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3-12-04田晓雅王娜灵张棕豪黎俊杰张显卓彭秀建

种子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儿茶丹参酮负相关

田晓雅,王娜灵,张棕豪,黎俊杰,张显卓,彭秀建*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2.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3.湖南湘泉制药有限公司,湖南 吉首 416000)

丹参的有效成分按照溶解性可以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主要为多聚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等,具有抗心肌缺血活性[1-2];脂溶性成分是以丹参酮为代表的脂溶性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等临床药理作用[3-4]。在丹参栽培过程中,需要兼顾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种植密度是栽培措施上的关键技术,有研究表明,单位面积丹参根重与种植密度负相关,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抛物线趋势[5-6],丹参总丹参酮含量与根茎直径负相关[7-8]。因此,合理密植方能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丹参进行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分析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合理有效的丹参栽培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田密度试验

以四川丹参为材料,设置3 个种植密度,分别为密度Ⅰ(120 000 株/hm2)、密度Ⅱ(150 000 株/hm2)、密度Ⅲ(180 000 株/hm2)。小区面积为22.5 m2左右,设3 次重复。以尿素(含氮46%)为氮肥,施用量为500 kg/hm2;过磷酸钙(含P2O516%)为磷肥,施用量为400 kg/hm2;氯化钾(含K2O 50%)为钾肥,施用量为250 kg/hm2。所有肥料于耕地时一次性施入。

1.2 根部干物质量测定

丹参移栽后35 d,每隔30 d 取样1 次,每10 株为1 个重复,烘干称重。

1.3 有效成分测定

将丹参根样品磨粉过筛,称取0.3 g 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50 mL 并密塞,超声提取1 h 后过滤,取滤液作为样品进行测定。

丹参素、原儿茶醛: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 公司)进行测定,以甲醇-醋酸(10∶90)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80 nm。使用丹参素、原儿茶醛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

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water 公司)进行测定,以85%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60 nm。使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丹参根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如图1所示,从移栽到收获,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图1 不同密度处理下根部干物质量积累动态

密度Ⅰ、密度Ⅱ下,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增长速率在155~185 d 达到最大,日增长质量分别为50 kg(密度Ⅰ)、61 kg(密度Ⅱ),密度Ⅲ在95~125 d 时日增长速率最大,日增长质量为54 kg。从125 d 开始,密度Ⅱ下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日增长速率高于密度Ⅲ。在35~185 d 期间,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Ⅰ,185 d 时密度Ⅱ的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与密度Ⅲ无显著差异,215 d 时密度Ⅱ>密度Ⅲ。整个生育期中,密度Ⅰ下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始终低于密度Ⅱ、密度Ⅲ。

2.2 种植密度对丹参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

在生长前期,种植密度对丹参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生长至125 d 丹参素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依次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详见图2(a)。

图2 不同密度处理下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原儿茶醛含量增长趋势与丹参素一致,在生长前期不同种植密度下原儿茶醛含量无显著差异,生长至125 d 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依次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详见图2(b)。

丹参酮ⅡA含量在65~95 d 高速增长,然后在95~215 d 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与种植密度正相关,依次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Ⅰ,详见图2(c)。

隐丹参酮含量在生长前期持续增长,至125 d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且其含量与种植密度负相关,依次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详见图2(d)。

3 讨论

密度效应是作物种植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仅来自于单位面积株数差异,还来自于单株产量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导致的资源竞争,比如肥料、水分、光照等均能影响作物生长[9-10]。研究显示,在生长前期,不同种植密度下丹参单株根干物质量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丹参根部干物质总量与种植密度正相关。因为此时植株较小,土壤肥力及光照充足,植株生长不受限,单位面积丹参株数越多干物质总量越高,所以日增长速率依次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Ⅰ。但随着植株生长,地下根部生长空间受限,密度过大甚至会导致死根烂根,且地上部生长过密导致光照不足[11],从而限制了植株生长[12],导致在收获时产量为密度Ⅱ>密度Ⅲ。

种植密度同时也会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13-14]。丹参有效成分在根的各部位分布不同,根部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有效成分的含量。种植密度较大时,有限的地下空间限制了根系分布、根的直径、分枝数量,影响了根的表皮面积、韧皮部和木质部厚度,从而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如丹参酮ⅡA主要分布在周皮中,其含量随着周皮比例增加而增加,较大的种植密度下根部生长受限直径较小,周皮占根部总量比例大,所以丹参酮ⅡA含量与种植密度正相关。与丹参酮ⅡA相反,丹参素、原儿茶醛、隐丹参酮的含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研究显示,种植密度对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因此在种植时需要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种植密度,保证药材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能处于较高水平。

4 结论

作物生产也是群体生产,群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种植密度正相关,但超过一定限度后由于个体发育受到限制和破坏,导致群体产量也随之降低。因此合理密植、构建健康的群体结构能够促进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有助于提高丹参产量、改善丹参品质。在本研究中,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密度Ⅱ(15 万株/hm2)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猜你喜欢

儿茶丹参酮负相关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挨打的蜜峰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儿茶治好了我的鼻炎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更 正
收湿敛疮的儿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