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间点脉络膜厚度变化的Meta分析
2023-12-04童宇婷马晓琪周跃华
童宇婷 马晓琪 周跃华,2*
近年来,近视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同时患者趋向低龄化[1]。预计2050年,全球约有一半人口受近视困扰,甚有9.3亿人会最终发展成高度近视[2]。高度近视会导致一系列眼部并发症: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最严重者存在致盲风险[3]。多项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4]。但对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原理的讨论众说纷纭[5],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佩戴角膜塑形镜后ChT增加的现象[6]。脉络膜作为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可滋养周边组织,有研究证实脉络膜变薄与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发生密切相关[7]。基于以上,本次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来探究佩戴ok镜后的脉络膜黄斑中心凹下厚度变化,进一步探讨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文献检索 在 PubMed、Embase、WanFang Data、VIP和CNKI等数据库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检索方式围绕角膜塑形镜、儿童青少年、近视、脉络膜等中文关键词;Orthokeratology、Myopia、Choroid等英文关键词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的相关文献,同时通过回顾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等途径进行文献补充。
检索式:
PubMed:Search: ((((ok lens[Title/Abstract]) OR (orthokeratology[Title/Abstract])) OR (contact lens[Title/Abstract])) AND (myopia[MeSH Terms])) AND (choroid[MeSH Terms])
Embase:Query(’contact lens’:ab,ti OR ’ok lens’:ab,ti OR ’orthokeratology’:ab,ti) AND choroid:ab,ti AND myopia:ab,ti
万方:(中英文扩展&主题词扩展): 主题:(近视) and 主题:(脉络膜) and 主题:(角膜塑形镜)
维普:题名或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AND 题名或关键词=近视+myopia AND 题名或关键词=脉络膜
知网:(主题:角膜塑形镜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 OK(精确))AND (主题: 脉络膜(精确)) AND (主题: 近视 + 屈光不正(精确))
1.1.2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6~18岁的儿童青少年佩戴ok镜防控近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等。(2)结局指标: 戴镜后各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1.1.3文献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不符合纳入要求。(2)纳入的结局指标数据不完整、随访时间不符合或无法提取的文献。(3)重复发表、使用数据的论文。
1.2 方法
文献筛选:由两位成员进行检索及筛选文献,再进行整理,最后两位成员将结果进行比对复核,经讨论,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再对纳入文献进行阅读,决定纳入最终文献。
数据提取:提取文献中的作者信息、年份、样本量、随访时间点、检查设备、基线屈光度、脉络膜厚度等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进、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
统计学分析: 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5.3;异质性检验方法:卡方检验;效应值指标:本文结局变量脉络膜厚度为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MD和95%置信区间(95%CI)进行统计分析;效应值合并方法:(1)研究结果不存在异质性(出现P≥0.1及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出现P<0.1或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文章的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与Egger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
数据库检索共获得88个相关文献,经筛选与复核,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0个[8-18],其中包含649个样本。文献筛选过程及纳入研究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过程及纳入研究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与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纳入文献的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估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纳入文献的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估
表2 队列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估
表3 对照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估
2.3 Meta分析结果
2.3.1戴镜前后ChT比较
2.3.1.1佩戴OK镜1w后相较戴镜前的ChT变化的分析 共纳入4项研究[8、10-12],异质性检验: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合并分析。最终统计量的检验Z=6.60,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佩戴OK镜1 w后相较戴镜前ChT增加。[MD=10.81, 95%CI(7.60~14.02),P<0.00001]。相关结果见图2。
图2 戴镜后1wk VS戴镜前
2.3.1.2佩戴OK镜1 m后相较佩戴OK镜1w后的ChT变化的分析 共纳入3项研究[10-12],异质性检验:P=0.8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合并分析。最终统计量的检验Z=6.3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佩戴OK镜1M后相较佩戴OK镜后1W ChT增加。[MD=10.84, 95%CI(7.49~14.19),P<0.00001]。相关结果见图3。
图3 戴镜后1mVS戴镜后1wk
2.3.1.3佩戴OK镜3 m后相较佩戴OK镜1 m后的ChT变化的分析 共纳入7项研究[9-12,16-18],异质性检验:P=0.7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合并分析。最终统计量的检验Z=1.45,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佩戴OK镜3M后相较佩戴OK镜后1M ChT增加无明显变化。[MD=2.43, 95%CI(-0.85~5.72),P=0.15]。相关结果见图4。
图4 戴镜后3mVS戴镜后1 m
2.3.1.4佩戴OK镜6 m后相较佩戴OK镜后ChT变化的分析 共纳入7项研究[9,11-13,16-18],异质性检验: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合并分析。最终统计量的检验Z=0.88,P=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佩戴OK镜6M后相较佩戴OK镜后3M ChT增加无明显变化。[MD=1.53, 95%CI(-1.88~4.94),P=0.38]。相关结果见图5。
图5 戴镜后6mVS戴镜后3 m
2.3.1.5佩戴OK镜1y后相较佩戴OK镜6 m后ChT变化的分析 共纳入4项研究[11-12,15,18],异质性检验:P=0.31,I2=1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合并分析。最终统计量的检验Z=0.41,P=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佩戴OK镜1y后相较佩戴OK镜后6M ChT增加无明显变化。[MD=0.71, 95%CI(-2.70~4.12),P=0.68]。相关结果见图6。
图6 戴镜后1y VS戴镜后6 m
2.4 亚组分析
样本屈光度基本隶属低度近视范畴,采用检查设备不同,无法开展亚组分析。
2.5 发表偏倚分析
Meta分析的漏斗图(图7)较对称,表明发表偏倚低风险。Egger’s回归检验也表明发表偏倚低风险(P均>0.10)。
图7 漏斗图A:戴镜前vs戴镜后1 wk;B:戴镜后1 wk vs 戴镜后1 m;C:戴镜后1 m vs戴镜后3 m;D:戴镜后3 m vs戴镜后6 m;E:戴镜后6 m vs戴镜后1 y
3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加深,脉络膜厚度变薄,近视眼相较正视眼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19]。与此同时,关于脉络膜厚度变化与近视防控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呈现增长趋势[8-9,11]。但在最新文献中,陈颖等[20]发现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在3~6月有上升趋势,在6~12月趋于稳定,而在戴镜12月后又出现下降趋势。由于各项研究结果的差异,本次研究综合多篇文章探究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1 m内脉络膜厚度呈上升趋势,在戴镜后1~12 m内脉络膜厚度稳定,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在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离焦学说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21]当正常视觉受到远视离焦信号干扰时,眼球会为了适应异常视觉而发生结构上的微小改变,如脉络膜厚度改变,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也可能会对近视发生发展产生影响[22]。基于离焦技术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近视进展,主要体现在控制眼轴与等效球镜度的增长[23],同时伴随脉络膜厚度增加。脉络膜由三层血管结构组成:、毛细血管层、Sattler层(中小血管层)、Haller(大血管层),生理上具有一定范围的可调节性,同时也受日夜节律而出现微小波动[24]。Wang等对儿童进行短期周边近视离焦后观察发现,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降低,提出光学矫正所致的远视或近视离焦引起的脉络膜厚度变化为可逆的[25]。故本研究着眼于探究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后而产生的脉络膜厚度变化,来判断脉络膜厚度是否参与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
本研究通过对角膜塑形镜佩戴后不同时间点的脉络膜厚度进行Meta分析,得出佩戴后相较佩戴前脉络膜厚度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脉络膜厚度在佩戴后1 m内呈现上升趋势,佩戴后1 m~1 y内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后随访的1年时间内,脉络膜厚度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参与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发展。本次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实验较少,文献质量普遍不高,随访周期较短,且样本量较少;部分文献未对近视程度分组;测量设备未达到完全一致,这些因素均会对本次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性,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脉络膜厚度对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