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表现主义绘画思考

2023-12-03张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语言特点

摘 要:近年来,中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在各种重要的展览中经常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表现性绘画语言。通过分析表现主义绘画历史发展、绘画特点,思考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未来发展,提出中国表现主义绘画要关注形式概括性、材料形式语言、中国社会现实,这样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就能在实践创作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记录变化中的中国。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语言特点;绘画语言

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一些展览中,包括以表现主义为主题的展览,也包括以写意表现形式为主题的绘画展,如2023年6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展的“中国表现2023”展览,但大多数展览在国内被称为写意表现或综合材料绘画展,如“新写意主义——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文脉传薪——2019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等。从全国美展的各个画种作品来看,绘画作品的画面或多或少都具有表现主义绘画成分。表现主义在国内近年来如此火热,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表现主义绘画发展情况

(一)德国表现主义发展历程

表现主义绘画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西方文艺流派之一,在德国达到发展顶峰。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之所以能引领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这与德国本身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有极大关系。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面对战争后废墟产生强烈自我反思,而这种反思一直持续影响普通民众,战争的伤害、国家民族的发展使得德国人对社会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表现主义绘画形式语言此时刚好符合德国人的情感反思及情感宣泄需求。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忽视对形式的描写,把人物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生活迹象,通过简洁强烈的色彩形式语言表现出来,解读德国战后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德国今天的经济、文化、工业之所以在整个欧洲是前列,笔者认为这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诗歌、音乐、哲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最主要表现的是社会剧烈变化下民众的自我反思,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1960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复兴,东德的维尔纳·蒂布克和维利·西特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二表现主义的特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1]。同时,出生在东德的巴塞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他们奠定了德国表现主义的思想基础,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现实反映[2]。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没有限定的题材内容,艺术家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3]。艺术家的作品不仅起到了恢复德国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国固有的文化精神[4]。德国人认为,德国文化的独特使命就是发掘原始的、精神性图像的意义,表现主义探索正是这一意义的体现。德国表现主義画家虽然各具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二)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发展

表现主义绘画近年来在国内火热,有其原由。一个是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派一批留学生去往德国学习绘画艺术,这批人(如谭平、马树青等)学成归国后,对国内艺术创作与艺术教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40多年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变化迅速,资讯传播快,信息化与工业化交织在一起,国人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波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变化。由于表现主义绘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产生于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的心理变化大的条件下,因此,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就有了很好的发展土壤。中国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通过夸张、变形,以更加主观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身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有力地呈现中国社会变革。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以表现主义绘画形式为主的作品展中,作品主要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状况,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相比,都是关注本土文化。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其在画面所呈现的图像形式及精神追求有一定联系及相似性。

二、表现主义绘画特点

(一)绘画语言纯粹性

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所呈现的画面感觉往往单纯有力且纯粹,画面所呈现出的厚重感是由它的语言纯粹性决定的。画面要有厚度,整幅画面要浑然一体,无论画面表现有多么强烈,色彩有多么夸张,形式构成有多么经典,但呈现在画面上的一定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当然,这也是西方绘画在画面形式上的追求,表现主义绘画也不例外。

绘画语言的纯粹性就是表现主义绘画语言的最大特点,其绘制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材料,既可以是油画、国画、版画、丙烯、水彩、粉画等,也可以是这些材料联合起来一起使用,但要在语言上符合表现主义绘画特点,画面表现出夸张形态和强烈色彩,营造让人心潮澎湃的画面气氛,从而使得整体画面呈现出纯粹有力、酣畅淋漓之感。

(二)色彩表现强烈性

色彩强烈炙热是表现主义绘画一个很重要的点,其色彩强烈,必须和创作者内心情感连接起来,从而产生耀眼的火花,而这种火花通过粗犷的笔触自信地表现在画面上,来传达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一方面,表现主义的先驱凡·高的作品画面所呈现出的色彩强烈炙热,让观看者看到他对生活幸福的渴望。在色彩表现上,凡·高是可以供青年艺术家学习和参考的。

色彩的表现力是由色彩强烈夸张具体体现出来的。笔者学生时期重点研究自然色彩规律知识,注重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色彩变化,但在毕业以后的创作中就发现自己的作品画面出现问题,色彩关系协调,但画面气氛不对。无论画自己的家乡陕西关中地区,还是画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颜色客观来看都对,但就是表现不出西部人那种对生活、对土地所怀抱的热情,那种说话嗓门大、纯朴憨厚的味道来,因而经常在画布上反反复复地涂抹。后来笔者在实践中明白,颜色要在客观中夸张,使它成为主观色,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当然,也要对地域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有时候看到的颜色和感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就要使用感知色,这样画面的色彩才会夸张、有力,并且和艺术家的心理感知相结合,形成很强的表现力。

(三)情感自我性

表现主义绘画是非常“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从小“我”出发,挖掘自身的情绪、感情,通过形式、语言、色彩来表现自我。而这种情绪、感情爆发,必须与画面的形式语言(点、线、面、色彩、笔触)连接起来。表现主义绘画所表达的这种“自我”恰恰是急速变化的环境中个体的真实感受。某种程度上说,表现主义绘画可以真实地记录变化中的中国,这也是其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内心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起来,通过对外界社会感知,把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喜、怒、哀、乐等,以及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反映在自己作品画面上。无论反映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情,都会引发观者的心理反应。艺术家通过自己作品,来影响观者的感知、思维和记忆,让观者和自己产生某种共鸣。

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的情绪,是对一系列事物的主观认知经验,当然,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情绪,有些是后天学习的复杂情绪。情绪的发展和变化是艺术家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产生的。情绪影响着艺术家作品,不同的情绪加持下可以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所以艺术家必须对情绪有真正的了解,知道它对艺术作品的重要影响。要善于利用情绪,不仅需要利用积极的情绪,还需要利用消极的情绪,克制也罢,发泄也行。这样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一定是由某个事件或原因引起的,艺术家当场发作,情绪表现越猛烈,作品越纯粹。将情绪通过激烈的绘画语言爆发出来,是艺术家对心理能量的宣泄。情绪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因素,只有挖掘积极情绪,善待消极情绪,艺术家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表现主义绘画语言。

三、中国表现主义绘画未来发展思考

(一)形式概括性

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要认识到,画面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尽量用更少的语言表现出更有力度的内容。在运用几何语言点、线、面把画面连接起来表达自我这一方面,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都继承了“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衣钵,运用几何构成重新组织画面,使画面形成一种更加主观、更有力度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思想诉求。因此,笔者认为,高度概括是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概括性而言,在具体绘制过程中,表现主义绘画需要艺术家对构成有深入的研究,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表现主义绘画创作实践中会不断出现在画面上。必须对作品画面概括性进行实践研究,在画面上寻找丰富的差异性,突出各元素的特点。形状的大小、粗细、高低、曲直,方向变化的正反、内外,以及空间变化的上下、前后、左右,这种变化一定是有主次的,局部的变化要服从整体变化,尤其是不能在创作中为了变化而变化,这就使得画面有了秩序的安排,对画面的整体秩序与节奏就有了整体的把控。把多种要素的差异性统一到一张画面上,就可以产生丰富的画面视觉效果,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表现主义绘画的概括性就是由这些因素具体体现的。

(二)多种材料形式语言

在资讯信息变化极快的今天,表现主义绘画单一的绘画形式(点、线、面、色彩、笔触)已不能适应今天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借助多种材料形成一个具有张力又有温度的画面形式,来表达丰富多变的今天。我們可以参考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他大量运用多种材料,使他的画面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并且通过多种材料组成的画面把自身对德国社会的种种反思表现出来。尽管多种材料的使用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要在使用材料的温度上下功夫,如何使它更具有历史厚重感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今天,表现主义绘画在使用的材料上已丰富至极,没有任何限制,线、麻、塑料、瓷器都可以用。有的在画面上粘贴报纸、金属、麻袋、卡纸、塑料瓶等,然后再用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油画颜料在上面作画,还有的画家将其与装置艺术结合。创作的关键是艺术家要表现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效果,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多种材料媒介,采用剪切、拼贴等方式来制作作品的过程,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自己内心读白的过程。因此,艺术家不能为了使用材料而使用材料,在自己的画面上无节制地使用各种材料,背离材料是为创作服务的意图。通过把时代给予我们的感知,用符合创作意图的材料表现出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厚重与生动,同时具有中国人看世界的思维,这是中国表现主义绘画永恒的主题。

(三)关注中国社会现实,承担历史责任

中国社会目前变化太快,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作为其中的一个个体,除了要掌握绘画语言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中国社会变化中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承担起社会责任。从内心出发,始终从普通大众角度看待问题,观察和反省自身,用艺术家的视角记录变化中的社会,这种记录就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真实地反映自我认知。通过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利用自身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带有即兴色彩、夸张形象,真实全面地记载表现社会现实,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要认真体会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站在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汇点上,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思考当下中国人的变化,尤其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基础上形成自身关于本民族的反思认知,更真实地记录当下的中国,以期作品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

四、结语

笔者从事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研究,深刻认识到表现主义绘画形式语言特征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的变化特点,其原因就是表现主义绘画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我,能把当下中国社会变化发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尽管中西方在文字语言表述上有差异,但其艺术本质没区别,都是希望通过强烈的绘画语言,把各自当下社会现实通过强烈的画面表现出来,带给人们视觉冲击,进而形成社会反思。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带给了表现主义绘画很好的土壤和发展环境,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家要通过自身绘画实践创作,认识到除了要关注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形式特点外,更要将形式概括性、多种材料语言、中国社会现实这三方结合起来,这样才会使得中国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更有力量,更好地承担起自身的历史责任。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于青年艺术创作者而言,通过表现主义绘画记录变革中的中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晓陶.独树一帜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J].荣宝斋,2008(5):286-295.

[2]叶彩宝.浅议彭克绘画作品中的“融通”情境[J].大艺术,2011(7):18-19.

[3]潘骥.浅谈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12):212-213.

[4]管郁达.新表现主义的问题意识与历史意识[J].当代油画,2012(2):4-7.

作者简介:

张雷,硕士,东莞市技师学院油画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壁画学会会员。研究方向:美术教学与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语言特点
中西方绘画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卡特林的装饰性色彩静物探究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张元的艺术理想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浅析法语新闻报刊的语言特点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