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3-12-01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董 琛
1 引言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社会的信息化。而作为能源转化和传输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产业在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电力公司的安全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电力企业,更要加快步伐,紧跟快速变化的时代节奏和信息化进程,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1]。
2 信息技术的概念
在我国的各行业转型阶段,信息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种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为目的的各类技术的统称。其实质是将电脑科技与通信科技运用于资讯系统与应用软件设计、发展、安装与执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以往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资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各类资源可以进行共享,从而解决了智能化生产的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
3 信息化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发展,必须将电力企业的发展视为一个推动力,所以必须对信息系统建设作出全面、科学的计划,也只有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我国电力公司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起安全的、信息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缺少系统的信息化基础,在各个系统内部将会形成一座信息孤岛,无法将电网信息化建成的安全系统整合起来[2]。基于此,电力企业要进行统筹规划,做好总体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电网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引入信息化安全技术手段,在兼顾系统整体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安全技术手段的功效,防止电网信息的泄漏和黑客的侵入,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4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4.1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补充,一般是指对网络中的攻击行为进行识别。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可以辅助电网应对网络攻击,提高电网的信息化安全性。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数据进行抽取、分析,判断计算机网络是否受到了攻击[3]。事实上,除了防火墙外,入侵检测技术是第二道安全屏障,可以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以防止外部攻击、内部攻击和错误操作。
4.2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作过程中,要想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就要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作为切入点,而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续提升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撑性能。一般地,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能的好坏,将会对电力系统运行性能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就要求电力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强化对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效率。同时,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转,需要将重要的信息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地强化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对资料库中的电力资讯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借助安全监控和访问控制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关键信息加密,以此有效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4.3 指纹识别安全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安全防护,主要集中在指纹认证的安全性技术上,主要根据个人的特殊手印进行识别,以此确保电力公司的信息安全。指纹识别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指纹识别系统流程
现存的指纹捕获装置主要有晶体传感器、光学取像设备以及超声波扫描等,各种仪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3种取像技术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3种取像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密码、口令等加密手段,指纹认证技术的有效性更高。掌纹与指纹相同,均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安保鉴定过程中,指纹识别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该技术能读出所有人的指纹,在此基础上为每个人建立编码,并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在保证电网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电力公司也可以对用户的姓名进行认证,引入指纹识别技术,为了保证网络能够与用户的数字标识结合后能够验证其标识特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的密码或者口令安全技术的缺点,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安全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4.4 安全隔离技术
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开展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的研究中,也要保证目前的电力系统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此时安全隔离技术才能够得到普遍应用。此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屏蔽掉外界不良的供电信息,而且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受到影响,还能够减少对供电系统的信息化危害,保证电力网的稳定与安全可靠。在安全保护的领域,防火墙技术是较为普遍的技术手段,主要的构造方式为应用层网关或网络层网关,将结构整合后,在电力企业内与外界之间构建了防火墙与防御网络,以此可以保证电网内部的安全。
5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5.1 基本应用思路
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实时、高效性,在考虑问题时,着重于对原系统的升级,以便更好地规范现场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宣城公司以物联网为基础,运用现代技术,将系统设计成两大模块,包括网络级和手机应用平台,并对手机应用平台进行了功能划分,设计了应用服务层、外部网络层以及数据层,如图2所示。
图2 新系统的功能模块
在理想的情况下,系统的工作流应该是不变的。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将所使用的设备相应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再利用特征匹配获得装置的独特可识别图像。在仪器准备进入时,可以通过便携式终端,超短距离的无线射频技术来实现,这样就能得到设备的信息,并在信息库中的信息匹配,若设备与信息库中的信息特征相匹配,就可以准予进场。此类工作都是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撑下进行的,具有快速、简单、高实时性的特点。
5.2 功能设计
该系统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外部网络为移动终端,以B/S体系结构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宣城分公司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配置了应用服务器,实现了对手机端的服务、数据库和管理端的服务。通过对移动端、后台管理端的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移动端主要包括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而后台管理则是基于相应权限,更新管理流程和信息。比如,“一库一证”的管理,结合了特征匹配与降维分析两种方式,实现了对系统的智能训练。将所有的管理对象划分成几类,每个类别下的管理个体是唯一的。当一个或多个被称作X的唯一信息被用作标识维度的集合时,其他相似目标(如部门员工、相似型号设备等)的识别维度合集也会与X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并可以表示成一个数值集。
与X相似性较高的物体在数值集中更接近X,结合K-最近邻法,可以对全部识别维度合集进行近似分析并存储。在系统工作的时候,可以高精度地与目标对象进行匹配分析,从而保证管理的效果,让安全的设备与合法的人员进出施工现场。
5.3 主要支持技术
工作过程及原则在以安全管理为目标的同时,仍需加强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如果管理对象是一台机电一体的设备,就必须在设备上添加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了移动终端和管理对象的联接,也可实现移动终端和管理处之间的远程联接。在管理时,通过传感器和便携装置,能读出机电一体化装置中的振动幅度,温度参数等信息,并将其与标准参数在原始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发生了机械故障,则会引起振动幅度过大,如果发生了短路故障,则会引起温度的异常,从而引起安全隐患。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和集成技术,把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远距离分析,并且可以利用默认的程序,下达命令,切断电子机械装置的电力供应,或要求管理员在设备上执行所需的操作等。除此之外,采用嵌入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可同时处理更多连接和数据,加强对电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6 结语
当前,国家电网正在大力发展电力信息化技术,这一技术对于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网与信息化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潮流。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的基础上,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速度、效益和安全的统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电力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