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游:追风望水中人家

2023-12-03赵明珠

雨露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断桥洱海白族

春祝少年人,此去可谈青山

2月8日早晨,我匆匆地把行李箱放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简单寒暄过后,我便坐上张师傅的车去接人。大约下午4点半左右,接到了来自雾都重庆的潘娇师姐。

一切按计划推进。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简单的洗漱后,已是凌晨两三点。环顾四周,一切都好像在告诉我,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西湖。它仿佛是我科研生涯里冥冥之中的宿命,我对科研的崇敬之心,又近了一层。

点指过拥翠,梦图西湖胜柔荑

第二天上午,顾不上晚睡的疲惫,我们走访了洱源县林草局、乡村振兴局,访谈交流,收集了大量的科研资料。

下午,在右所镇陈副镇长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西湖。她清新质朴的面容里,藏着惊艳、安静,藏着与世无争。她的手轻轻拂过,湖面上便有波光粼粼的水痕。她用大爱,将自己的血液化为母乳,滋养着她膝下的华夏儿女们。

洱海流域生态文化保护政策是西湖子民“乌鸦反哺”的心意,也是西湖的“保护盾”。

借着观赏新西湖村建筑的机会,我仔细走过村庄的每一块石板砖。油然而生的肃静感是我对这个村庄的第一印象,她漂亮端庄、沉稳大气,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特色,添了些许新颜。栋宇聿新,彼此之间,多了几分似曾相识的韵味。

逆风翼拂水,犹盼隙中窥月。陈副镇长带领我们来到了新西湖村第一家即将营业的白族风情民宿李利平的家中。李利平热情地带领着我们上了二楼。色彩浓郁的白族刺绣,走廊挂着工艺木雕,层层叠叠的木头楼梯,以及茶水间享有美誉的白族三道茶,都让我深感美好与温暖。我悄悄注视着这个叫李利平的村民,他的生活中好像并无烦恼与苦闷,眼角的笑纹深浅分明。他极有耐心地一句接一句回答着我们。他回忆在外劳累奔波的年月里,老房子修修补补也有三五次,但人生短短不过几十载,人这一辈子总不能只为了房子活着。他的声音略微发涩,仿佛那时的贫苦都在他的舌尖浸开,伴随着香烟吸入肺腑又吐了出去。

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访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去告诉世人人间皆美好,也要将世人看不到的苦难完整叙述。而我们坚信苦难终将离去,向阳的地方便有春。离开的时候,我和窦薇老师走在最后,我看到了李利平眼中不易察觉的不舍,他倚在门边,像与老朋友分别一样,一直注视着我们离去。别离的情绪感染着我,我无法预测我们这群人的出现会不会给以后的新西湖村带来变化。但将祝愿藏心头,道一句喜乐长安。

云散虫不休,聊赠一曲青阳

洱海的风依然很大,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调研工作是疲惫的,我曾很多次在张师傅平稳驾驶的车中睡着。杜发春老师总提到2008年他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的访谈经历,他的精神也时刻鼓励着我,做田野是艰苦的,坚持就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基本功。坐在电脑面前,不禁想起采摘海菜花的农村妇女,每一张容颜都写着“被好好活着驱使”的努力。海菜花纯白无瑕,一朵一朵漂浮在水面,根茎连结泥土,奋力挣扎,得以见日。洱海的人,勤劳朴实勇敢,每日的采摘工作大約要八九个小时。阳光刺眼,妇女们穿着连体的水衣,踏入冰凉的水里,一根又一根,一捆又一捆地采摘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们深知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我们一行人上前去与采摘妇女攀谈,蹩脚的方言和当地的家乡话来回碰撞。妇女朴实憨厚的面容上,展现出拘谨的笑脸。聊天的内容从子子孙孙到民生生计,我们反复打开无数个话匣子,见证了几代人的文明。

我问道:“老杜,你们家要搬迁吗?”

“搬,怎么不搬。”老杜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看你们家房子结实大气,真不错。”

“那可不,八级地震来,我都不跑,嘿嘿嘿。”

风趣幽默的老杜,也会黯然神伤,“西湖嘛,我们的母亲湖,是要保护的,但不能一刀切。农民没有了田地,不能自给自足,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人老了,去打工,老板不要。儿子女儿也会有自己新的家庭,我们总不能拖累小的吧。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家乡越来越生机勃勃,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听到这里,我望向了湖边不远处的“西湖断桥”,传说杭州西湖断桥是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定情地,不知此地的“西湖断桥”又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相会、相知、相爱,定情。少年意气风发,少女玉软花柔,一笑胜惊鸿。

此去今年簪山花,烂漫婀娜映彩霞。

今夜,浓郁醉得迷人的村庄,灯火晃着我的心,再次与过去的记忆相遇洽谈,我肯定地说会重游西湖。窗外星明,微风略感寒冷,可依然没有西湖的风吹得痛快,吹得舒畅。晚安,西湖,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简介:赵明珠(199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断桥洱海白族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断桥真美
洱海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