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3-12-02姚宏志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本硕博思政课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2 0 2 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1]这里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三阶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同时也包括大学阶段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三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目前,高校本硕博思政課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一、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提出
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生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早在1 9 8 1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就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硕士生、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之一,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 9 8 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将研究生思政课与本科生思政课联系起来,要求“研究生阶段的思想理论教育,应当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并注意与专业学习适当地结合起来”[ 2] 6 1 4。这里首次揭示了本科生思政课与研究生思政课前后相接与递进提高的关系,开始涉及到本科生思政课与研究生思政课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建设问题。为贯彻落实该通知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 9 8 6年3月和1 9 8 7年6月分别批文,公布高校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8 6方案”)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8 7方案”) ,对本科生、研究生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学任务等作了明确规定。不过这两大方案各自独立设计,没有论及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
2 0世纪9 0年代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新转机,思政课教学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再次被提及。1 9 9 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为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于1 9 9 5年1 0月通过《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本原则、根本目标、主要内容等,强调要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2] 8 5 7。这里的“课程体系”,不限于本科生思政课程,还包括研究生思政课程在内。1 9 9 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等思政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工作提出新方案(以下简称“9 8方案”) ,特别强调要“注意各部分课程的衔接,注意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减少重复”[ 2] 9 4 7 - 9 4 8。这里不仅凸显了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思政课程的衔接,还指出了大学阶段各门思政课程之间的衔接,再次触及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体现了对包括本硕博思政课在内的思政课协同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进入2 1世纪后,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教育教学取得了重要成绩和有益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急迫需要。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 0 0 4年8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随后,中宣部、教育部于翌年3月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 5方案”)。根据上述文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在广泛调研和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于2 0 1 0年8月正式发布《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1 0方案”) ,适时调整了研究生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将“课程的层次性”作为调整原则之一,强调要“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2] 1 3 1 1。此次研究生思政课调整,适应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加强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需要,实现了与本科生思政课的有机衔接,推进了完整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务,标志着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进展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高校思政课改革和建设工作呈现出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第一,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是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基于对高校思政课重要作用和任务要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准确把握,高校本硕博思政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既强调整体规划,又要求不同学段有所侧重。本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学生要初步理解和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硕士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基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博士阶段重在开展前沿性学习,学生要具备较为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能力。不同学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螺旋上升、依次递进的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目标体系,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建立了完整的课程规范体系。完整的课程规范体系是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自“8 6方案”开始布局,经“9 8方案”的调整发展,再到“0 5方案”和“1 0方案”的优化完善,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课程体系方面基本上建立了起来。虽然在此过程中及其之后的个别课程在名称上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适时进行了调整,但课程体系的总体面貌和规范性已经大体上确立和稳定下来。就必修课程来说,目前本科阶段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硕士阶段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就选择性必修课程来说,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本科阶段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课程;研究生阶段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等开设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总之,通过完善课程设置,高校本硕博思政课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规范体系。同时,与各门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大纲、目标任务、开设学期、学分设置等,也都在制度上作了明确规定,从而确保各门思政课程及其规范体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构筑了立体的权威教材体系。立体的权威教材体系是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伴随着高校本硕博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构筑立体的本硕博思政课权威教材体系日渐提上日程。“9 8方案”公布后,高校思政课教材原则上不再由各校自行编写,而是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和审定的示范性教材或者由教育部经过评审后向全国推荐的教材,从而改变了以往思政课教材编写中质量不高、过多过滥的问题,加强了对思政课教材使用的指导和监督。“0 5方案”公布后,教材编写进一步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宣部、教育部不仅联合成立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同时组建教材编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编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当然,无论是“9 8方案”还是“0 5方案”,对思政课教材的关注主要限于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不包括“形势与政策”课) ,对研究生思政课教材建设鲜有论及。
真正开始关注研究生思政课教材问题是“1 0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根据硕士和博士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特点,组织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 1 3 1 2此后,中宣部、教育部首先启动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2 0 1 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要“统一编写使用本专科4本教材和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大纲”[ 2] 1 3 8 4 - 1 3 8 5,“编写研究生5门课程教学讲义”[ 2] 1 3 8 8,“构建面向教师和学生不同对象,辐射本专科生、研究生各个层次,涵盖纸质和数字化等多种载体,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2] 1 3 8 6。不仅如此,中宣部、教育部同时组织力量分课程编写教学辅助材料,编写与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疑难问题解析、教学案例解析、学生辅学读本等教学用书,组织编发高校思政课教学活页等。至此,比较权威的高校本硕博思政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就基本构筑起来了,各教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大体上支撑起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
三、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进路
近些年来,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少突出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学院和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当前高校本硕博思政课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本科生思政课与研究生思政课通常由不同部门和单位管理与指导,牵涉宣传、教务、学工、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和单位,这就难以避免地存在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对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加强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一领导,特别是抓住制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校领导如校党委书记、校长等要深入思政课堂,自觉承担起本硕博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其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是搞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需要全面担负起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案起草与实施、教学运行與管理、质量评价与考核等任务。最后,学校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科研处、财务处、人事处等部门以及各研究生培养学院,需要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确保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充分实现。总之,通过顶层设计和多方努力,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格局,推动形成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完善教学体系,实现不同学段教学的有机衔接。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完整的课程规范体系和立体的权威教材体系,从而奠定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基础。不过这种基础还不全面不深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现有的本硕博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根据本硕博学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确立的,比较注重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内在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于三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和递进性则重视不够,因此不仅要加强不同教学内容在本硕博学段的相互联系和融通,而且要加强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侧重和内在贯通。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2 0 1 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思政课要分别实行理论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依据所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本硕博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三,整合师资队伍,增强不同学段教师的协同能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是关键。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不少本科生思政课教师不了解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硕士生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博士生思政课教学,博士生思政课教师没上过硕士生思政课,研究生思政课教师没上过本科生思政课。本硕博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这种隔膜现象在不少高校比较普遍,因此,加大本硕博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合力度,增加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了解和协同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鼓励思政课教师跨不同层级授课。思政课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授某一学段思政课,而是要尽可能地教授两个及以上学段思政课,从而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本硕博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过程、重点和难点。其次经常举办集体备课会。受限于不同高校本硕博学生实际状况,不是所有思政课教师既能够教授本科生思政课又能够教授研究生思政课,因此举办集体备课会、研讨会、沙龙等,让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交流和研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可以集思广益、集体攻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明确不同层次思政课教学特点和规律,提高本硕博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四,加快平台建设,夯实学科和学位点的支撑力量。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位点的支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 0 0 5年1 2月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重要动因之一就是强化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随着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务的明确提出,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位点的支撑作用就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位点要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紧密结合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入开展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教学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有力回应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论需求和现实困惑,为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学理支撑。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位点要充分利用研究生导师优势,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 2 0 2 2 - 0 4 - 2 6( 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文献选编(下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姚宏志,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系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 s z t s j h - 2 0 2 0 - 6 - 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