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3-12-02张路园张士海
张路园 张士海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进。比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的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涵支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全员听课、全课被听”,等等。只有多方联动、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2 0 1 9年3月1 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六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统一”,这就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对此,山东大学明确提出“两对照双提升”工程,即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的“八统一”,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三年多来,“两对照双提升”工程持续发力,推动山东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亮”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强”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山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谋划,赋能思政课建设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高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这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山东大学党委印发实施《山东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对照双提升”工程行动方案》等文件,举全校之力建设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重要的条件支撑。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马院之一,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为主线制订《教学团队及教研项目建设方案》,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理支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1 2 2 3 3模式”,即围绕重点难点问题“一个主轴”,利用“两类课程”“两个课堂”“三个路径”和“三个保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机融合,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的舆论引导与对思想理论界噪音杂音的批判结合起来,把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并立足“知识、方法、境界”三方面的提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方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启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丛书编写工作。这是山东大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带有共性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讲明白,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要重视大历史观的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个部分谈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的伟大成就,这就要求重视历史观的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坚定自信。认识大历史、增强历史自信,更要把握大历史背后的规律性认识以及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一个政治命题,也是一个历史命题。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来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指毛泽东思想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放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要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和丰富内涵,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指向。
二、对照“六要”,锻造思政“主力军”
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要”新要求,山东大学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和业务关,以遴选、转岗、双聘、兼聘等多种形式,广泛汇聚校内多学科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同时,还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师制度,建立特聘教师资源库,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研究人员等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创办思政名师大讲堂,打造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后备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品牌。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教学、优秀教师说课、教学比赛等方式,激发教师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年多来,学院推选多位优秀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比赛,屡获大奖。2人分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一等奖, 4人获山东省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多人获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山东省第八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此外,学院还有2人入选“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3人获评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 1人获得山东大学教学卓越奖, 4人获得山东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讲台上的精彩,在教学技法之外,更是教师理想信念、育人情怀、人格感召的综合体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强化教师信仰以及情怀激发,充分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支部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效应,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党员教师展示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获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三、贯彻“八统一”,打造思政“金课群”
一张大圆桌、一块大屏幕,每两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相聚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这成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推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团队,结合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探索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重温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虚拟仿真实验,成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鲜活形式之一;与学校团委协同,依托社会实践,将校内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打造了“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思政课教学择优推广项目。同时,“科技与人文面对面”的研究生思政课延伸教育平台,也成为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
此外,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的办学优势,形成了“山大特色”的“4+2”实践教学模式。“4”即“正能量歌咏比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2”即形势政策课与党课、红色社团模块及其系列活动。例如,举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和“百年信仰,青年传承”红色家书接力诵读大赛等相关活动,被山东电视台、光明网、《求是》杂志等新闻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了以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现有3 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的共建质量,整合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生社团的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山东省第六届“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积极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参与指导学生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鲁南制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党建就是生产力———寻访脱贫攻坚中的红色引擎》特等奖;多支队伍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中斩获佳绩。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完美融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真正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除了重视打造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推出系列专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的老师参加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思政类栏目“师说”推出特别策划———“强国新征程”,节目通过生动有趣的现场提问和“双向云交流”,让思政课既有思想性又有新鲜度,使宏大主题清晰凸显,树立了高校思政课的精品标杆,展现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亮点。有的老师在齐鲁大讲坛做“战‘疫:以‘制度优势回答‘初心命题”讲座,从学理视角解读中国如何发挥制度优势来有效抗击疫情;有的老师做客山东教育电视台,为大学生做“开学第一讲”学习讲座“抗疫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学习讲座均入选“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此外,还有老师录制了“百微山大”战“疫”专题思政课;有老师做客山东教育电视台“思政这样潮·永远的怀念”,解读郭永怀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精神;有老师做客山东电视台“寻声记第三期”,解读胶东革命精神,等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八统一”的新要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到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打造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三年多来, 3门微课入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思政课示范“金课”, 2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门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1门入选山东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3门入选山东省思政金课,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4人荣获特等奖。
四、结语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山东大学在“两对照双提升”工程建设方面将持续发力,继续下功夫、出实招,推动山东大学思政课程进一步“亮”起来、思政课堂进一步“活”起来、思政教师队伍进一步“强”起来,推动山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当然,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重视大实践的教育,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切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个部分谈到新时代十年的这些成就,如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全面小康、精准脱贫等,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与青年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当代大学生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真正自觉融入到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最根本的验证标准。
(张路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士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