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刀 “调筋解结” 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2023-11-30方婷刘福水梁成宁周毛生齐俊南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方婷 刘福水 梁成宁 周毛生 齐俊南(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僵硬疼痛、手指麻木、头晕头痛、感觉缺失等。据统计,颈椎病年患病率已超过30%,是全球第4 位致残因素,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医疗系统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经济负担[1-3]。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等6 种类型,其中以“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是各型颈椎病的发病早期,同时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4]。针刀疗法始创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来源于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的创新产物。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学研究[5-6]表明颈型颈椎病是针刀疗法的优势病种,疗效安全可靠,但对其治疗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结合针刀医学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分析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原理,为针刀基础研究和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经筋理论与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理论基础
1.1 经筋的实质
经筋始见于《灵枢·经筋》,是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字包含时间和空间两种内涵[7]:其一空间属性,如《说文解字》云“经,织也”,采用取类比象法将经比作客观存在的实物;又如《释名》云“经,径也”,指无所不通的道路;另一种指时间属性,如《传》中有“经,度之也”,是指法度、规则、秩序、天道的意思。而“天道”的内涵即指时间,《灵枢·终始》明确记载:“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经。”此处的“终始”即指时间。“筋”最早见于《易经》,广泛分布于人体,正如《易·系辞》有云:“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筋字从竹,从力月。《说文解字》曰:“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又如《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云:“宗筋者,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可见“筋”能产生力量,且具有束骨、利关节、保护周身的作用,是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的统称。元唯安等[8]指出筋包括肌肉、韧带和关节囊,是具有一定生物力学性能的纤维组织。杨威等[9]认为,除骨以外,筋、脉、皮、肉四体均归于“筋”的范畴。“经筋”则代表一类具有“经”特性的筋,如《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有云:“各经皆有筋,而筋又有病,及各有治法,故名篇。”笔者认为“经筋”是除去骨骼以外的肌肉、肌筋膜、滑膜、韧带等属于运动系统的软组织,“经筋病”则是软组织本身的病变,以及各经筋循行部位出现的局部病变[10]。经筋是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病则是属于“痹证”范畴。此外,研究发现“经筋”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深受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越来越多[11-13],郝永强等[14]、钟鼎文等[15]已成功通过改变颈部肌肉软组织制作颈椎病动物模型,证实颈肌的改变可诱发颈椎病。
1.2 经筋与颈型颈椎病的联系
颈型颈椎病中医称之“项强”“项痹”“经筋急”“骨痹”等,属于经筋病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见,痹证发病初期外邪乃风、寒、湿三邪痹阻肌肤而发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其发病多因风寒湿外邪侵袭机体,导致筋脉闭阻,不通则痛,是产生痹证的外因。《素问·逆调论》言:“肾者水也,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满,故寒甚至骨……肝阳也,肾孤脏也,水不能胜火,故不能冻栗,曰骨痹。”《证治准绳》曰:“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着……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这些观点指出该病的发生与肝肾密切相关,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导致邪气以深入而成痹。《医林改错》提出“血瘀致痹”的观点,指出瘀血阻滞经络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因素。《景岳全书·风痹》云:“惟血气不足,风寒得以入,惟阴邪留滞……此痛痹之大端。”指出当机体气血亏虚时,外邪易侵袭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痹证。由此可见,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病因不外乎于内外因素。内因多为年老体衰,肝肾精血亏虚,正气不足,气血不荣等导致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而外感风寒湿邪、跌扑损伤、肌肉劳损等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外在因素。而当这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时,导致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经络失衡,气血失常,或津液代谢失常,此时机体会出现各种“结”的病证与特征,表现为或瘀滞,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浊,或各种痹证等,如可在体表局部出现皮下结节、条索、酸胀、麻木、过敏压痛、隐疹、异常色泽等变异现象,颈型颈椎病亦是如此。而我们针刀治疗的对象是经筋,通过“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经筋与“解结”之间的关联
“解结”是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对各种病理状态而实施的一种具体治疗方法[16]。“解结”,源于《黄帝内经·灵枢》。《说文解字》曰:“结,缔也,缔,结未解也。”“结”为连接、聚合、凝聚之意,指事物间之间相互靠集的关系[17]。《灵枢·刺节真邪》中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此处的“结”为“不通者”“横络盛者”,是邪气而成的病理产物。“解结”则为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通利、流畅之意。《灵枢·贼风》又云:“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此处的“结”为外邪、故邪、正虚等气血邪气结聚的状态,也是病理产物。因此,经筋病即是病理产物“结”于经筋上的体现。《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解结也。”此处“解结”既指治疗方法,也指治疗原则。由此可见,“解结”是针对“结”所产生的病理状态而确定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针灸临床的一种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灵枢·卫气》云:“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是指能明确“解结”之法则可把握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方向。在临床上常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经络穴位诊法,明确腧穴处的皮下组织是否出现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结”的反应现象,及有关穴位邻近或远端有无明显的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征,以此进行经络辨病辨证,运用“解结”法整体论治。而针刀疗法“以痛为输”,以“筋结”为输,直接松解筋结,以治疗骨疥深邪远痹,而不同于传统针灸的“气至病所”。
3 针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针刀疗法创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是中医针灸学的复古与创新[18]。针刀“调筋解结”法继承发扬了中医经筋理论,从器械方面分析,针刀来自古代九针中带刃针具如全针、铍针、锋针等;从治法方面分析,针刀疗法出自并发展于传统的经筋刺法,如恢刺、傍针刺、合谷刺、捣刺等;在治则方面针刀从“筋”入手,治疗点选取“以痛为输”“以筋结为输”[19]。经筋病治疗的关键是“解结”和理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意指通过直接刺激局部血瘀压痛点及结节、条索样结构,畅通局部经气,改善微血循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刀理论认为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颈肩部肌肉劳损和颈椎骨质增生,出现各种“结”的病证与特征,表现为颈椎病反应区出现皮下结节、条索、酸胀、麻木、过敏压痛、隐疹、异常色泽等经筋病变,使颈椎处于异常状态。针刀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变的颈部“经筋”,通过对病变的“筋结点”(如痛点及结节、条索样结构等)进行切割和剥离以松解、降压,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以达到“解结”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筋”“理筋”的目的,恢复经筋的功能状态,改变机体异常应力状态, 此即针刀的“调筋解结”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生物力学失衡是引起颈型颈椎病发病的关键机制[19-20]。正常情况下人体颈椎的力学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肌肉软组织的收缩和松弛来完成[21]。肌肉软组织系统在保护脊柱的稳定方面作用极其重要,研究发现独立的韧带只能承受2 kg 的负荷,而剩下承受力的增加则主要是通过脊柱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来协调[22]。本团队前期研究初步揭示了针刀“调经”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机制[19]。通过采用长期低头位法造模新西兰兔,见图1,并通过透射电镜、HE 染色镜观察新西兰兔在干预前后的颈后伸肌群改变[23-25]。结果显示模型组颈后伸肌肌纤维细胞出现变性,此属“筋伤”病变,颈椎的力平衡遭到破坏。而我们进行针刀干预后HE 染色光镜下针刀组颈后伸肌组织接近空白组,且还降低了颈肌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下针刀组自噬体和凋亡小体减少、线粒体分布均匀,见图2。该过程恰当地证实了针刀干预后所起到的“调筋”作用。而我们进行针刀操作时则是通过触摸兔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寻找硬结、条索状物,依照颈部肌肉僵硬度和条索状物的位置择取针刀的进针点,此即针刀的“解结”过程。因此,从实验研究方面,我们进一步论证了针刀疗法可通过“解结”改善颈部受损肌肉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促进劳损颈肌再生修复,而达到“调筋”的作用,重建颈椎的力学平衡。此外,田弯弯等[26]探讨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部肌肉组织中SOD 活性以及MDA 含量的影响,通过触诊兔颈部棘突两侧肌肉的硬结以及条索状物进行针刀松解操作,结果表明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颈部肌肉抗氧化能力,进而修复颈部动力平衡。该研究同样证实了针刀通过“解结”法而达到“调筋”的作用,从而恢复劳损颈肌。
图1 造模图
图2 颈后伸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图
由此可知,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可通过松解“筋结”点而达到修复劳损颈肌的目的,重建颈椎力学平衡,此即针刀通过“解结”法而达到“调筋”的作用,使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得以缓解、消失。传统针灸针的针体偏细、偏小,在“筋结”的病灶上很难达到“解结”的作用。针刀疗法则是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人体解剖学理论的结合,针刀的外形是针,尖端带刃口,具有“针”和“刀”的双重的治疗作用,对肌肉软组织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27-28]。针刀因同时具备“针”和“刀”双重作用的特点,通过对颈肩周围病灶处的筋结点(酸胀、麻木、过敏压痛、条索等处)一系列病理产物的切割、剥离,缓解肌肉紧张,疏通颈部经络气血,达到闭合松解、降压的治疗作用,从而破坏颈椎局部的病理结构,消除颈周病变肌肉及受累组织的筋纵和筋急,以“调筋”“理筋”,促进经筋功能状态的恢复,重建颈椎力学平衡,以此实现对“筋结”病灶点的松解目的。“经筋病”治疗原则的重点在于“解结”,这就为运用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颈型颈椎病是“经筋病”范畴,“经筋病”则是软组织本身的病变,以及各经筋循行部位出现的局部病变,而病理产物“结”是经筋病于经筋上的体现,也称“筋结点”“病灶点”。“解结”正是针对“结”所产生的病理状态而确定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刀“以痛为输”,以“筋结”为输,通过“解结”而达到“调筋”的目的,从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达到治愈、缓解颈型颈椎病的作用。但目前对治疗该疾病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点,如多为单中心、小样本量、疗效评价标准单一等,且尚缺乏实验方面的研究,今后我们仍需要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探索,使针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更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