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40年逆袭拯救全人类
2023-12-01宗禾
宗禾
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获得该奖项。
在新冠疫情期间,正是因为他俩在mRNA方面的研究,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而在未来,这种技术还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诺奖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mRNA疫苗,投向这项技术背后的关键科学家,这时,人们才恍然发现,在这举世瞩目的光环背后,是卡里科近40年的隐忍和坚持。
她的经历,堪称是一部逆袭的传奇。
贩肉摊上的启蒙
1955年,卡里科出生于匈牙利东部,一个人口只有一万出头的小镇:小新萨拉什。那里就像是一个贫民区,马路泥泞,环境恶劣,没有一户人家有自来水和电。卡里科的母亲是一名会计,父亲是一个屠夫。按照父亲给她的人生规划,卡里科长大后应该要继承自己的贩肉摊,所以当她还小的时候,就让她在一旁帮忙做香肠。而观察父亲每日屠宰的猪内脏,就成了卡里科的科学启蒙课。
很快,她便展现出了在这一方面的天赋。
14岁那年,卡里科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得第三名。这让她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决心。几年后,卡里科考入匈牙利名校塞格德大学。在这所学校,她第一次听说了信使RNA(mRNA),它携带着DNA的遗传信息,能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承担着“传讯者”的角色。
卡里科一下就迷上了它,并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点研究mRNA的应用。
在当时,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概念应运而生,科学界主流研究方向是DNA,但卡里科坚信mRNA会有更广阔的未来,于是,在毕业后,她放弃了去美国留学深造的想法,进入了一家生物物理研究所,潜心研究mRNA的应用。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个项目就由于资金短缺被迫关停,卡里科也被解雇了。
无路可走的卡里科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但因为她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主流,所以就业之路充满了坎坷。
无奈之下,她只能将眼光放到了大西洋彼岸的费城。在那里,美国天普大学为她提供了一个博士后职位。
这一年,卡里科30岁。
抵达美国天普大学后,卡里科原以为自己可以顺利地重启科研道路,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在mRNA发展理念上的不同,她与导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冲突,卡里科也因此离开了天普大学。
至暗时刻
1990年,威斯康星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将mRNA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检测到了相应的蛋白表达,这意味着,如果这个结果成立,那么采用病原体关键蛋白的mRNA,也会产生病毒蛋白,并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发挥疫苗的作用。
也正是这一年,卡里科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给一位心脏病专家当助理教授。然而,没过多久,这位专家就跳槽离开,卡里科再次面临失业。
朋友介绍她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工作,那里的系主任让卡里科研究用mRNA来治疗脑血栓。可惜的是,之前的故事再次上演,系主任也跳槽离开……
而宾大也在此时给她下达了最后的通牒:或者换个研究方向,或者马上走人。
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看好mRNA,虽然它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稳定性差、体内效率低下,以及激发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当mRNA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将它视作敌人疯狂攻击。不仅会让mRNA失效,还会产生严重发炎等免疫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在当时看来,这些问题都是难以逾越的科学鸿沟,因此,研究mRNA只能是死路一条。
但卡里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免疫系统不再攻击mRNA,事情不就解决了吗?”可惜的是,宾大并不认可这一说法。
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卡里科选择降职降薪,宾大却在这时提出了新的要求:留下可以,但如果你想要继续研究,就要自己寻找经费。
“寻找经费”这件事,在卡里科看来,可要比研究mRNA难上许多。
其实,早在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当年,卡里科就提交了基金申请,想尝试采用mRNA开发疫苗。结果当然是失败。但不甘心的卡里科第二年继续申请,继续被打回,这样的循环,一直持续了8年。降职降薪,申请不到基金,被学校赶出了实验室。
似乎正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卡里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难关:被诊断出了癌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失败是我的朋友”
不幸中的万幸,卡里科最终顺利康复,并得以继续自己的实验。因为没钱订期刊,为了看最新的论文,卡里科不得不去复印。在复印室,她结识到了刚到宾大工作的免疫学家魏斯曼。恰好,魏斯曼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而他所研究的内容则是艾滋病DNA疫苗。
两人交谈后,卡里科建议他试试mRNA。
魏斯曼对此十分感兴趣,并决定赞助卡里科展开研究,而卡里科的项目也正式更名为“魏斯曼-卡里科项目”。
魏斯曼的出现,不仅带给卡里科大量的资金支持,还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励。
不久后,卡里科终于申请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基金,虽然只有10万美元,但对当时的卡里科而言已经是极大的突破。
卡里科和魏斯曼决定首先解决mRNA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是找到mRNA诱发机体炎症反应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两人整整耗费了十年时间。
终于,卡里科发现,用假尿苷替换mRNA里的尿苷,就能让合成的mRNA骗过免疫系统,从而绕过细胞的免疫防御攻击。
两人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相继投递给了多家期刊,但《自然》和《科学》都拒絕了,最终,论文发表在了《免疫》杂志上。可惜的是,两人的论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关注。
在此期间,卡里科和魏斯曼申请了第一个mRNA相关专利——含修饰核苷酸的mRNA制备及应用,主要涉及无免疫原性、包含核苷酸修饰等特性的mRNA(专利号:US 8278036)。
但这一专利并没有得到宾大的认可。宾大拒绝给卡里科恢复1995年降薪的教师职位,又在专利的知识产权许可上产生分歧,最终,卡里科选择辞职,加入BioNTech。
这一选择也遭到了宾大的嘲笑,毕竟,BioNTech当时只能蜗居在德国美因茨大学的校园内,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没前途的小公司。
虽然BioNTech与辉瑞公司合作开发流感mRNA疫苗,但投资者对此并不看好。
直到新冠病毒蔓延全球,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中国疾控中心张永振研究团队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正式拉开了全球多国参与的新冠疫苗开发竞赛。而mRNA疫苗研发时间短的优势,则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显现。
辉瑞、莫德纳与BioNTech合作,迅速造出了新冠疫苗,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无畏成光,照亮后来者的路
在过去,很多人习惯于将女性定位于辅佐的角色,一些有才华的女性因此被埋没。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开始逐步摆脱传统的束缚,在更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人们看到、感受到女性的力量。
比如,在卡里科和魏斯曼此次获奖背后的无名英雄:倪后萍。
她是魏斯曼实验室的主管,与卡里科并肩工作。主要负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mRNA 修饰后的功能和副作用检测。她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能、可靠的实验结果和资料分析,为卡里科和魏斯曼的实验提供了最牢靠的支持。
在卡里科和魏斯曼 2005 年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论文中,她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三作者。
这让人不禁想起曾经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天文学家安德莉娅·盖兹所说过的一段话。
当被问到如何鼓励更多的女孩以及年轻女性投入到科学事业中,她回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她们展示没有不可能……最好的方法是为她们树立榜样,向她们展示这些领域里有女性。”
就像卡里科的女儿苏珊·弗兰西亚。在卡里科为自己的事业不断奋斗,不断抗争的时候,苏珊·弗兰西亚也在不断成长。
2008年和2012年,她分别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女子八人单桨赛艇冠军。
卡里科曾在采访中说:你不用对你的子女有过多的协助,你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会模仿你的行为。并且,卡里科希望她此次获得诺奖能激励女性、移民以及所有年轻人坚持不懈,保持韧性。
每一位努力进取的女性,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烛火,让人们看到女性力量的存在,让偏见者意识到女性也可以在各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讓后来者看到前行的方向,获得破除黑暗的勇气,获得自尊、自强、坚韧的精神力量。
(灿烂摘自“新东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