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3-12-04朱宁远陈姣娟占鹏飞陈世豪左寿彬

科技风 2023年33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朱宁远 陈姣娟 占鹏飞 陈世豪 左寿彬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研究生是高层次的、侧重研究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1]。1991年开始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并在之后几年持续增加培养计划指标[3]。2020年0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印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文件[4],规划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由此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显著扩大是顺应国家发展及教育规划。同时以上教育规划文件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在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基础上,能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对于具有比较强的工程实践需求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对于实践能力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

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5]。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董振标[6]等基于研究生教学模式与培养体系,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指出在研究生培养数量增加的同时,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的自主科研创新意识差、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蔡改贫[7]等对机械类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当前研究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及工程应用之间融合不到位。因此,如何均衡实践能力的需求与培养之间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导师们需要着重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以提升研究生,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及目前研究生在学术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研究生量质并举培养的相应思考与观点。

1 实践能力是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必备素养

机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机械水平的提升往往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的标志,其提升是机械知识及各类装置灵活应用的结果,因此,机械类专业对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有着更为显著的要求。特别是在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及推进科技成果应用等政策的实施中,更需要具有将理论成果产业化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具备研究生属性的同时,更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通过对几所高校近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结论统计分析,发现“实验欠缺”“实验不严谨”等评价屡见不鲜,表明目前研究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学术能力的“偏科”问题。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呼吁并出台了相应的科研要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政策。硕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及重要人才储备,势必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8]。通过多年对相关企业的走访及人才工作调研得知,机械类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主要为在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核心关键问题,同时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必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均衡关系分析

研究生应具有的工程实践能力指的并不是生产技能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在行业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因此,研究生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考量的学术能力培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矛盾、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学术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着理论分析、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提升,是将理论知识加工应用,转变为理论性成果。工程实践的锻炼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是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的具体体现,也会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从而达到学术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理论成果向应用、产业化转变的重要环节。可以认为实践与创新能力是作为理论知识、理论成果、应用与产业化三者之间重要的协调环节,四者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

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图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极其注重课堂教学与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相结合的培养,其研究生培养的共同特点是教、学、做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研究生在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收获了实践工作经验,体现在大众所熟知的动手能力强。在国内,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众多高校也均提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研究生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且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严格落实半年企业实践的要求,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更要求下沉到企业生产一线。

3 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研究生丰富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更偏重于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术前沿的把握。蔡改贫[7]等的研究指出,当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无法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工程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作者通过对当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的分析表明,目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3.1 课程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

鉴于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是科学研究者,在学术能力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的普遍性认识,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往往片面地追求基于理论知识的学术能力培养,而忽略或轻视了理论的来源及重要检验手段——实践这一环节的培养。实践的缺失也导致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的促进,使得偏理论的课程难以理解和吸收运用,致使教学效果降低,影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未能充分发挥课程是研究生树立各种思想,包括实践能力重要性思想的最直接环节。

3.2 教学目标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不匹配

目前研究生教育很大程度上尚属于应试教育或其延续,教学目标着眼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研究生能力的考查也很大程度上着眼于较易量化及实施的考试,或者设置了实践相关的教学目标,但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在教学目标或者培养目标的制定时也将根据需求,设计高于相同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性目标,而往往鉴于难以实施、不易考核等原因而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从而有意地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这就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目标中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容易被忽视,最终出现社会对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学术能力的协调需求与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不匹配。

3.3 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不均衡

高校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场所,在本科生偏重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影响下,在研究生的教学安排中往往会根据学校师资理论结构及现成的本科培养模式安排教学内容与理想化的实验室实践,导致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模式的简单延续,俗称“大五”,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也顺理成章地以本科的方式延续。

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通常为课程中的课内实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课题研究实验等。而目前的状况是与课程理论知识联系最为紧密的课内实验通常较为理想化,实验工况简化严重,或者以模拟仿真、参观实习等方式进行,仅仅是学生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印象,而无深入体验实践。而培养计划所设计的工程实践环节往往出于安全、专业匹配及条件等种种原因,并未深入研究、了解生产环节中的核心及需要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等。课题研究实验也存在大部分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而设计,实验条件为实验室理想环境,且实验样本或数量偏少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前文提到的“实验欠缺”“实验不严谨”等论文评阅意见。

4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需求,也是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培养及提升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单位及导师们关切的问题。结合实践及相关思考,给出以下建议。

(1)思想重视、兴趣培养。首先在思想层面上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术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甚至在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是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体现,需重点培养。思想重视是根本,兴趣培养是途径,从学校培养计划到教师指导及学生交流中,灌输及宣传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研究课题,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挖掘学生的特长,达到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开展有显著性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实现达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最佳效果。

(2)政策引导、创造环境。激情与热情是优势基础,但良好的政策引导是保持激情与热情的润滑剂,同时也将会是点燃激情与热情的星星之火。当实践工作与理论突破同样被认可时,势必会引导具有相关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关注和投身实践创新,从而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可以根据条件在考核环节中增加实践创新的认可度,增大实践创新工作的显示度及宣传力度。将注重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国家战略等政策及时传达于研究生,政策引导的同时,配备相应的实践环境,如相应的实践能力竞赛、实践机会的提供、实践设备的配备等,使得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实现条件极为顺畅,使学生的创新想法能及时等到实验验证,理论成果便捷地得到验证性应用,不因条件不具备而影响创新想法、放弃理论成果的应用。

(3)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生阶段导师是其各方面的引路人及培养者,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实践开展、学术能力培养等各方面均在导师的引导及培养下进行,因此,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建设一支相关教师队伍,使导师引导学生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创造相应的条件及环境。此外,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是直接引导研究生开展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程体系可系统灌输工程实践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及技巧等。同时,针对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导师及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前沿理论研究及技术发展前沿的追寻,培养研究生对理论与技术实践相互促进以推动科技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状态。因此,如何在研究生理论知识结构基础上,建立与机械类专业特色相匹配的助推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关键。

结语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进入量质并举的新发展阶段,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战略。提升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增强专业竞争力,均衡工程实践能力与学术能力,使之协调发展,是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背景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导师们,在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学术能力双重提升方面,发挥着思想树立与行动实施的重要作用,但鉴于目前的高数量需求与培养过程的不匹配,仍需致力思考和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与短板,以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出国家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