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答好劳动教育“三道题”
2023-12-02刘芬
刘芬
11 月7 日,芷江侗族自治县(下称芷江县)收到一份来自湖南省教育厅的特别荣誉——芷江县成功入选第二批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翻开芷江县劳动教育“成绩单”:全县51 所中小学全部因地制宜建起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市级劳动教育实验校2 所、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 个、省级劳动实践基地1 个……
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
高位推进,答好“填空题”
2022 年秋季学期,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课程,与语文、数学课一样写进课表。一时间,劳动课怎么上?谁来上?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填空题”,并没有模式可复制。
芷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2022年5 月31 日,县政府常务会就明确,“按照生均每学期10 元的标准预算安排中小学劳动教育经费,不足100 人的学校按100 人预算安排”“统筹教职工编制资源,按1:500 的师生比为中小学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随后,8 月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芷江县教育局副局长邓子龙向记者介绍,县里不仅把劳动教育列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还纳入了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今年4 月27日,县财政先期拨款75 万元用于推进劳动教育建设。县委副书记谭茂河和分管教育副县长杨桂花及教育局局长尹光辉多次调研劳动教育工作,先后到华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楠木坪中学、楠木坪小学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劳动教育相关问题。”
政策落地、资金保障,为做好劳动教育“填空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形成了全县51 所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全覆盖,为推进劳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因地制宜,做好“选择题”
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是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是决心,究竟如何开?不可依赖一种模式、一套体系,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选择题”。
楠木坪中学位于素有“斗笠之乡”的楠木坪镇,学校充分发挥本土特色开设斗笠编织课程,并聘请非遗传承人郑德刚进校指导。刮篾、织笠坯、盖细篾、打顶、锁边……只见细细的篾片在学生们手中飞舞,一旁还有学生拿着画笔在编好的斗笠上作画,侗族地域风情、和平文化、乡村生活等元素栩栩如生。瞬间,斗笠便有了生命,生动地述说着劳动课不仅是一堂非遗文化的传承课,更是一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
几百米开外的楠木坪小学,劳动课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齐整的菜地里按班分配,翠绿的菠菜、鲜嫩的大葱、才冒头的小白菜等长势喜人。孩子们屈着腿、弯着腰,有模有样地在田园课堂上着农耕课。“等这些菜成熟,我们就能采摘了去烹饪课堂自己动手炒,还能拿到食堂或市场去卖钱充当班费。”孩子们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
“提手采,用拇指和食指夹茶,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土桥中学校本教材《茶叶的栽培和管理》对茶树种植、修剪,茶叶采摘、制作做了全面阐述。每年清明时节,学生们都会前往罗山茶园,与茶树、茶叶零距离接觸,在识茶、采茶、制茶、品茶中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
一校一特色,劳动教育的“选择题”在芷江各校遍地开花。
延伸课堂,解好“问答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如何发挥主阵地作用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是一道难解的“问答题”。
“小劳动、大成长”,劳动教育不仅是一堂课、一次实践,也不只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芷江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将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东门口小学的劳动教育课之“今天我当家”向家庭延伸,孩子们和父母来一次角色换位的体验。从早晨开始,“当家”的孩子承担家长的责任,履行家长的义务,并用日记记录自己的一天。
“体验到父母不容易,要感恩父母”“ 好好体谅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们日记中稚嫩的话语,透露着他们对劳动教育的深刻感悟。
在“一切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基”为宗旨的芷江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意义。学校建设了阳光洗衣房、阳光烘焙室、阳光烹饪室、阳光家政室、阳光模拟超市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学生劳动能力开设走班课程,为学生匹配相应的生活自理、居家必备技能以及融入社会的生存手段。
此外,华阳劳动教育基地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实践课,以及冠乐贝劳动教育基地的田园农耕课、非遗手工课等,作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发挥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整体谋划,构建具有芷江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人。”芷江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光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