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研究

2023-12-01张晓敏

大学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文化自信美育

张晓敏

[摘 要]美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从文化自信与高校美育教育的关系、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对高校美育教育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为高校开展美育教育定方向、明目标、增动力,从而促使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审美价值,提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美育;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5-0078-0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不断提升的国民素质、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旺盛的民族创造力,它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美育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大学生通过美育的熏陶,可不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担当。

一、文化自信与高校美育教育

我国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美育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的美育教育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因此,高校美育教育一定要立足文化自信,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手段[1]。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而坚定的心理态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延续,具体是指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非常客观、对文化的内容充分认同、对文化的发展充满希望,是一种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体现。

(二)高校美育教育

“美育”最早是意译词,又称“美感教育”,其在《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提高和教育人的目的,特别是提高对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2]。高校美育主要是培育青年学生关于“美”的能力,即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具体表现为对文明道德的践行、对高雅文化的传承、对高尚理想的追求等。

(三)文化自信与美育教育的关系

文化自信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感官和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与享受,更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突破与创新。文化自信使人们在文化审美范式上不拘泥于单一性,同时避免对其他文化的盲目追棒或排斥,有利于人们审视自我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融合不单体现在经济等硬实力上,更体现在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上。坚持文化自信能为高校美育教育走出文化教育困境指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起到价值引导作用。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校加强美育教育,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美育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完善美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不断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美育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艺术、哲学、道德、人性的思想。开展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其情操,塑造其品格,完善其人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创造性、主动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下,青年一代被赋予新的更高要求:在理想信念上,要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情感上,必须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在道德修养上,要有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构成上,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在行为上,要有担当意识和奋斗精神。总之,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紧密、更频繁,这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坚持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育作用,对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具有重要意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因此,青年学生的美育教育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传承下去,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条件,结合现代化技术和手段,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转化与发扬,引导青年学生掌握历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之美,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文化基因认同、民族认同,不断提升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

三、高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育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大学是青年学生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促进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美育教育可以提升青年学生的美育修养,美育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特别是通过审美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实现知情意的统一。当前,部分高校对美育教育重视不足,表现为认知程度不深、审美能力欠缺、创造力不够、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动力不足等。这对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二)美育教育课程有待规范

高等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高等教育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课程建设方面。当前,部分高校的素质教育并没有将美育课程融入其中,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对美育实践也缺乏规划;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都有待提升。這些都对美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出了新要求。

(三)美育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立德树人是高校美育教育的目标,因此,美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具体操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师资建设方面,具有美育专业知识的教师还相对缺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美育资源缺乏,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资源在美育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四、高校美育教育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依托,弘扬美育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美育教育一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美育起源于传统文化,可以说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同一性、延续性。高校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美学、艺术等专业的美育课程,突出美育的功能,让青年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艺术的底蕴和魅力。比如,在服装类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服饰文化和绘画文化了解传统民俗文化,这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同时,在通识类课程中,可以融入美育思想与理念,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尽善尽美”“天人合一”“生生之仁”等思想就蕴含着艺术、审美、人生等美育思想。在高校各类课程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平台,彰显美育特色

目前,美育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凸显美育色彩、增加美育内容。因此,高校要建设适合美育发展的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美的观念,并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例如,高校可以举办经典著作读书会、诵读会,让学生与先贤进行跨时空交流,从优秀的先贤作品和事迹中汲取成长养分。高校也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元素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如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向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节、书画展、文化节等活动相融合,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高校美育教育要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建设有机结合。需要指出的是,美育教育不只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与讲授,更要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开展美育教育类的校园活动,使现代美育教育观念与校园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既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与锻炼的机会,又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完善美育课程资源,提升美育效果艺术

美育教育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应被忽视的重要内容。美育教育应通过多种内在及外在表现形式,将其功能和作用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在美育教育过程中,高校应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具有审美品位和感染力强的美育课程,不断提高美育教育效果。

在美育方面,以音乐类课程为例,除了专门的音乐院校,在具有一定条件的综合性高校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将传统戏曲和民族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众所周知,戏曲是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当下,部分青年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戏曲的兴趣不浓。在音乐类美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戏曲相关的内容,弘扬戏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除了戏曲,还可以增加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演奏作品的欣赏或展示活动。通过对古典乐曲的学习与感悟,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传统曲目和乐器的认知及欣赏水平[1]。在美育教育的课程设计中,高校要结合具体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设置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学作品、书法和绘画作品中领会美学思想、感悟美学魅力,使学生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戏曲学、建筑学、电影、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与美育关系较为密切的专业,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识类的美育教育课程,如美学概论、大学美育、影视赏析、音乐、绘画等。这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美育教学资源能够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吸收文化精髓、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与情趣,进而提升素质教育质量。

(四)讲好中国美育故事,不断增强思想认同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仰缺失、价值虚无等。高校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美育宣传与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任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挖掘、总结、提炼出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的美育故事,结合美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辨别力和鉴别力得到加强,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高校要大力传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风采,并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五、结语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高校美育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5]。高校要将美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设并完善以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和美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美育课程体系,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美育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冯盛彬,朱长新.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校艺术教育[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65-66.

[2] 陈彦如.“文化自信”视野下当代高校美育教育的建构与反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139-140.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4] 李昊灿.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109-1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19-04-02)[2023-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

523.html .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文化自信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美育教师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