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从“科技”走向“科学”
2023-11-30袁凯
袁凯
探索设立上海首家机场区域外的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便利化试点……制度带动创新,创新牵引经济,张江正一步一个脚印,全力打造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菱角、酱菜与阡陌田野是张江曾经的符号。31年来,这个最初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科技园,正一步步迈向覆盖220平方公里的“开拓之城”“创新之城”“奋进之城”“梦想之城”“宜居之城”,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由乡野之地到科学大城,这片曾经播撒着农作物与汗水的土地,已经完成了变革。科学与技术孕育出如今“上海创新”的名片、“中国创新”的品牌。
过去31年,张江做了什么?是怎么做对的?从“产业”、“科技”到向“科学”进军,张江何以成为张江?
从田野中崛起的张江
如今的张江汇聚企业1.8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家、高新技术企业828家,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聚集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上海兆芯、罗氏制药、微创医疗、和记黄埔、华领医药等一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旨在聚焦重大战略项目,打造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
在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方面,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是中国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共有307家相关企业,云集了一批国际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3家总部位于张江。
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面,张江生物医药领域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张江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医疗器械领域已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之一,其中,微创医疗器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医疗服务领域已引进多家高端医疗、医学检测、康复养老机构,稳步推进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提升科学城产业能级。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三十年沧海桑田,张江是在改革的号角声中破茧成蝶的。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的步子落实。两年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决定启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提出“建设成为科研、教学和高新技术产业集合的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当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开园。
一款新药从初创到上市,需要多少投入?曾经,这个答案是用12年、10亿元换来10%左右的成功率。如今,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改变。
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帷幕,由国家科技部、原国家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共同拉开。199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与上述单位签署协议,共建“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此后,上海药物研究所,带着实现我国药物研发从仿制到创新转变的战略目标,东迁张江科学城。那一时期,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如雨后春笋在张江科学城拔地而起,张江科学城在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中战略锚点的地位由此确立。
此后,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集群,让张江科学城进一步成为了人才和技术高地。从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研发外包到占比越来越高的国内研发服务,张江逐渐成为研发中心的汇集地。
再之后,便是海归创业与本土龙头研发热潮。在药审制度改革、港股18A制度设立、科创板开板等持续加码的宏观政策环境中,以高起点创业为标志的张江生物医药创新成为了如今医药界的中心。
今年,张江创新药表现亮眼,已收获3款一类新药、1款原研药和1款进口药。当张江新药审评获批率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时,业界专家曾指出:“张江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上海市和长三角提供支撑与服务,更是中国在药物研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样本、一个基地和一个窗口。”
迄今为止,张江自主研发1类新药累计获批上市已超过20个,占全国比重的近1/5,超过20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占全国的10%;药物管线总数超过1300个,1类新药占比超过一半,国际国内双报超过1/3,超过50款新药处于临床Ⅱ期以后阶段。业界所期待的这个“窗口”不但对国内敞开,更直通海外。
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創新资源持续汇聚造就了如今的张江。
31年来,张江科学城“从0到1”的原始创新持续增强,科学特质日益明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目前,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张江已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将成为光子领域国际科研的关键链接枢纽。
张江现有国家、市、区级研发机构440家,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上海超算中心、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以及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医药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等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发展提供研究成果、技术支撑和人才输送。
张江双创孵化优势明显。截至目前,张江有孵化器86家、在孵企业2600余家,孵化面积近60万平米,构建起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张江国际创新港集聚区、传奇创业广场集聚区、长泰商圈众创集聚区、国创中心集聚区以及张江南区集聚区五大创新创业孵化集聚区,形成了“国际化、集群化、专业化”的特色双创优势。
探索设立上海首家机场区域外的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便利化试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落户、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花落张江……制度带动创新,创新牵引经济,张江正一步一个脚印,全力打造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是张江生物医药原始创新的一大重点,其彻底打破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捆绑式”管理体制,意味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享有药品的所有权,可自行生产或者委托给其他符合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在MAH制度试点的“加持”下,去年9月,华领医药国家1类新药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一款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全球首创新药,今年预计进入2000家医院,造福更多的患者。MAH制度能够抑制制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促进委托生产的繁荣。以华领医药为例,MAH制度为其节省了两年时间和上亿元生产线投入,从侧面激活了新药研究。
货物入境、检查、通关,需要多久?张江将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到了6小时。张江探索设立了上海首家机场区域外的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通关模式由一般通关模式变为直通模式:企业可在张江跨境中心内一站式完成货主抽单、报关、卡口实物确认、查验、提货等手续。2020年9月,张江跨境中心保税仓库通过海关验收,中心业务从便捷通关拓展到保税仓库。截至2023年8月,张江跨境中心共操作业务约3400票,货物约7200件,货值约9500万美元。
在今年进博会的舞台上,来自张江科学城的一众科技创新企业也秀出了各自最强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呈现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产业升级转型的最新趋势。霍尼韦尔以“引领数智低碳未来”为主题,集中展出公司在航空交通、智慧建筑、智能工厂、医疗健康、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一系列可持续与数字化创新技术与产品。书赞桉诺全面展示了其引入中国市场的生物基材料、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生物基解决方案,及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举措。今年3月,书赞桉诺在张江科学城设立了亚洲的首个研发与创新中心,启动开放创新加速计划,开启了“双向赋能”的全新旅程。
优化软服务,落实人才政策
近日,上海全市首个由村集体经济探索集体用地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落地张江,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届时,原有农村旧厂房将变身为规划设计一新的人才宜居地,率先在乡村功能与科技人才居住功能有机融合上探索一条全新路径。乡村人才公租房将在张江科学城首次投入使用。
据了解,项目落地后,一方面可以为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和张江总部经济园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有品质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新路径,有利于农村环境改善,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助力乡村功能与科技人才居住功能有机融合。
其实,纵观张江31年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
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此后,张江由“园区”向“城区”加速转变,人才政策也不断创新。张江是全国首家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便利化政策试点区域,也是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率先开展推荐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率先探索外籍人才持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率先打破外国毕业生工作许可限制、率先开展科创人才及其物品通关便利化等政策试点工作。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还需要强化人才服务,真正将政策落到实处。2019年9月,张江科学城依托张江专项资金支持,会同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建立了移民事务中心,进一步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咨询、办理相关出入境事务以及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提供便利。这对外籍人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人才建设还在于企業招才引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需求精准对接。今年9月,张江高科2023年“895人才汇”启动仪式暨集成电路行业秋季联合双选会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超过30家知名IC企业推出千余岗位,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学子前往张江,加快汇聚集成电路产业优秀英才,为集成电路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凝聚“芯”力量。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了约500家上下游企业、近7万从业人员;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1500余家创新主体、超7万从业人员;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600余家企业。去年,他们为张江三大先导产业创造了总规模逾1.4万亿元的亮眼成绩。与此同时,张江科学城是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截至今年上半年,张江科学城从业人员约50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万人,青年人才占80%,创业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占上海约50%,枝繁叶茂、蓬勃涌动的人才队伍铸就了张江硬核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成就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