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刁本恕自然调谐论阐发小儿五脏病理特征*
2023-12-02王冰冰
王冰冰
刁本恕老师从医60余年,是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又师承蜀中著名国医大师王静安先生,主攻儿科,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治法易于被患儿父母接受,蜀中人称“刁小儿”,在儿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其主张运用“中医多元疗法”防治疾病,加快临床治愈,通过自然-生物调谐论辨明病因,指导愈后保健。刁本恕老师依据中医学整体观概念、辨证论治,引入自然生物调谐论,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同时汲取《黄帝内经》“杂合以治”的学术思想,倡导运用多元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指导临床辨证施治,而且能运用简明的医学知识纠正儿童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儿家属更好地呵护儿童健康。
《小儿药证直诀》序中提及“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因黄帝不载其说;小儿易动,审脉不易;小儿形气未充,病情变化多端;小儿未能言,言而未足信;其脏腑娇嫩,易虚易实。及明清之时《幼幼集成》《幼幼发挥》中均提及小儿用药前人不载其法,后人妄用峻猛之剂,其疾不能自白,针砭易伤生理,脏腑未定,汤药不能多受,所以自古认为,儿科疾病繁杂难医。古人云:“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一妇人,莫治一小儿”,特别是现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儿科成为矛盾尤其突出的科室之一。社会是逐渐进步的,医学是逐渐发展的,中医儿科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巩固发展,产生了众多世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在旧的中医儿科理论上不断继承和创新,不断产生新的符合现在社会特点的理论,使之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正是中医儿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生物节律调谐论是指人体需遵守自然界寒热温凉、风暑燥暑、昼夜交替的节律,调节自己的作息及生活规律,使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的变化相一致,才能使脏腑之气协调,保持健康,虽病而易愈。天地间万事万物均随昼夜四季的阴阳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特征,人体亦随之而变化,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因此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均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依据自然生物调谐论的观点,生物体与自然界相互呼应,顺着自然变化规律,依自然季节变化而生长收藏,小儿初生,其质淳朴,五脏娇嫩,气血未充,父母爱护有加,因此在内无情欲克伐、忧患思虑,在外无风寒暑湿侵扰,得饮食则生长,随季节变化则发育。但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过分溺爱,冬天暖气,夏天空调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常态,高营养、精细化食物也是现在儿童的主食,因此刁老师结合现代儿童生活特点,综合古人对小儿身体稚阴稚阳,脏腑娇嫩,五脏虽成其形,未成其神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其五脏的病理生理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 肺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皮毛,与自然界直接相通,喜温恶寒,为娇脏,不耐寒热侵袭,不受浊污掺杂。小儿肺脏形成而神弱,最易受六淫之气侵扰,但其神气未有内在克伐,因此儿童虽感六淫之气,但及时治疗,愈合迅速。现在的儿童室内活动时间多,外出与自然动植物接触时间少,过度依赖暖气、空调,与自然界中夏日出汗以散暑气,冬日保暖以养阳气的规律相违背,造成了夏天汗不出,冬天出大汗的情况,必然使玄府功能异常,肺主皮毛,皮毛失常,久则入里,必损及肺,久则胸中宗气、卫气的生成必定出现异常,这就导致了一些儿童性格怯懦、身体虚弱不能抵御邪气侵扰,稍感六淫之气而正气不能祛除,皮肤易出现风团、瘙痒等不适,甚至风邪夹杂寒湿,出现反复发热、感冒、咳嗽、流涕、鼻咽不适等,这些都是六淫之气侵袭机体后,肺卫不能御邪外散,邪气留恋皮腠所致,邪正相持的结果。肺卫为表,肺是五脏之华盖,肺气受损则五脏皆可不安,肺主宣发肃降,因儿童五脏尚未发育完成,肺气娇嫩,六淫之气侵袭常常导致肺气郁闭,影响脾胃则不思饮食,影响心肝则夜卧不宁,影响肾脏则夜尿频繁。
2 脾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泉,与饮食消化吸收密切相关。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饮食是否优质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标杆;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所保留的,随着现代经济物质的丰富,高营养、精细化食物慢慢成为现代儿童的主餐。古代生活条件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些高营养、精细化食物,而现在时时刻刻都在提供,这就容易导致脾胃负担重,不能及时腐熟、消化,引起脾胃功能异常。再者随着自然季节的变化,对应着不同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产生,这些都是被自然界筛选出来适合食用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反季节食物、罕见食物也走进了餐桌,如冬天的西瓜、番茄,这些违反自然节律的食饮,往往会加重脾胃负担,成年人脾胃功能佳,则可承受这些,儿童脾胃功能弱,则亦出现各类不适。中医学常常将脾胃功能合二为一,认为脾胃受纳水谷,主运化,泌别清浊,司肌肉,喜燥恶湿,位居中焦,受水谷之气而傍四脏,以升降通畅为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元阳之气蓬勃生发,其气稚嫩而薄弱,易滞、易闭、易扰,不可过饱,否则脾胃运化不及,腑气阻滞不通则大便不畅,瘀留胃腑之气迫于肌表则易发湿疹,水谷精微不能充分吸收,则出现面黄肌瘦,发为疳积,中焦脾胃之气不足,不能化卫御邪,则邪气侵扰,神气不定,精神不佳。
六腑以通为顺,高营养、精细化的食物,在脾胃中不能及时运化输送,则化热、化毒,诱发腹痛、腹泻,若脾胃运化之后补充先天肾精,则易出现性早熟现象。而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可影响其他四脏。在对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肺、脾功能弱的儿童,更易受风、寒、湿之气侵扰,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1]。在儿童哮喘临床研究中发现对哮喘的治疗方案多以急则治肺,缓则理脾胃为主,由此可见肺脾功能正常与否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体质分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痰湿型体质逐渐增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儿童脾胃功能逐渐变弱,痰湿逐渐在体内堆积[3]。一些研究也表明,儿童慢性咳嗽中胃食道反流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均与胃肠功能受损相关因此刁老师认为脾胃的调理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关键[4-7]。《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胃受纳水谷,上布下达,以运、以通为主。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机能都在不断完善,但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饮食上常常出现多食及高营养、高蛋白食物的喂养,就会导致小儿胃腑受纳障碍,食物此时非但不能转化为精气反而化生浊气,生痰酿湿,引发小儿厌食、腹胀、湿疹等。刁老师临床治病提倡治病求源,例如小儿过敏、皮肤风团,都是因为脾胃运化得水谷不能保卫身体导致邪气外扰,在内则水谷化浊,痰湿困阻影响饮食,小儿生机旺盛,因此在治疗时不同于成年人一味祛邪,反而应当顺应小儿生理的特点,帮助其正常运转,脾胃运转正常则其他症状皆可随即消除。使用祛邪的方法亦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但有不顺应其自然变化的弊端,从发展眼光来看应当治病求源。
3 肾
子女秉承父母之精而生,正如《灵枢·天年》中提及“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司二便,为元气之所在。作为先天之本,其病常常因于母胎而得,如《幼幼集成》中提及:“胎毒、胎弱、胎寒、胎热、胎搐”等,临床上也可以看到孕期喜食辛辣食物,则产后胎儿易患黄疸、湿疹,父母饮食不慎,则产后胎儿易畸形,孕妇虚弱产子,则胎儿易出现五软、解囟,因此儿童先天肾气是由父母之精决定,父母的“精、气、神”均会影响子女先天之气。因此对父母的孕前教育十分重要。刁老师在临床中对于备孕的男女常常告诫其饮食清淡平常,情志舒畅自然,起居顺从昼夜变化,音色不可过度,随自然节气变化而外出,邪秽之气要远离,自然之气多亲近,否则易致邪气稽留,成伏邪潜藏状态,待患儿出生后遇时而发,表现为不同的先天性疾病,临床常见有过敏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慢性湿疹等[8,9]。肾为先天之本,受父母精气化生,其气受父母影响最大,儿童出生之后,先天肾气已成,后天脾胃通过消化吸收饮食精微补充肾气,因此脾胃功能受损必然影响肾气。引起儿童肾气变化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其病变源于父母则先天成疾,非先天之疾则责于脾胃。例如临床常见儿童遗尿、骨骼发育不良往往通过调理脾胃入手治疗。
4 肝
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气机。肝藏血以备不足而养周身,调畅气机以疏利气血运行,从属春季发陈之性,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及“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一切以通畅条达为主。刁老师认为现在儿童一方面学习功课、才艺压力大;另一方面电子产品普及,娱乐活动增加,随父母作息时间,常常熬夜,不像以往儿童假期随意玩耍。如此导致肝血耗损,肝郁气滞,临床常常表现为疲乏、情绪急躁易怒,气机失调,肝木克伐脾土,进而影响饮食消化吸收,肝开窍于目,久视则伤血,血虚则目不明,这也可能是儿童近视高发的一方面原因。肝木郁滞、亢进时常常反侮肺金,阻碍肺气肃降,诱发肺系疾病,特别在儿童哮喘病程中尤为显著[10-13]。还有一些如小儿抽动症、秽语症、女孩月经不调、男孩性格乖张等,临床治疗这类疾病,刁老师常常以治肝入手,疗效显著。治肝重在疏肝,疏肝重在调理情志,儿童未经情欲克伐,因此其治疗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言语沟通引导,酌情加用疏肝之药。
5 心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之主,藏神,因此四脏变动皆可影响心神,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现在儿童在幼年时提前学习不属于该年龄段的事情和事物,改变了原来的童真和质朴,对日后的人格形成易造成不良影响。刁老师因此常常告诫父母们,儿童在现有年龄段应该做与其年龄相符合的事情,该玩耍就不要强迫学习,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不能强行阻止,而应该顺应引导,使之充分展露心性。在孤独症儿童的中医证型研究中,发现心脾两虚是其发病的主要证型,因此对儿童顺应其天性的养育十分重要[14]。同时父母的性格特征、情绪变化也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心藏神,儿童常常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因此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常常影响儿童心神变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刁老师常常强调儿童父母也应当随儿童一起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其旨在通过影响父母而改变患者心神的异常状态。因此,对于儿科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医生—患儿—患儿父母,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只有患者父母与医生联合起开,患儿的疾病才能够进行有效治愈。
正如《金匮要略》提及“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若儿童五脏之气调和,顺达,不郁、不滞、不闭、不泄、不散,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儿童就会茁壮成长,虽感六淫之邪气,亦因正气充足,能够快速祛除。若伤及五脏之气,则易出现病情迁延不愈,反复生病。根据《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春夏秋冬之气与五脏相通应,五脏随自然季节变化而生成,二者相互影响,刁老师认为顺应自然生物节律,就是顺从五脏生理特性,也就是顺应生物体的自然发展规律。儿童五脏娇嫩,稍有干扰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但儿童生机蓬勃,其治疗过程亦是遵循其生长发展,治疗手段得当则较成人更易痊愈。
6 总结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也是中医学的发展目标。生物自然调谐论以自然大环境为基础,强调回归自然节律,让人们的生活作息与之自然规律协调一致。五脏顺从自然界变化规律,从生物体内在和谐为出发点治愈疾患,同时结合体质学说对儿童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运动指导、情志调摄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管理[15,16],对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复发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