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分析
2023-12-04许逸霄
许逸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3
一、概述
“十三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良好趋势,其中2018年山东省财政教育支出更是突破了2000亿。虽然财政的投入能够折射出山东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但是教育公平和地区间均衡问题备受学者关注,也成为山东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议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国外涉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研究略少。有关其概念提出,冯建军[1]认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指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陈学军[2]认为,要想准确地理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看待“优质均衡”,不能将重点放在“均衡”的具体程度上,而应平等看待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将“均衡”作为前提,“优质”作为核心。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基于县域环境的视角,于洁等[3]认为,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应将城乡教育经费、城乡办学条件和城乡教师资源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着眼于城乡之间教育公平与差异,发展乡村学校的特色优势,提升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感;从市域角度上,胡静[4]提出要加大地区教育资源支持力度、提升基础硬件设施分配合理性、促进教师队伍提量增质。秦勇等[5]从整体财税角度出发,提出稳定的财政投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教育费改税制度的推进,合理配置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
基于对国内学者文献的梳理整合,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因子得分情况,并基于此进行排名,有助于清晰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山东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分析
(一)构建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国内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选择以下五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下设1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11个指标作为样本数据。上述指标所用数据来自各地级市2020年决算报告,以及2021年的《山东省统计年鉴》,或从相关原始数据中计算得出。本文首先对X1、X5、X8、X9、X10、X11等指标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随后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并利用SPSS 23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
(三)因子分析法检验
本文通过运用SPSS 23软件对选择的11个指标进行分析检验。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以及Bartlett检验值是数据能够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本文所要研究的KMO值为0.665,满足大于0.6的实证要求,同时Bartlett检验值符合小于0.001的标准[6],因此下文可以继续进行因子分析。
(四)提取因子
通过SPSS 23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总方差解释表。如表2所示。
表2 总方差解释表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满足特征根大于1的共性因子[7]。由表2可得,本次分析在11个指标中提取了两个公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548%、32.856%,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6.404%,这足以能够证明这两个公因子可以反映之前11个指标大部分的信息。
由于成分矩阵一般会出现各个主因子的代表指标不突出,无法进行分类的情况,所以需要通过凯撒正态最大化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8],经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3所示。表中X1、X2、X3、X4、X5、X6、X7在公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X8、X9、X10、X11在公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公因子1综合体现了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普及情况等因素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影响,因此称之为教育基础因子(H1);公因子2体现了财政教育投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影响,因此称之为财政基础因子(H2)。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基于表3,通过SPSS 23软件最大方差法旋转,最终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并基于此得出计算公式:
H1=0.178X1+0.151X2+0.187X3+0.166X4-0.206X5+0.164X6+0.176X7-0.056X8+0.014X9-0.019X10-0.059X11
H2=0.021X1+0.089X2-0.033X3+0.034X4+0.196X5-0.085X6-0.005X7+0.280X8+0.232X9+0.246X10+0.220X11
H=(43.548%H1+32.856%H2)/76.404%
=0.56997H1+0.43003H2
(五)因子得分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各地级市成分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山东省各市在主成分得分上差距明显,这说明各地级市之间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山东省义务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均衡、不优质的问题。青岛市、济南市、淄博市在综合排名上分别居于前三位,三市在H1、H2两个因子得分的排名中均处于靠前的位置,因此三市无论是在教育基础发展程度,还是在财政扶持力度上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威海市、烟台市、东营市得分排名第四、五、六位,这是基于其雄厚的教育基础,但三市在H2即财政教育投入上排名相对靠后,因此下一步三市应重点关注财政教育支出方面,提升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潍坊市在H1和H2上的排名相对均衡,综合排名处于第七位,因此下一步潍坊市应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优质教育,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重视财政教育的投入情况,加大财政教育支出。
自潍坊市之后,剩余各市的综合得分已均为负数: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临沂市虽在H2上的得分为正,但受到H1得分的影响,综合得分变为了负数;日照市虽有一定的教育基础,但由于该市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综合得分也呈现出负数;滨州市、枣庄市、德州市、菏泽市的综合排名靠后,且注意到四市的H1、H2得分均为负数,这说明四市下一步既应夯实教育基础,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又要重视财政教育投入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提升财政教育投入水平作为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促进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从而达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因此,山东省政府应积极引导各学校进行课程、学制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改革,在教育改革中探索出一套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完善学生成绩合格标准,增加对校园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提高音、美、体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比重,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优化
从大趋势看,山东省的普通教育规模正在有序增长,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山东省各市之间的教育投入总量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山东省也存在着财政教育投入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山东省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落实教育投入,进一步扩大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同时,逐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配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缩小城乡之间、各市之间的差距,推动山东省义务教育均等化。
(三)重点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在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培养人才、传承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中职阶段教育,既能为国家储备技术工人,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又能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因此,山东省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努力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激发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