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堤成全与放弃

2023-12-04俊玲

海峡姐妹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上海

文/俊玲

丘堤

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丘堤,以中国第一代现代派女画家的标签,和仅存的20余幅作品,成就了自己“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的历史地位。

01

画如其人,了解丘堤的作品前,依然要先探寻一下她的 生平。

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字秀昆,福建霞浦人。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祖父均为官,父亲曾为福宁府商务董事,兼自治会义绅。

丘堤幼年在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就读,13岁小学毕业与同学游寿(著名女考古学家、书法家)等人考入福州女子师范。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她受革命思潮影响,对学校当局的许多“清规戒律”极力反对,与进步同学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并带头剪去发髻。她的短发曾令全校师生侧目,但随即出现了追随者,很快竟使旧发式在校园一扫而空。

丘堤在福州女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与同学游寿、郑啸琴等人回霞浦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此后,她把原名邱碧珍改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1925年7月,她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三年制)。

从此,她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接受狂飙一般的激情生活,用新兴艺术诠释人生。

02

1928年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二哥秉贤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丘堤再次回到母校。后来,她作为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西洋画组的研究员,继续从事绘画。

1932年9月,庞薰琹在上海中华学艺社礼堂举办个展,颇受新闻界关注。丘堤去参观庞薰琹个人画展,认识了庞薰琹。二人一见钟情,不久即结为伉俪。

1933年10月,决澜社第二次画展在上海世界社礼堂开幕,她参展的作品《瓶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决澜社四次画展中唯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决澜社是当时上海的一个新派画家团体,成立于1932年,主要成员包括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丘堤 等人。

1934年8月,女儿庞涛出生;1936年8月,儿子庞均出生。在这几年中,夫妻二人都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迁徙于上海、杭州、广州之间。

1948年下半年,丘堤和庞薰琹回到上海;1949年5月下旬上海解放,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

1949年秋天,庞薰琹、丘堤夫妇等人去杭州,建立了杭州艺专的领导架构。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之后,庞薰琹出任绘画系主任、教务长。

1953年,丘堤和庞薰琹从杭州搬到北京,庞薰琹遵照周总理指示,做了大量抢救濒临危机的全国民间艺术工作。后来庞薰琹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开始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丘堤随丈夫调进中央美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研究所,成为一名工艺美术工作者。

1957年,丘堤心脏病复发,兼之庞薰琹被划成右派的打击,1958年春,她的心脏在北京协和医院停止跳动。

有人说:因为丘堤,庞薰琹生活在一个没有被周遭污染的世界里。但,爱是相互的。庞薰琹创作的《丘堤像》,把她的神韵完全呈现出来——清澈与丰富、坚毅与柔弱、秀美与优雅,甚至还能感受到些微的龅牙。

定是有爱的吧!所以能让那么一个意气风发的女子——出身开明绅士之家,接受优良教育,敢于第一个剪短发,敢于成为“堤”的女子——紧紧追随。而曾经的她,遇到他之前的她,一直是被追 随者。

03

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丈夫庞薰琹有太多“大事”与“正事”要做,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这时,画画对丘堤而言成了“副业”。

丘堤的人物肖像很少,一样的清澈、简静。陈丹青说:丘堤知道避俗,出手非常简静——简单的简,安静的静。我也觉得这两字,用的极好。

她的画就有点像清蒸菜,有种淡淡的随意,就像无意间的抬望眼,与生活中某处景色相遇——说不上风华绝代,却内心自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赞叹。心中很美,俯仰之间皆是美不胜收;这样的美,不是刻意营造的,也不需刻意的隆重。

我喜欢丘堤的用色——色彩中蘸满了情感的力量:饱满,深沉,有力。

丘堤油画作品

画风景,难的是简静的画面中,蕴含丰富细腻的情感。突然想到了倪瓒:偏偏能在看似毫无生机的寥廓中,绘制出隐匿但蓬勃的生命质感。

陈丹青曾说:丘先生有一幅小小的风景,显然是从窗台看出去画阳台对过的人家,和新的杨柳树。阳台对面的杨柳树,清新如初,就好像是那个上午。

丘堤的画带着一种气息:自发、自在、自适,而且自尊。这种气息反映在色彩运用中。丘堤的花瓶静物,颜色虽然绚烂,背景色多数还是浅淡的。

美,有时真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不似关紫兰,背景都是大开大阖——浓度和纯度都极高的颜色;也不似潘玉良,热烈的花朵难免俗艳。丘堤的鲜艳,却依然清澈、明丽、干净。

丘堤从小的家教还有基础教育,都有坚实的传统国学打底。所以一出手,就有国画的意蕴——无论狂飙的激情、铁一样的意志、还是鲜明的情感——都藏在了在某个静静伫立的花瓶里。轻轻袅袅的,随手一画,就出来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物性”又分两层:一个就是她画的那些东西,不修饰、不渲染,是物体的恰如其分,也是她对物体的敬意和爱意。另外一层就是材料的“物性”,就是颜料和笔,邱先生敷色、行笔、起止、收束,始终不温不火,到处都是浓淡得宜。

这很难做到的,所谓“温良恭俭让”入了画,就是丘先生这种境界。

陈丹青的这段评论,算是皮相之外,骨子里的“真实”——“温良恭俭让”入了画。

对于“艺术家”而言:什么是艺术呢?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如何选题呢?那些“通”了、“悟”了的人,似乎拥有了点石成金的能力——万物皆有灵性,皆是艺术。

“丘堤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自由的宣言。”人们这样赞扬她的生活、她的发现……

反抗过、斗争过;深爱过、周全过;活过、画过——丘堤留给后人的,是一派深情与优雅。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及上海以南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进博”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