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2023-12-02魏玲
魏 玲
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魏 玲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0)
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界定数字经济、体育产业等概念,结合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以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数字经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成渝地区
2019年国家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重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四川省和重庆市在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分别提出“实施体育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融合发展体育与互联网。”推动体育产业领域广泛运用数字科技技术,着力推进新兴数字体育产业化和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开启数字化赋能进程。梳理发现,国内学界对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体育赛事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单纯从区域的角度对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文章探究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相互渗透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以期促进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概念的界定
1.1 数字经济
对于“数字经济”的界定,各国学者说法略有差别。“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scott)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诞生于网络智能时代的数字经济,结合智能、知识和创造力,实现突破、创造财富,推进社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是数字化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指出“数字经济中现代信息网络是重要载体,关键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它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尽管各国学者或组织对数字经济有不同的界定,但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的含义界定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能极大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实体经济向新实体经济转型的数字技术;二是指既是新的生产要素,又是新的消费品的数据[1]。
1.2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迁而不断演化的产业形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涌现的新兴业态,使得体育产业的内涵难以界定。关于体育产业的内涵存在广义论与狭义论两种观点,前者将所有与体育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体育产业范畴,后者则仅将直接为体育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撑的经济活动视为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一种有明确指向对象的综合性行业领域,其核心职能是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育产业是指主要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经济活动的集合。这个概念强调纳入体育产业范畴的经济活动必须具有鲜明的体育属性,或者直接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或者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
2 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
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和体育实体经济的融合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2021年《中国区域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四川、重庆区域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得分在0.29-0.46分之间,处于全国第二梯队,四个分项指标得分较为均衡,不存在明显发展短板,后续成长潜力较大。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重庆市数字经济增加值为7581.12亿元;2021年,四川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93.39亿元,增加值为735.05亿元,增加值较前一年增长13.4%;重庆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659.09亿元,增加值为265.18亿元,增加值较前一年增长17.1%。一方面,就两者分别占川渝GDP比重而言,数字经济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2021年,体育产业占当年四川省GDP的比重为1.36%、占当年重庆市GDP的比重为1%。另一方面,就两者分别拉动就业而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31万人、2019年重庆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4万人;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员为25.26万人,重庆市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员为24.37万人。这些数据体现了成渝地区努力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和坚定执行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决心,也为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外部动力和基础性支持。
3 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困境
3.1 数字体育政策供给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体育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政,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涉及体育产业数字化方面的政策制度不健全。这导致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意识不强和执行力差,难以实现创新赋能和能力提升,制约体育产业快速提质增效[3]。尽管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分别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体育平台,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广泛应用,推进体育产业重点领域数据库建设”和“大力发展智慧体育”,但各地未出台配套的具体措施文件,体育企业缺乏整合的资源要素,互联网产业平台搭建滞后。在推进数字体育发展的进程中,体育数据要素和资源共享、体育企业数据信息挖掘与消费者隐私保护等现实问题,需要建立适应性强的法律法规和多元化治理机制,以确保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精准配置,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3.2 体育科技平台建设薄弱
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中,数字信息整合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智能化等方面,如川渝体育场馆一卡通数据平台,而其他领域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较少,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数字体育一体化平台,无法依托在线平台实现对体育产业经营数据资源的整合。这阻碍了体育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不利于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数字体育发展更好融合。如体育服务流程“一网通办”的便捷发展,其中政务审批和体育公司运营等复杂流程无法实现有效整合。
3.3 数字体育消费结构单一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离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尽管成渝地区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赛事为契机,加大力度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智能体育公园等智慧化体育场地设施;各类体育产业依托数字营销平台提供沉浸式客户体验,以弥补线下体育消费的缺失,但居民数字体育消费结构单一。《2022年四川省体育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四川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677.49亿元,四川省居民的人均体育消费虽首破2000元大关,传统体育项目基础深厚,新兴特色项目渐成热点,但实物型体育消费占主导地位,说明居民对体育实物的消费高于体育服务的消费。基于数字体育消费结构单一的状态,各类体育产业活动需要从多维度将传统体育融入新的数字载体,也要发展各种新型体育运动,实现与传统体育产业共同发展,创造体育消费体验新场景,并以持续的迭代升级粘住现有消费者,识别潜在消费者,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参与机会。
3.4 体育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时代的综合国力和区位竞争在根本上可以说是数字人才的质量、存量与盘活量之争。《重庆数字经济蓝皮书(2022)》指出,截至2021年底,川渝两地建有近150000个5G基站,5G网络对主要城区和重点区域已实现全覆盖;建有2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川渝两地数字经济已迈入全国一流方阵。成渝地区已然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但科技创新人才供给却未能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了数字体育人才缺口。一方面,由于成渝地区缺乏数字体育创新型专业人才,导致体育产业优势品牌集中,产业经营模式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体育智能制造、体育智能服务生产等领域,缺乏数量充足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6],这限制了体育产业数字化持续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体育产业数字化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学生欠缺应对数字竞争的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导致数字化体育人才供应脱节。同时,体育产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也是体育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机制的不健全限制了科技创新人才向体育产业发展,阻碍了区域体育产业人才的联动互通和区域人才共同体的建设。
4 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4.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协同治理
成渝地区数字体育政策供给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加强制定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治理政策。成渝地区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立足法治,促进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的快速提质增效。区域地方政府要加强与体育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体育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需求和困难,通过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体育企业和体育组织进行数字化创新。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另一方面,要确保数据安全,这是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加强对数据安全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促进各类体育企业和体育组织数据信息的挖掘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确保数据合法、安全、有效地使用。此外,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加快建立体育产业相关利益方的行业信用体系,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信用监管机制。
4.2 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开放平台
面对平台服务功能单薄、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完善成渝地区数字体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拓宽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不仅限于体育智慧场馆领域,还应覆盖更多体育产业领域,实现区域内各类体育数据资源的整合,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数字体育发展更好融合。第一,建立区域体育数据资源一体化平台,建立统一标准,执行统一监管,实现各市体育产业各业态数据库共享。第二,新建以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产业名录等体育资源为核心的主题数据库,逐步完善成渝地区体育产业智慧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第三,加快建立常态化体育数据整合采集机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体育数据资源目录,纵向采集区域内的各类体育数据资源,横向采集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政府部门与体育相关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逐步形成内外联动、链接畅通的成渝地区体育数据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整合的优势。例如,在大数据系统内给每个消费者确定一个编号,然后通过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支付、调查问卷填写等行为采集相关数据,再利用特定模型对每个消费者的相关医疗健康等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可能的体育消费需求等,通过数字平台有针对性推送体育健康知识,识别潜在体育消费者,实现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供需互动,优化供给结构。
4.3 丰富体育消费体验场景
面对数字体育消费结构单一、线上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成渝地区应充分了解区域体育市场需求,将数字要素融入到体育产品研发中,建立“需求实现创新”机制来引导和激发各类体育企业和体育组织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充分利用5G、移动互联网、新基建等优势,依托新技术发展新型体育形态,与当下和未来技术及社会主流场景相匹配,加大对线上健身、竞赛、培训以及居家运动游戏化、可视化等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投资,提高体育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赛事、运动休闲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推进体育产品与服务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体育社区,丰富消费者参与方式。
4.4 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产业数字人才
成渝地区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产业数字人才,政府、社会、高校都要做出应有的努力。(1)政府层面,应完善体育产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相应的政策保障,扶持体育产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并具体落实现有的人才政策;在医疗、落户、住房等方面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体育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等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2)社会层面,各体育企业、体育组织应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培养所需的体育产业数字人才,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吸纳体育产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体育从业人员的再学习。(3)高校层面,应该根据成渝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体育产业数字化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立相应的专业和培养规模。一方面,在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时,需要邀请体育企业、体育组织和政府机关的相关人员,充分考虑各方的视角和用人需求,实现跨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成渝高校教育联盟,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等方面交流合作,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释放高校创新效益,实现体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为深度融合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5 结语
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推动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引领。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虽呈现出快速融合发展之势,但要实现深度融合,还面临着数字体育政策供给体系不完善、体育科技平台建设薄弱、体育数字消费结构不平衡、体育产业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地方政府、社会、高校必须通力合作,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开放平台,丰富体育消费体验场景,突破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瓶颈,最大程度发挥数字技术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1]杨新臣.数字经济:重塑经济新动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2]任波,黄海燕.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7):22-34.
[3]任波,黄海燕.中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J].体育学研究,2020,34(5):55-66.
[4]沈克印,曾玉兰,董芹芹,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0):5-12.
[5]任波,戴俊.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逻辑与路径:基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视角[J].体育与科学,2020,41(2):61-72.
[6]韩垚.休闲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及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22(10):136-138.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Sports Industry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 Areas: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WEI Ling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12, Sichuan, China)
国民体质健康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一般项目:川渝地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T—02202113。
魏玲(1981—),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