示包含N+源区补偿影响的P型体区方块电阻电阻率;Z表示器件沿沟槽方向P型体区方块电阻截面面积。

对于ρSQ,PB,由于空穴掺杂浓度NA远大于电子浓度ND,因此有

(5)

式中:σ表示P型体区方块电阻电导率;e表示单个电子所带电荷量,μn、μp分别表示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n表示P型体区电子的浓度;p表示多子空穴的浓度;NA表示P型体区受主杂质掺杂浓度。

结合式(4)和式(5)可以发现,为了抑制SGT MOSFET寄生三极管的开启,可以通过缩短N+源区宽度LN+、增加P型体区沟槽方向截面面积Z和P型体区杂质NA的浓度,以减小P型体区电阻RPB,从而使得器件获得更高的雪崩耐量。当器件沟槽间距固定时,缩短LN+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接触孔宽度WCT,增加P型体区沟槽方向截面面积Z则可通过增加接触孔深度WCT实现。

另外,观察图3可以发现,SGT MOSFET源极接触孔深入P型体区并且将N+源区和P型体区短接,由于器件在接触孔刻蚀完成之后,会进行高浓度P型杂质注入以优化器件性能。因此,为了增加NA,可以增加接触孔注入剂量及能量,以降低P型体区电阻,从而达到增加IPEAK的目的。

3 EAS设计方案

所提设计基于一款耐压120 V SGT MOSFET,考虑到终端效应,击穿电压VB通常要求保留10%~15%余量[19],因此,将VB目标设定为135.0 V;对于器件所应用的同步整流电路,较低的阈值电压VTH有利于减小电路中体二极管导通损耗,并带来更短的延迟和开关时间[20],为此,将设计的目标阈值电压VTH定为2.0 V。

根据第2部分的分析结果,利用Sentaurus计算机辅助设计(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TCAD)仿真软件对120 V SGT MOSFET元胞区接触孔宽度、接触孔深度、接触孔注入剂量和接触孔注入能量进行拉偏。由于SGT MOSFET元胞区内分布着大量重复且对称的元胞单元,因此,只针对器件半个元胞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按照实际工艺流程搭建SGT MOSFET器件的半胞结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器件的沟槽位于图4左侧,沟槽内上部为器件控制栅电极,下部为屏蔽栅电极,与源极设置同电位,器件源极位于结构顶部,底部为器件衬底,与漏极相连。

图4 器件半胞仿真结构仿真结果

3.1 接触孔宽度的设计

设计器件接触孔时,需要将N+源区和P型体区进行短接,以抑制元胞区寄生三极管开启。根据式(4),增加接触孔宽度WCT以缩短N+源区长度LN+,从而降低器件P型体区方块电阻阻值。此次拉偏范围选择0.15 μm~0.40 μm,图5为WCT拉偏对阈值电压VTH和击穿电压VB影响的仿真结果。

图5 WCT拉偏对VTH和VB影响仿真结果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接触孔宽度WCT的增加,因P型体区和N-外延构成的PN结电场强度保持恒定,器件击穿点仍位于沟槽底部,击穿电压VB基本稳定在135.3 V左右,虽有波动但变化不明显。对于阈值电压VTH,当接触孔宽度WCT由0.15 μm增至0.30 μm时,由孔注入的P型杂质并未影响到器件沟道受主杂质浓度NA,阈值电压VTH稳定在2.00 V左右;当WCT由0.35 μm增至0.40 μm时,孔注入P型杂质开始向沟道扩散,沟道处NA变大,VTH分别为2.09 V和2.20 V,并开始逐渐增加。为留够余量,固定接触孔宽度为0.25 μm,研究不同接触孔深度,器件阈值电压VTH和击穿电压VB的变化情况。

3.2 接触孔深度的设计

根据式(4),增加接触孔深度DCT可以增大P型体区方块电阻截面面积Z,从而降低器件P型体区方块电阻。此次接触孔深度DCT选择0.25 μm~0.45 μm进行拉偏,图6为DCT拉偏对VTH和VB影响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接触孔深度DCT的增加,由孔注入P型杂质纵向扩散且未横向扩散至沟道,因此,器件阈值电压VTH稳定在2.00 V左右,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变化不明显。

图6 DCT拉偏对VTH和VB影响仿真结果

图7为从接触孔位置,沿器件硅表面垂直向下方向,DCT拉偏器件在不同深度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图。

图7 DCT拉偏器件在不同深度电场分布图

如图7所示,随着接触孔深度DCT增加,器件接触孔底部PN结峰值电场不断增加,并且结面逐步向下移动。当DCT由0.25 μm增至0.35 μm时,因P型体区和N-漂移区构成的PN结峰值电场仍小于器件临界击穿电场,击穿电压VB基本稳定在135.4 V左右;在接触孔深度DCT继续由0.40 μm增至0.45 μm的过程中,PN结结面电场电场强度继续增加,并且超过器件临界击穿电场,器件击穿点开始向PN结面转移,沟槽底部器件电场强度下降,因此,使得击穿电压VB下降。为了留够余量,固定接触孔宽度为0.30 μm,接下来,将研究接触孔注入不同剂量时,器件的阈值电压VTH和击穿电压VB的变化情况。

3.3 接触孔注入剂量的设计

此次接触孔注入选择两步注入工艺。第一步为低能量注入,在20 keV左右较低能量条件下注入二氟化硼(BF2)。第二步为高能量注入,在较高能量条件下注入硼杂质。在注入过程中,BF2的主要作用是优化源极接触孔表面的接触电阻,因硼(B)的扩散系数较大,常用来降低P型体区方块电阻电阻率,以提升器件雪崩耐量。此处的拉偏操作只针对第二次注入的B杂质进行仿拉偏。注入剂量范围为1.0×1012cm-2~1.0×1014cm-2。图8为孔注入剂量拉偏对器件阈值电压VTH和击穿电压VB影响的仿真结果。

图8 孔注入剂量拉偏对VTH和VB影响仿真结果

从图8可以看出,当孔注入的B杂质剂量由1.0×1012cm-2到4.0×1013cm-2变化时,因为沟道杂质浓度NA未被影响,导致器件的阈值电压VTH稳定在2.00 V左右;随着孔注入剂量由5.0×1013cm-2增加至1.0×1014cm-2,由于退火后B杂质向器件沟道处扩散增加,使得沟道杂质浓度NA变大,因此,器件的阈值电压VTH开始增加。对于器件的击穿电压VB,因PN结峰值电场和杂质掺杂浓度成正比,当孔注入剂量小于5.0×1013cm-2时,器件耐压恒定在135.3 V左右;随着接触孔注入剂量由5.0×1013cm-2增加至1.0×1014cm-2,P型体区和N-外延构成的PN结峰值电场不断增加,当器件反向耐压时,击穿点开始向PN结转移,器件耐压不断降低,由134.4 V逐渐减小至118.1 V。为了留够余量,固定接触孔注入剂量为4.0×1013cm-2。接下来,将研究在接触孔注入能量不同的条件下,器件的阈值电压VTH和击穿电压VB的变化情况。

3.4 接触孔注入能量的设计

增加接触孔杂质注入能量,可以增加杂质B扩散范围,从而降低P型体区方块电阻电阻率,增加器件雪崩耐量。此次注入能量选取范围为由20 keV到60 keV,图9为孔注入能量拉偏对器件阈值电压和击穿电压影响仿真结果。

图9 孔注入能量拉偏对VTH和VB影响仿真结果

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孔注入能量的增加,因为孔注入P型杂质纵向扩散且未横向扩散至沟道,所以导致阈值电压VTH稳定在2.00 V左右,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变化不明显;对于器件的击穿电压VB,随着孔注入能量由20 keV增加至40 keV,因为PN结电场强度小于器件临界击穿电场,所以,击穿点仍位于沟槽底部,器件击穿电压VB基本稳定在135.4 V左右,变化不明显;随着接触孔注入能量由45 keV增加至60 keV,器件存在反向耐压现象,PN结峰值电场首先到达临界击穿场强,击穿点逐渐由沟槽底部转移至PN结的结面,器件耐压逐渐由134.6 V降低至123.4 V。为了留够余量,固定接触孔注入能量为35 keV。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3.1节到3.4节仿真拉偏,基本确定了接触孔结构及接触孔注入工艺基准条件。按照图1搭建实验电路,其中,设置负载电感L为0.4 mH,电压源VDD为25 V,栅极脉冲方波电压高电平设置为10 V,低电平为0 V。不断增加方波脉冲宽度,直至器件发生击穿。

4.1 仿真结果

选取各结构工艺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条件,即优化前WCT为0.15 μm、DCT为0.25 μm、孔注入剂量为1.0×1012cm-2和注入能量为20 keV,优化后WCT为0.25 μm、DCT为0.30 μm、孔注入剂量为4.0×1013cm-2和孔注入能量为35 keV,进行UIS仿真。

图10为优化前后不同充电时间器件漏源电流曲线。

图10 优化前后不同充电时间器件漏源电流曲线

从图10可以看出,随着充电时间增加,优化前后器件漏源电流皆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充电时间增加使得电感储能不断增大,当电感大小固定,器件关断时,电感能量以电流形式不断泄放,使得充电时间增加,电流不断增加。另外,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器件的充电时间明显长于优化前,这是因为增加接触孔宽度、深度、注入剂量和能量,降低了器件P型体区电阻,从而增加了IPEAK。优化前,随着充电时间由600 μs增加至820 μs时,IPEAK由36.4 A不断增加至49.1 A,当充电时间为830 μs时,观察图10曲线可以看出,器件明显击穿,此时,漏源电流持续增加;优化后,随着充电时间由600 μs增加至870 μs,IPEAK由36.4 A不断增加至52.5 A,当充电时间为900 μs时,观察图10曲线可以看出,器件明显被击穿。

图11和图12分别为优化前和优化后不同充电时间下器件电流密度分布图。

图11 优化前不同充电时间的电流密度分布

图12 优化后不同充电时间下电流密度分布

从图11可以看出,对于优化前器件,当充电时间在600 μs~810 μs区间时,此时寄生三极管未开启,雪崩电流全部从P型体区流过;当充电时间增至820 μs及以后,观察器件电流密度分布可知,此时,寄生三极管开启,雪崩电流大部分从N+源区流过,小部分从P型体区流过。

从图12可以看出,对于优化后的器件,当充电时间为600 μs~870 μs时,此时寄生三极管未开启,雪崩电流全部从P型体区流过;当充电时间增至880 μs及以后,观察器件电流密度分布可知,此时寄生三极管开启,雪崩电流大部分从N+源区流过,小部分从P型体区流过。

为了接近实际UIS测试值,结合图10,将充电时间为810 μs时的漏源电流作为优化前的UIS极限电流,将充电时间为870 μs时的漏源电流作为优化后的UIS极限电流,此时,寄生三极管有开启趋势,IPEAK为52.5 A。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通过优化接触孔结构及工艺,可以将UIS条件下雪崩电流由48.5 A提升至52.5 A,根据式(1)计算可得雪崩耐量可由470.45 mJ提升至551.25 mJ,提升约17.2%。

4.2 测试结果

根据3.1部分到3.4部分得到的仿真结果,即确定WCT为0.25 μm、DCT为0.30 μm、接触孔注入剂量为4.0×1013cm-2和接触孔注入能量为35 keV作为基准条件,进行流片验证实际工艺窗口。最终确定的120 V SGT接触孔条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120 V SGT接触孔条件参数

图13为包含最终流片后基准条件和工艺固化条件样品的UIS测试波形图。经过测试,流片基准条件测得IPEAK为50.9 A,固化条件测得IPEAK为54.2 A,因为最终固化条件工艺窗口略大,故UIS测试结果较大。根据式(1)计算可得,雪崩耐量由518.2 mJ提升至583.2 mJ,提升约12.6%。

图13 流片后样品UIS测试波形图

表2为所设计的SGT MOSFET与相关方法的性能对比。相较于基准条件,文献[13]和文献[14]都增加了两张掩模版,且文献[13]和文献[14]分别使得器件VTH增加了19%和3%;文献[15]增加了4张掩模版;文献[16]增加了一张掩模版。综合考虑优化前后器件VTH性能损失和设计成本等因素,所设计优化方法的综合性能更好。

表2 不同方法性能对比

5 结语

通过仿真设计和实际流片两个方面,验证了对于SGT MOSFET,通过增加元胞区接触孔宽度、深度、注入剂量及注入能量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SGT MOSFET器件的雪崩耐量。测试结果表明器件雪崩耐量提升明显,且器件的阈值电压和击穿电压均未受到影响。后续应持续研究接触孔单个结构和工艺变动对雪崩耐量影响程度,从而更加有效地降低设计成本。

猜你喜欢

阈值电压耐量雪崩
雪崩大危机
杂质纵向高斯分布UTBB-SOI MOSFET的虚拟阴极阈值电压解析模型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The shocking disappearance of flights
基于非均匀感知策略的MLC闪存系统①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65nm工艺下MOSFET阈值电压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