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亟待优化

2023-12-01法人岳雷

法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报告体系评价

《法人》全媒体记者 岳雷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运营中。ESG 正成为评估企业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以及评估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ESG 浪潮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 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不过,《法人》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ESG在部分中国企业中存在形式化、公式化现象。此外,国内ESG 评价标准、体系良莠不齐,第三方服务市场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中国企业ESG 发展进程。

如何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ESG 环境?对此,有ESG 业内人士建议,应从顶层加强设计,完善优化中国特色ESG 评价体系。

ESG渐成企业必答题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1729 家A 股上市公司独立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占比33.05%,较上年增加600 余家。其中,沪市上市公司中有967 家独立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占比43.40%;深市上市公司有759 家独立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占比27.09%;北交所上市公司有3 家独立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占比1.49%。

9月4日,一位沪市上市公司证券代表对记者表示:“最近两年,监管部门对ESG 越来越重视,并对辖区内公司进行了专题培训,涉及环境、公司治理、性别平等、薪酬等多个话题。”

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以来,多地证监局和三大证券交易所均将ESG 纳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范围内。中国证监会在2022年将ESG 信息纳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增加ESG 相关信息披露,以满足投资者对于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信息需求。此后,作为连接上市公司、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方的纽带,三大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了有关ESG 评价的指导文件。其中,深交所于去年7月25日推出国证ESG 评价方法,旨在更客观评价中国企业ESG 情况。

资料图片

今年7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央企在2023年底前力争实现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据了解,该通知包含《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下称“央控ESG 指标体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参考模板》三个核心附件。其中,央控ESG 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特色的ESG 指标体系。

从实操层面上看,央控ESG 指标体系从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构建了14 个一级指标、45 个二级指标、132 个三级指标的定量或定性指标体系,涵盖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领域所有重点主题。

这些指标划分为基础披露指标和建议披露指标。其中,基础披露指标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 专项报告需要包含的基本ESG 指标,其设定主要基于证监会、生态环境部、各大交易所等相关政策文件及多项国家标准中有关ESG 的要求,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 信息最基本要求。而建议披露指标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披露或者进行替换披露的ESG 指标,主要吸收了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通用标准对ESG的要求,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循序渐进深化ESG 信息披露提供了灵活度。

9月4日,财经评论员郑宇告诉记者,由于央企占全社会资产相当比重,因此,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 专项行动对于中国企业订立ESG 标准、开展ESG 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梳理部分央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现,一些央企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十余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采用标准也从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扩展到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CASSCSR4.0(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等。

而市场化平台企业方面,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等企业多年发布ESG 报告,其一些子业务单元也会单独发布ESG 报告。中概股方面,ESG 报告在一些行业蔚然成风。以数据中心行业为例,秦淮数据于2020年率先制定本行业第一个ESG 报告,随后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纷纷跟上脚步披露ESG 报告。

披露内容、评价标准亟待完善

ESG 报告编制风潮在各个行业兴起,但披露内容是否对于中国企业有所促进尚待商榷。

“尽管ESG 报告被纳入很多公司年度体系,但更多是从市值管理和品牌宣传的角度考量。”9月4日,某中概股公司ESG 专职人员向记者透露,其所在公司ESG 报告由内部ESG 部门负责组织撰写,流程大概是撰写小组调取各部门数据编写成文后,再由第三方评级机构附上相关评价。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并没有经过公司ESG 委员会或者董事会讨论。

以“为互联网耗电”为名的数据中心行业来说,尽管有不少公司提出2030年前后100%绿电路径图,但从2022年ESG 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部分中概股公司和多家A 股公司均未披露本公司数据中心使用绿色电力比率。相比之下,谷歌、微软等国际云计算巨头的数据中心,基本上每年都披露绿电使用比率。

9月1日,一位数据中心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数据中心行业还无法对能源行业施加影响,这也导致一些公司绿电使用率可能出现退坡。2030年是否能够实现100%绿电,要看整个社会绿电使用比率和所在区域电网绿电调峰能力。

“绿电另一出路在于绿证、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上述数据中心人士表示,不少公司会在ESG 报告中强调,其正探索碳交易市场的活跃研究以及碳捕捉的相关技术能力,但更多时候仅停留在报告层面,现实中很难实现寻求碳排放工具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中国企业ESG 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评价标准不完善。目前来看,主流ESG 评价标准基本是西方语境,如GRI、TCFD 和ISO。企业也愿意加入如全球契约组织、TCFD 等从事ESG 的相关国际组织。而国内的评价体系和专门ESG 中立组织缺失,是影响中国企业ESG 发展和中国特色ESG 评价体系确立的关键因素。

海通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ESG 作为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投资规模看,ESG 投资在欧美发达市场已经广泛实践,而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中国PRI 签署机构占比和ESG 投资渗透率相较欧美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制度体系看,相较于海外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ESG披露机制和较为完善的ESG 评级框架,目前A 股在披露和评价体系上仍有一定差距。

以金融市场为例,MSCI 等全球基金,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等国际评级机构,均建立了各自的ESG 评价体系,将公司ESG 评价与投融资活动、市值管理充分结合,成为国际投资者评价公司的主要指标。

在上述中概股公司ESG 人士看来,ESG 报告和财报中的ESG 部分正成为全球性基金投资、日常发债时评级机构评级的主要参考。但中概股比较少参考如CASS-CSR4.0 等国内主流评价体系。“国内评价体系与投融资活动脱钩,是国内评价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大缺失。”该人士评价道。

顶层出发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随着ESG 评价在企业活动中日益重要,构建中国特色的ESG 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受访人士均表示,目前,首先要加强的是中国特色ESG 评价的顶层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以来,国内涌现出一批ESG 领域团体标准,如《企业ESG 披露指南》《企业ESG 报告编制指南》《能源企业ESG 评价标准》等。但从更高层级来看,仅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央控ESG指标体系》、央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尽管在监管层面,证券监督部门尚未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出台,但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理事会)暨2023 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表示:“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启动实施,工作重点从‘治乱’转向更深层次的‘提质’,挑战更大、任务更重,必须克服困难,多管齐下,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监管层将持续加强包括ESG 信息在内的信息披露监管,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将ESG 服务机构、评价机构等纳入统一管理,也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某沪市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ESG 服务机构和评价机构多如牛毛。以ESG 服务机构为例,许多服务机构从金融数据、媒体行业转型,专业程度有待加强。而ESG 评价机构方面,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欠缺一致性,甚至对于相同的上市公司,有时评级结果都会截然不同。反映在实操层面上,没有建立起全面统一的ESG 评级体系是导致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 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中概股公司ESG 人士建议,首先,从顶层加强评价体系标准建立,设置专门的ESG 评价监管机构,规范ESG 评价活动,监督公司ESG 相关活动。其次,积极与国际ESG 评价体系形成互认机制,降低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ESG 评价门槛。再次,加强国内ESG 评价体系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以“真金白银”提升中国公司ESG 评价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报告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报告
报告
报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