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体育公园适残化改造建议

2023-12-04况诗韵郭鑫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人士残疾残疾人

况诗韵 郭鑫睿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091)

1、研究背景分析

北京市体育公园是北京市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建设的。国际上在20 世纪90 年代形成了体育公园的概念,体育公园作为一个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提供场地。这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包括体育器材制造、培训机构、体育旅游等。“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目前,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 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 万人;听力残疾2054 万人;言语残疾130 万人;肢体残疾2472 万人;智力残疾568 万人;精神残疾629 万人;多重残疾1386 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 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5984 万人。”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发展。健康中国行动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参与,我们在满足普通人的体育需求的同时要看到庞大的残疾群体健康需求。国家重视全民健康产业,尤其提出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体质健康干预。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大局,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建设。“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残疾人的健康水平要比普通人低,影响残疾人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缺少运动等。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增强身体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改善和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社会参与度等,让更多残疾人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此外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对残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残疾人克服心理问题,提高残疾人的自信心。”根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残疾人文化体育参与率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12.9%),根据2021 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20 年的17.8%上升至2021 年的23.9%,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看出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参与远远不够,仍然需要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在当前社会,残疾人群体庞大,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目前,残疾人群体还是存在物质精神上的阻碍,他们往往会被隔离,遭到歧视和贬低,在社会中很难与普通人享受到平等的待遇。为此,促进残疾人社会化是我国民生工作的一大重点。体育运动是促进残疾人群体社会化的一大途径。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体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残疾人来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促进其社会化显得格外重要,体育运动是促进残疾人社会化的有效方式。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残疾人社会化,应该提供更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能充分满足残疾人在特殊体育公共发展方面的需求,包括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方面提供特殊的基本要素和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体育公园作为一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加快体育公园适残化改造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促进残疾人群体社会化。

2、北京市体育公园现状

截止到2023 年6 月,北京市体育局发布《2022 年北京市体育场地主要指标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市体育场地4.28 万个,体育场地面积6344.04 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0m2。全市全民健身路径12306 个。全市健身房4112 个。全市健身步道855 个,长度2517.818km。据调查,北京市专为残疾人群体修建的综合服务设施累计8 个项目,一共95721m2。我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仍相对较低,实地体验调查普及率为37.0%,大众感知调查普及率为40.6%,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关于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则没有完整统计,由此可见,北京市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还存在缺失。我们选取了北京市23 个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主要调研了体育公园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本次调研涵盖北京市体育公园23 个,其中海淀区7 个,朝阳区3 个,西城区1 个,东城区2 个,丰台区3 个,大兴区3 个,通州区1个,昌平区2 个,门头沟区1 个。东南西北各有代表,较为全面。整体来看,体育公园建设集中在2010 年之后,且更集中在2018年之后。26%的体育公园都经历二次改造,且改造时间大都集中在2019 年之后。另外,2019 年后改造建成的体育公园的科技、智慧化含量更高。

表1 残疾人的立法情况

我们调研了目前体育公园使用频率、运动设施、智慧体育、急救设施以及残疾人体育设施这5 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使用频率:我们将体育公园使用频率分为了3 个等级,分别是:频次高,频次适中,频次不高。通过统计发现频次高的有14 个,频次适中的有6 个,频次不高的有3 个。整体上看,体育公园的使用频次高。通过实地观察,使用频次不高的公园最明显的原因是:(1)场地存在缺陷,包括原有设施损坏,场地未修建完成,部分设施未投入使用;(2)公园位置过于偏僻。

运动设施:在所调查的体育公园中,主要的运动场地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和网球场、乒乓球场地、游泳池、攀岩、门球、田径、高尔夫等场地(如图1 所示)。常营公园较为特殊,它与商业融合紧密,在公园内有众多体育培训机构,也就提供了众多体育场地,包括:拳击、武术、高尔夫、象棋、击剑等。这些运动设施,有部分公园是全新状态,设备没有正式向大众开放,如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由于是新改造公园,很多设施设备没有对外开放,像其中的智慧设施没有通电但允许游客进入。还有部分公园属于完全报废状态,如海淀区的龙湖光合公园,是一个主打智慧化设施的公园,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公园的设备都已报废,整个公园呈现废弃的状态。更多的公园是存在部分设备损坏的情况,有的正在维护,有的无人问津。

图1 体育公园运动场地种类及数量情况

智慧体育:智慧体育设施能够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适应体育运动,从技术上看,智慧体育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5G 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在各种传感器的帮助下监测和感知用户体育的行为,还可以利用云计算、运动数据、用户数据、管理数据等大数据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处理,针对各种需求提供智能反馈和决策支持。从词源来看,王正伦(2010)最早在《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提及“智慧体育”一词;叶强(2011)最早对智慧体育的概念做了界定,指出智慧体育是体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体育信息化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根据记录显示,23 个体育公园中只有9 个公园有智慧设施,14 个公园没有配备,智慧化率为39%。在已有的智慧设施中,主要是运动模拟,分析身体数据类型和制定运动方案。其中运动模拟中测速马拉松、趣味自行车居多。分析身体数据的智慧设施主要依托微信扫描获取。制定运动方案是基于简单的身体数据测试或者自行输入体检情况。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中的智慧足球场较为特殊,它不是简单的智慧设施,其主要包含着赛事管理系统,员工动态体质监测系统,运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整体性更强,智慧化程度更高。我国体育公园智慧化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我国没有足够政策支持,仅有《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就实地考察情况看,我国的智慧化程度还停留在个体,没有构成一个整体。而NPS(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建立了IRMA,IRMA 是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资源管理程序,它收集了上万份的数据集、文档、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以及与NPS 相关的其他信息资源,解决了各类数据库不能互通共享,分析查询信息并且效率低的旧疾。“在用户检索时,IRMA 数据库会对资源信息进行即时动态组织,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分块处理后,再通过音频、图、表、文字的多元化呈现方式展示信息内容;在工作人员使用数据时,IRMA 将提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基础设施、参与者访问特征等数据,以便工作人员整理和发布全国年度报告或各单位特定报告。此外,工作人员还可根据研究和监测结果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参与者不仅能查看NPS 户外运动场所数量、标志性景点、项目开展类型、救援信息与区域交通路线等内容,还可以享受周边景点推荐、地图导览、在线预定公园无障碍设备(如助听器、残疾人车辆)等服务。从而实现了一站式信息获取服务,大幅度提升参与者运动体验水平。”

急救设施:由于残障人士身体的特殊性,所以体育公园要更加注重急救设施配备情况。在23 个体育公园中我们看到有15 个公园都没有设置急救设施。在这15 个公园中有12 个公园是完全无急救设施,有3 个公园在地图上有急救点标识,但很难找到。其中北投奥园1314 这个公园的急救点在封闭的居民区,无法进入。仅有8 个公园有急救设施设置,占比为35%。在8 个公园中有2 个公园的急救点较为隐蔽但还能够找到。这其中一个是环湖体育运动公园在多处设置了紧急救生圈,但是这些救生圈中有轻微损坏迹象,并未及时更换。这些急救点中有3 个公园仅在保安亭或者场馆前台配置了小型简单的医疗箱。仅有3 个公园的急救设施较为完善,能够作为急救设施情况好的代表,占比仅为13%,分别是UNI 体育科技景区、东单体育公园、方庄体育公园。UNI 体育科技景区拥有康复室,能够进行运动后恢复和急救,东单体育公园有运动服务中心能够购买较多的急救用品,方庄体育公园有一个较大的应急救援箱,能够提供较多的急救用品并且设置在公园大门附近,位置醒目(急救设施好:包括急救点的位置,提供的用品种类综合评估)。

残疾人体育设施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91%的体育公园都没有照顾到残疾人的锻炼需求,没有提供残疾人锻炼的基础设施。74%的公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修建了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仅有9%的公园有修建残疾人体育设施,西城区玫瑰公园修建了康复通道,方庄体育公园修建了带盲道的健身步道,考虑到了部分残疾人士的健身需求。我国的无障碍服务还停留在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与美国完善的无障碍保障存在巨大差距。

3、适残化改造

有79.3%的残疾人认为,无法给他们提供参与体育的场所和器材,大部分残疾人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同时有学者指出,没有合适的场所和设施依然是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公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修建的,体育公园适残化改造是满足残障人士体育需求的重要途径。

3.1、完善无障碍体育法律法规,促进无障碍体育锻炼普及

完善无障碍体育法律法规对于促进无障碍体育锻炼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有50 多部涉及保护残障人士权利的法案,但在保护残障人士体育运动权益方面,仅有约5 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处于宏观政策层面,对于实际细节的要求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无障碍体育法律法规,以保障残障人士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权益。

3.2、转变观念,在社会上形成无障碍体育锻炼意识

无障碍体育参与意识的本质是帮助特殊群体提高体育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无障碍参与体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高品质生活,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残障人士本身与社会的脱节,害怕与社会交流的现象较为严重,我们要加强对残障人士的心理疏导,促进他们社会化,减小对社会的恐惧,只有残障人士自己走出来,我们的无障碍体育运动才有意义。加强无障碍体育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对残障人士体育需求的认识和关注度,培养专业无障碍体育教练员,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和服务。加大对无障碍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残障人士体育权益的认识,营造尊重和关爱残障人士的社会氛围,提高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感。

3.3、加强体育公园急救设施的设置

由于残障人士身体的特殊性,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可能性更高,他们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会比普通人更高,加强体育公园的急救措施实际上是减小残障人士体育运动的后顾之忧。减少虚假急救点,将急救点设置在明显位置,避免找不到的情况。在修建体育公园时,划拨急救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急救点的设置,提供相应的急救用品。也可以像方庄体育公园寻求红十字会赞助,保障一个体育公园至少有一处急救点。

3.4、增加专业残障人士设施

学习NPS(美国国家公园)免费向残障人士提供盲文版的公园手册、助听设备、有声读物等无障碍设施,还可以与我国残疾人协会取得联系,加强合作,申请在其管辖区域配备无障碍协调员,来保障残障人士能够顺利进行体育运动。在体育基础设施上增加盲文,有声的使用方法,在修建健身步道时学习玫瑰公园在健身步道上修建盲道,还可以划分一块专属于残疾人的锻炼区域,在这块区域里提供适合残疾人锻炼的健身器材,保障残疾人群体的健身需求。同时增加残障人士附属设施,例如,在停车场设置专门的残障人士代步车车位,在运动区划分出放置轮椅等残障设备区域,让残障人士能放心运动。

猜你喜欢

人士残疾残疾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