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提升初探

2023-12-01张彩丽胡首鹏王洛高左兆迎丁庆昊

上海质量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危险品海关进出口

张彩丽 胡首鹏 王洛高 左兆迎 丁庆昊

一、海关进出口危险品及其包装监管工作现状

危险品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目前,我国是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生产企业约21万家,商品种类约2800多种,涉及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监管环节,进出口数量大、频度高。

近年来,海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危险品监管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在危险品监管领域开展全面细致排查,及时查堵漏洞,加大对高危低报、多危少报、涉危不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危险品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进出口危险品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危险品安全管理风险依然较高。一方面,进出口危险品及其包装不合格问题仍时有发生。海关一线在现场查检过程中发现,危险品信息申报不规范、危险公示标签不合格、危险品包装破损等问题依然较多。另一方面,危险品伪瞒报问题禁而未绝。相较于普通商品,危险品进出口检验标准高、要求严,危险品运输需凭证订舱,港口堆存场地也需要具备存储资质,一系列的特殊要求增加的贸易周期和贸易成本,远超普通商品出口[1]。巨大的利润驱动不法企业铤而走险,“危货普报”逃避监管等情况屡禁不止。目前,海关对进出口危险品监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点,直接影响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

(一)智能化查验辅助支撑效能不足。长期以来,海关对于进出口危险品的监管,更多依赖一线关员的经验知识和主观判断,依靠现场关员对国标、行规等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缺少能够识别危险品类别及危险特性的智能查验装备和专门针对危险品监管的专业化、系统化、智慧化的通关辅助系统[2]。囿于管理体制,海关无法很好地利用国家应急管理部(MEM)的危险化学品登记系统数据,实现对国内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在口岸流通的透明化、可视化、精准化监管[3]。

(二)海关内部各监管链条间缺少同频共振。海关查验工作仅是危险品监管链条中的一环,通关、稽查等逐渐成为强化危险品监管的有力补充,危险品监管需要进一步拓展监管链条、补强其他监管链条。但从实际监管情况看,当前,通关审单、稽查等岗位人员普遍缺乏危险品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多不具备危险品查验岗位资质,不能准确掌握有关监管要求,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三)监管人才梯队建设存在不足。危险品监管岗位资质,是提高危险品监管质量的前提条件。随着业务一线人员频繁轮岗交流,具有丰富经验的岗位资质人员很多被交流到其他岗位,取而代之的是刚取得资质或有资质而缺少实践经验的人员。因缺少长远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导致人员数量、岗位资质覆盖、业务技能、实货验放能力明显不足,口岸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面临较大的风险。

(四)海关与口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联控不畅。目前,进出口危险品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口岸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地方政府领导责任,三方责任主体形成了进出口危险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涉及危险品口岸监管的部门包括海关、海事等部门,采取的是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在形式上是相对完善的,符合“自控、他控、联控”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理念。但在实际运行中,因各部门系统不联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日常联控多以联席会议、应急演练为主,联控工作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缺少实质性的联控载体,影响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

二、危险品监管风险分析

(一)伪报商品名称及归类风险。例如,某海关在对 1 批申报品名为“卷纸”的出口货物进行口岸查验时,发现货物中有夹藏有多种商品,其中 89 桶白色晶体疑似为危险化学品。经取样送检,鉴定结果显示该白色晶体实际为水合次氯酸钙,含水率5.5%~16%,UN编号 3487,危险货物类别5.1+8,建议包装类别II,是《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列明的危险化学品。根据上述情况,海关对该批货物作出不予出口决定,并立案从重查处。次氯酸钙号称“烧船专业户”,今年国际上发生的港口和船舶火灾事故大多与该危化品有关,不法企业在普通货物中夹藏危险化学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该批货物的查处得益于海关加大对此类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风控部门与查检部门密切协作,强化风险分析研判,提高布控的精准性;后续处置部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执法威慑力。

(二)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不合格风险。某海关在对一批海运出口煤焦沥青实施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提供的货物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上显示包装容器为集装袋(13H4),带有涂层和内衬,但实际使用的集装袋无内衬;二是标记中“最大允许总重”为1000KG,但称重发现部分货物毛重超过1000KG。货物包装使用不符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和《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货物包装容器检验规程-使用鉴定》(SN/T 0987.2-2014)相关条款规定,海关判定该批货物包装使用鉴定不合格,要求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企业在包装危险货物时,有时会因为仓库装货人员及保管人员的疏忽,错误使用了与性能单不一致的包装。一线现场查检人员须对危险品安全管理具备较强的敏感性,且熟悉掌握危险品监管的相关业务。

(三)执法标准不统一风险。危险公示标签和安全数据单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对相关业务不熟悉,自身编制的危险公示标签和安全数据单准确性较低,普遍存在套用、冒用,甚至通过网络搜索下载使用的情况;各方检测机构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口岸监管部门及船运公司,仅认可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鉴定报告或者运输条件鉴定书,对海关认可的相关证书不予认可等。

三、强化进出口危险品管控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根据总署统一部署,全国海关系统先后开展了“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和“打击进出口危险品伪瞒报”专项行动,对危险品监管领域开展全面细致排查,危险品管控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风险分析布控。深入港口、企业开展调研,深入挖掘外部信息,与海关信息多维度比对,排查危险品伪瞒报风险隐患,建立风险清单,做到精准发力、重点防控。监控重点航线,密切关注俄罗斯等航线调整动态,依托舱单系统定向跟进,综合多方信息进行研判,实施风险评估和趋势分析,强化物流管控。汇总危险品查发案件,分析危险品申报趋势,建立数据模型,实施精准布控。2023年上半年,全国危险品伪瞒报查获1803票,以出口查获为主(占94%)。

(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推进海关与地方职能部门监管协作,及时向港务、交通、应急、公安、环保部门通报海关监管货物、海关作业区域安全隐患,推动快速移交处置相关危险品,有效形成关地协作管理闭环。围绕联系配合、数据共享、协同作业等内容与口岸部门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利用港口见货见单优势,辅助海关严密监管,确保发现苗头性、风险性问题及时报告海关,形成海关严密监管与港口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管理模式。为切实提升进出口危险品检验监管规范性,探索建立基于隶属海关、进出口企业的危险品网格化管理模式,制定检验手册并持续更新,通过查询学习检验手册,关员要熟悉掌握的危险品种类从《危险化学品目录》《危险货物一览表》的6000余种降低到只需精准掌握本关区的进出口品种,大幅降低检索法规、标准的频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适应的合格评定方式对特定企业和商品规范高效检验。

四、提升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的建议

根据各地海关对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结合相关查发案例的启发,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智慧化查检手段运用。一是研发智慧查检辅助装备,辅助关员现场查检工作,协助关员对危险品特性和标签信息进行现场初步分析,解决现场查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优化完善海关业务系统。在通关作业系统中录入《危险化学品目录》(最新版)中危险化学品名录,设定逻辑校验,对于品名相同但未申报为危化品的,转入人工审单进行验核其是否“危货普包”“多危少报”。开发“危包参数查询”系统,梳理各类进出口危险品,对每一项危险品的标签、包装等要点进行明晰,建立危包参数查询系统,便于一线执法参考,统一现场执法尺度[4]。

(二)注重协同管控,构建全链条、多层次危险品监管体系。一是进一步丰富完善监管手段。将风控、通关、稽查、企管等环节纳入危险品监管工作链条,构建风险分析、审单、查验、稽查、企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全链条、多层次监管体系。强化职责分工,明确各职能部门危险品监管主要职责,梳理各部门监管作业重点内容[5]。二是加强海关内部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强化现场执法协作配合,充分调动运用综合、稽查等环节执法资源,发挥监管合力,改变主要在查检环节监管危险品的现状,实现对进出口危险品全方位、精准化的管理。三是探索拓展产地检验新模式。构建远程视频协同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将企业货物实际情况实时传送给后台,一线查检人员可以通过音视频的形式与现场进行交流,辅助现场关员开展实货监管。开发主干系统移动客户端,对危险化学品出口活动进行现场移动检验、送检及放行。

(三)实施统筹管理,夯实危险品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一是内部开展危险品监管业务培训,鼓励风控、审单、稽查等岗位人员参加岗位练兵,丰富岗位人员危险品监管知识,增强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敏感性,不断提升危险品监管水平。二是优化岗位轮岗交流做法,探索查检、审单和稽查岗位具备危险品监管资质人员的定向交流,保障专业人才在危险品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强化危险品监管资质人员梯队建设,确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三是加强危险品监管岗位人员配备,建议根据业务量和业务类型核准隶属于危险品查检等主要监管作业环节的最低人员保障数量,确保危险品监管履职到位。

(四)强化内外联动,推动实现部门间高效执法互助。依托地方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现有登记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数据库,数据库实行统一建设、分工管理,发挥安全风险预警平台作用。平台通过收集进出口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数据,将申报信息分类整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借助风险预防平台,相关部门可以对共享平台上的可疑进出口货物实施联合查验,形成工作合力,将“串联”单独执法向“并联”联合监管转变,进而有效保障进出口危险品安全。

五、结语

近年来,海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履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严治乱、以快防患、依规履职、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科学、安全、高效的口岸危险品监管机制。随着海关对进出口危险品的监管手段不断完善,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将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危险品海关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