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我”在场

2023-11-30王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文题议论文审题

王慧

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往往会出示一段材料,并给出相应的提示语,如“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说明材料所反映出的哲理对多数人具有启示意义,而“你”字则提醒考生要有凸显自己身份的意识,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证明或说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考场作文时要做到有“我”在场,有的放矢,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下面,笔者就具体地谈一谈。

一、审题时进入情境,让“我”入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解除思想上的困惑,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高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命题时总会力求反映热点时事,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以给其一定的触动,让他有话可说。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材料提供的具体情境,让自己进入情境:假如“我”是当事人,假如“我”就在现场,假如让“我”来评判,“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怎么说?特别是针对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材料,我们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同身受,完成写作任务。

比如,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的“一模”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与管理相关的小故事,名为“热爱的奇迹”)就有较强的故事性。在审题时,我们最好将自己代入其中,走进情境,不断地追问自己,让自己的思路明晰起来,如:每天的上午和下午,管理人员都会给员工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喝咖啡、聊聊天。这样做为什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呢?因为劳逸结合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为什么取消休息时间后后,产量仍能持续增长?因为福利只是其次的,工人们会因为感到被信任、尊重和关怀而产生对工作和集体的爱。梅奥教授的举措对当代社会管理有什么启示?我们看到了管理人员要眼中有人、以人为本……在审题时,如果能够走进相应的情境,我们对材料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构思时选好视角,从“我”写起

议论文忌泛泛而论、空话连篇。在写作时,我们应有“对象意识”。即:要思考我是在对谁说话,写文章给谁看,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不要试图用一篇文章包揽天下,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时要选好视角,思考文章针对的是哪一类问题,避免在写作中“放空炮”。如今,高考试卷的命题是很人性化的,一定会有意识地引导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由此及彼,实现精神上的成长。

例如,针对2023年深圳市“二模”作文题,我们在构思时就要注意明晰议论的范围,不能空谈理和法。题目要求考生就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也属于生活常识。最常见的立意是从整体着眼,论述“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要善于从法中悟理,以理推法。从这个角度写,看似保险,实则无新意。作文题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这是在提醒我们要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生活领域,从“我”的生活实际出发,不要泛泛而谈。如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发展经济要遵守规律,但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古有王安石变法革新,今有国家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力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格物致知,在生活实践中寻求变化之法。明确了写作的大致方向,我们再代入具体的生活,在写作中自然就有话可说。

三、在写作中关注当下,让“我”表达

写作的一般思路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一般到个别。这种归纳演绎的过程就是论证。在写作议论文时,我们一般会联系现实生活,“揆诸当下”“反观现实”,以展现文章的价值。在写作中关注当下,让“我”去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将视线转向现实和当下,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反思当代青年的现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让理论的光芒照进现实,在文章中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例如,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三模”试卷中的作文题给出了一则关于“ChatGPT”代人写作的材料。我们要重点分析的是“人工智能”的优点和缺点。推理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再厉害的人,难免会有缺点。人如此,“人工智能”亦然。材料中虽然设置了与科技、文学相关的情境,但考生需要思考的却是“优点”与“缺点”的关系。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思考:现在的青年人在思想认识上有存在哪些偏差?有的人过分追求完美,以致对生活“求全責备”,甚至因一些小事而对生活感到失望;有的人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的议论文应有助于人们提高认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我们在写作中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审题、构思和行文的过程中,要让“我”在场,真正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猜你喜欢

作文题议论文审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议论文阅读专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三招”学会审题
简谈“议论文”写作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