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23-12-02李园东
李园东
高职体育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李园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5)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趋势,培养体育教师“多专多能”的本领,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教育园区6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项分布情况、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双师素质培养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和困难,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双师素质提供理论参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如何适应这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成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一个新挑战。体育教师应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授课模式上有所转变,积极适应,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基本技能外,也要具备多项专业技能资质比如:教练员从业资格、体能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营养师资格、康复师资格、竞赛组织能力、裁判员等级等多种“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即所谓的“多专多能”;已有教育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体育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成败。全面持续的提高高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将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加强体育强国建设,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1],而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研究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符合体育改革创新的要求。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教育园区的6所高职院校为研究的对象,把这6所学校的82名体育教师、8名部门领导作为调查对象。
表1 南宁教育园区6所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情况调查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等学术网站进行检索相关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培养文献,从而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吸收与本研究直接和间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的开展做好理论铺垫。
1.2.2 问卷调查法
首先系统研读有关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及体育科研方面的书籍,并向专家进行咨询请教。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两套问卷:面向体育教师的问卷和面向体育相关负责人院校领导的问卷,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南宁教育园区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师双师素质的研究。共计发放98份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88份,体育负责人院校领导问卷10份。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分别是82份和8份。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双师评审专家、体育方面的教授以及学院主管体育的院校领导、体育教师等进行访谈和咨询,为开展研究做好理论基础。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专项分布情况分析
体育教师整体之间各专项搭配是否合理,关系到南宁教育园区各高职院校是否有一支足够的体育教师能在教学、训练、课外指导等为广大学生以及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体育项目指导和帮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攀岩、轮滑、定向运动、素质拓展、飞盘运动等项目逐渐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跟上现代体育发展的步伐,多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表2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体育教师专项统计表(n=82)
根据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项主要分布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上,三项所占比例56.1%,而从事乒乓球、羽毛球类的教师较少,严重缺乏新兴体育项目的专项教师;这就说明高职体育教师的专项资源不足,专项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上体育课的需求,专项结构与学生喜欢从而希望开设的选项课有较大差别,从而导致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降低;通过调查,目前南宁教育园区较少学校开设游泳、攀岩、轮滑、定向运动、素质拓展、体育舞蹈、飞盘等专项运动;要使高职体育教师改变原有传统式的体育教学观念,可以通过进修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强化体育教师的第二专项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引进热门项目的体育专项教师,这样能更好的设置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项目和职业实用性较强的体育选项课程,并相应的加强新兴项目的体育设施建设,通过改革学校体育将会蓬勃发展。
2.2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不断提升,网络化教学、精品课程、AI模拟实训室推广,体育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培训教育,就跟不上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不能掌握知识发展的前沿,影响教师自身发展和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进修目的正是教师对知识渴望和自身进步的要求。
表3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修目的统计表(n=82)
表3所示,体育教师进修目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进修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的占50%,其次是裁判能力提升,占25.7%,说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修大部分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
表4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体育教师近五年进修次数统计表(n=82)
表4显示,在最近五年中,有50人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进修学习,占所调查人数的61%,有25人参加1~3次培训,占所调查人数的30.5%,从数据中看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队伍知识更新慢,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希望能够得到进修或者学习机会的占多数,而相对来说因学校人数较多,能得到进修机会的教师较少。此外,学校对于进修的鼓励政策较少,也是导致教师进修次数相对较少的原因。
表5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想参加培训的项目统计(n=82)
表5显示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想参加的培训项目中,体能教练和运动技能分别占了31.7%和30.5%,排在其后的是康复训练培训。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长远规划,无法满足体育教师想接受体育相关的技能培训需求。影响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因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把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对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培养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2.3 体育教师在高职教育“双师素质”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双师型”教师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作为贯彻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一环,要牢牢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契机,转变思路,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要符合新时代的高职教育理念,在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上也要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中“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体育教师双师型标准为:教师资格证、教师职称条件、教学经历、职业资格条件(裁判员证书、运动员证书、教练员证书、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外加拓展条件: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的本专业实践经历,或指导学生参与市厅级比赛并获奖[2]。通过广西教育厅“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对南宁教育园区6所高职院校目前的双师型教师进修统计,见表6。
表6 南宁教育园区高职院校获得“双师”资格人数统计表(n=82)
针对表6中的学校双师型人数调查发现,教师进入学校任教后学校及教育部门缺少培训渠道和引导,更多的初级双师都是在学校上学期间获得的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等级证书。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缺乏合理的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经费不足,使得体育教师无所适从,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获得“双师”资格人数较少。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社会实践材料把关较严格,体育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这也是导致双师型教师通过较少的原因之一。
3 建议与对策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为双师队伍建设指明了途径。因此,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提供更多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体育项目以及相关科目的培训,相关部门或者院校可以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或进行现场授课,把好培训的质量关。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体育知识日新月异,所教授的对象是互联网成长的年轻一代,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应积极进取,进入到培训、学习、提高的职后成长的良性循环当中[3],避免成为被学生淘汰的教师。
3.1 打造“双师型”体育教师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应建立自己的各类竞赛运动队,同时成立各类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休闲运动中心等。这实际上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如果加以重视和利用,就可以在各自的优势体育项目上建立一个“准专业化”的培训基地,再辅助以校园网,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学训练信息,提供给教师进行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培养基地。
3.2 构建教师“双师型”素质考核机制
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考核评价政策的科学性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对于激励教师的主观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拥有“双师型”素质作为考核项目,可以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促进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
3.3 “双师型”下体育教师“多专多能”成长的制度建设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适应现代教育的“双师型”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为了使更多的体育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是可以在待遇上向“多专多能”、能者多劳的体育教师倾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等。三是结合本人专业兴趣,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等。通过奖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获得“双师型”资格的积极性[5]。
3.4 加快新兴体育场馆建设,促进体育教师的“双师素质”拓展
高职院校应加快新兴体育项目场地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攀岩训练场、轮滑场等极限运动场馆,使体育教师的专项拓展得到发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学生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场地、器材建设投资力度[4]。在加大新兴体育场馆建设的同时,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有了施展的场所,以适应新时代高职体育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
3.5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更是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6]。通过服务于社会,才能更加了解社会,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出真知;而不是固步自封,一味地讲授传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久而久之,只会让高职院校的体育脱离当代社会的真实需求。
[1]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04/11/ARTI1649638996796118.s html,2022-04-11.
[2]关于全面开展2018年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3123953.shtml,2018-11-08.
[3]肖杰,孙蒙蒙,于忠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7):145-147.
[4]魏影.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2):67-71.
[5]顾莉亚.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后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1(14):41-42.
[6]林茜,李姮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8):67-6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Way of "Double Professional Qualit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uando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Nanning 530105, Guangxi, China)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项目:新时期广西高职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22jgyb19。
李园东(198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