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构音语音康复教学对提高听障儿童言语清晰度的个案研究
2023-12-04韩羽扬
韩羽扬
言语交流是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必不可少的行为,构音语音能力直接影响听障儿童的社会交往。构音语音能力是通过构音器官灵活、协调运动而发出连续、清晰语音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有效沟通。[1]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是听障儿童常见的语音障碍,主要表现为构音器官异常,及存在构音语音错误。[2]主要涉及声母、韵母以及声调,可能出现歪曲、遗漏、替代、不送气、添加等问题。在听障儿童言语发展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都十分重视言语清晰度的问题。构音语音障碍会导致听障儿童言语发音不清晰、不准确,从而影响其日常交流和自信心的建立。
存在构音语音障碍的听障儿童需要进行言语康复教学的干预,通常其训练课程需要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但有些听障儿童所处的地域没有言语矫治康复机构,还有些听障儿童已经进入普小学习,由于线下康复训练往返时间太长,迫使他们无奈放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学者、康复师曾尝试开展远程构音语音治疗,认为其实施是可行的,能够被有构音语音障碍儿童的家庭所接受,并且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3]远程构音语音康复训练是指言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向有构音语音障碍的儿童提供构音语音的评估、治疗和指导。[4-6]本研究通过远程实践为1名听障儿童实施构音语音训练课程,探索有效的训练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倪某,女,6 岁5 个月,双耳听力损失均大于100dB,于2019 年10 月1 日右耳植入人工耳蜗,在某康复中心训练2年后进入普幼就读,但仍存在构音语音障碍,影响到被试儿童日常交往和沟通。被试儿童居住地没有言语康复机构,家长和被试儿童迫切需要构音言语的康复训练,因此,依托互联网和视频传导技术(微信软件),采取远程教学方式进行言语矫治评估及训练。
(二)研究方法
1.评估内容。本研究的远程构音语音训练需通过微信网络视频软件,采用黄昭明、韩知娟《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7]和《口部运动功能评估》[8]对被试儿童进行评估。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要求被试儿童模仿或回答问题时需大声清晰地说出测试词,每个测试词说3遍,教师与家长分别记录,并核对结果;口部运动功能评估,需模仿教师动作,教师观察后记录等级。
2.远程言语教学模式及训练频次。在远程言语教学前,可详细了解被试儿童的情况,根据能够配合教学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直接教学,对于配合度较高的儿童,教师可参照线下教学方式通过微信视频直接面对面教授儿童,再由教师指导家长进行操作。如用压舌板下压儿童舌侧缘诱导儿童向上抵抗的训练;指导家长将压舌板放入被试儿童口部的位置及如何控制力度,在什么时候下压舌侧缘。二是间接教学,对于不配合的儿童,教师给家长详细讲解言语训练方法,由家长实施构音语音训练。
因该儿童配合度较好,所以采用直接教学,训练频次为第一个月每周5 次,每次15 分钟;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周3次,每次半个小时;后3个月每周2次,每次50分钟。
二、远程构音语音康复教学干预策略
(一)教学准备
1.训前评估,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训前利用微信网络视频进行口部运动、构音语音两方面的评估,通过模仿发音、自主发音、模仿口部动作,观察、倾听完成评估,了解儿童有哪些语音问题和口部运动障碍,并分析错误原因走向,再选择训练频次,制订教学目标。
2.训前准备,选择合适教学用具。课前提前告知家长教学内容、课中注意事项及准备教学用具,如纸、笔、压舌板、按摩刷、海苔等,提前与家长沟通并了解被试上课当天的情绪。
(二)教学实施
1. 课程步骤。一是每节课进行前测+训练+后测,做到量化评价。前测、后测要求儿童模仿或自主说训练内容3遍,教师记录目标音正确的次数(如表1)。二是家长反馈。远程教学中,有时由于孩子说话声音小或网速的问题,会出现教师听不清楚孩子发音的情况,需要家长认真倾听并及时反馈儿童的发音问题。三是及时提示。网络教学中儿童容易溜号,需要家长及时提示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和模仿。四是课后分析。根据教学中记录目标音的测评结果(如表1),指导家长总结习得目标音存在的问题,确定作业内容,设计下节课训练的教学重点。
表1 课堂目标音测评记录
2. 矫治方法的运用。首先,分析未习得音的发音重点,告知家长构音器官下颌、舌、唇在发音时的状态、位置及发音方法。如zi发音时唇自然放松,下颌处于高位控制,舌叶上抬与上腭接触,舌尖向前,先舔住上齿背,然后打开发音;zi是塞擦音,发音时先堵住,再打开发音。其次,了解儿童未习得的目标音的错误类型及口部运动障碍的问题。声母的构音异常有歪曲、替代、遗漏3 种,该患儿未习得音有2 个声母:zi\ci均为歪曲;构音器官舌肌力偏高,舌体运动受限,舌两侧缘不能独立上抬与上齿接触。再次,采取递进式、多层次言语训练,即由易到难递进式进行训练:音位诱导—音位习得—音位对比—音位强化。如zi,第一,习得单音节。先进行口部运动障碍的治疗,通过触觉、视觉进行舌向前运动诱导训练,如将海苔粘在上齿背,诱导儿童舌尖中部上抬碰触海苔,维持数秒,保持动作的稳定性,也可以将棉签放于齿间,诱导儿童舔棉签维持数秒;舌两侧缘上抬训练,利用压舌板下压舌侧缘,诱导儿童向上抬起做抵抗;掌握发音部位后,再学习发音方法,即舌堵住上齿背然后打开发音zi,诱导发单音节语音zi\za\zan等。第二,听辨最小音位对zi—ci;zi—si;zi—zhi。第三,习得双音节(前)“杂技”、双音节(后)“写字”、三音节(前)“自行车”、三音节(中)“电子琴”、三音节(后)“大红枣”。第四,语音重复(藏族,孜孜是藏族人);第五,语音轮替(紫菜,小灿喜欢喝紫菜蛋花汤)。最后,重读练习,将节奏训练与发音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儿童连续语音韵律。[1]如za—za—za,运用慢板节奏帮助儿童控制言语呼吸、语言节奏、语速及解决因语速过快导致的言语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3.课后工作。远程课程结束后,要完成以下内容:课后作业,根据教学情况,通过微信给家长留课后作业;根据家长录制的视频作业,及时提供反馈、指导;遇到家长未掌握的口部操作,通过微信给家长发送针对口部运动功能训练的教学视频,同时,给家长发送构音词语的图片;记录课后反思,及时总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策略。
三、研究结果
(一)被试构音语音评估得分变化
在远程构音语音训练前,如表2所示,该儿童言语清晰度为86.49%,经过半年的远程构音语音训练达到了100%,言语清晰度进步明显,说明训练有效果。同时,通过家长反馈,言语清晰度的提高让儿童提升了交往的自信心,性格越来越开朗。训前该儿童性格内向,在公共场所不愿表达,在学校不愿与同学聊天,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言语清晰度提高后该儿童变得愿意在公共场所与人交流了,课堂上也能踊跃发言了。
表2 远程教学前后个案构音语音评估对比
(二)构音习得情况
该听障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声母习得方面,zi\ci发音歪曲,经过半年的远程构音语音训练,习得了这两个语音。
(三)口部运动功能情况
经过半年的远程康复训练,儿童的舌肌力达到正常,舌叶可以独立上抬,舌运动灵活度有较大的提高。
四、讨论
(一)远程教学家长参与的必要性
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对残疾儿童的训练,与其说训练幼儿,还不如说训练父母。[9]在远程教学中家长深度参与是关键。家长必须保证正式、持续、深度参与每节远程康复训练课,教师在跟儿童互动的同时,对儿童进行评估诊断式教学,面对面对家长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的指导,使家长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变成教师的助手。教师、家长和孩子形成合力方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让他们做到课上为被试示范演示,溜号时及时提醒,儿童发音不准确时及时反馈给教师,课下巩固运用延伸。虽然听障儿童有的言语问题已经形成了习惯,但是通过家长的深度参与,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说多练多提醒,并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就可以快速提高儿童的言语清晰度。
(二)远程构音语音训练时间
在远程言语训练的初期,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训练时长在15~20分钟就找借口结束课程,经过1 个月的干预后,儿童有了参与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内容,上课时长从20 分钟延长至50分钟。
(三)开展远程言语教学的难度
1.远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远程教学与线下教学最大的区别是隔着屏幕互动,这种限制造成空间距离感和声音延迟,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10]同时,远程言语教学需要家长为儿童进行操作,刚开始时家长不敢去做,或者由于用力轻重不对引起儿童不满,不愿配合。如何调动家长和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用专业知识做更详细的讲解,这些问题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远程教学平台选择。开展远程构音语音训练课程要保证网络视频和音频的稳定连接,网速的快慢和稳定性是前提。在视频网络延迟的情况下,可能对评估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11]远程教学适用的网络平台各式各样,比如,钉钉、微信、腾讯会议、QQ 直播、小鱼易连等,这些网络平台各有特点,如钉钉课堂的界面简洁,操作一目了然,对教师比较友好,对多名儿童家长、残疾儿童参与的教学比较适合;微信相对其他平台操作简单,更普遍普及,适合一对一单训教学。本研究选择的是通过微信平台视频教学,但也有弊端,其限制在屏幕范围内,画面受到通信设备的限制,希望能够找到更优的平台。总的来说,在选择线上教学平台时,主要还是考虑平台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操作的简易性,尽可能地避免教师和残疾儿童家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障碍而中断教学,这也是保障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