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少年睡个好觉

2023-11-30孙琦李霞姜文兴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电子产品障碍

孙琦 李霞 姜文兴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具有为身体储存能量的作用,良好的睡眠对神经系统、身高、记忆力、免疫力的发育,正常体力的恢复、预防心理疾病等均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文化、遗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多达50%的青少年会有睡眠问题,但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关注度远远不及成年人,仅仅约4%有睡眠问题的青少年得到过正式的睡眠障碍诊断。早期识别青少年睡眠问题可防止诸多不良后果,最常见的睡眠不足的后果是白天困倦。然而,青少年的症状除白天嗜睡外,通常表现为易怒易激惹、不良行为、学习困难等。所以解决青少年睡眠障碍尤为重要,改变生活习惯就是治疗的首选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5%的青少年会发生睡眠呼吸疾病。通常病史和体格检查无法发现该病,因此需要多导睡眠图来诊断该病。该病以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呼吸困难会扰乱正常的睡眠模式和通气,该问题可能与肥胖有关,可见部分患者上呼吸道软组织过多,气道管腔大小减少,或咽部扩张肌收缩失败,也可见扁桃体和腺样体肿大的情况。该病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无明显区别,但它在少数民族中更为常见。打鼾和呼吸暂停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打鼾者都有这种情况。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睡眠异常体位、张口呼吸等,与睡眠有关的矛盾呼吸,夜间出汗或遗尿,早晨头痛,以及白天过度嗜睡。然而,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白天出现犯困情况的可能性更小,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良行为问题。此种疾病最重要是解决“阻塞”的问题,症状轻的患者可通过减肥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者处于睡眠状态时需应用呼吸机。

异态睡眠: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梦游、梦呓、困惑性觉醒和睡眠恐怖往往发生在慢波睡眠的前半段,患者通常对事件没有记忆,而噩梦在后半夜更常见。多达50%的青少年受到噩梦的影响,它们被定义为伴随睡眠出现的不良事件,通常发生在睡眠—觉醒转换时。异态睡眠中青少年的活动似有目的,但缺乏与他(她)身处环境的有意义互动。相关特征包括自动行为,觉醒困难,健忘症和事件发生后迅速恢复完全睡眠。遗传因素会促进异态睡眠进展,约有4%的人会复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做好看护和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锁门和窗户,使用运动报警器,清理地板上的玩具,把床垫放在地板上。如果表现出非典型、有害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应就诊。

不宁腿综合征: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它的特点是患者在睡眠时有移动腿的冲动,休息会使症状恶化,运动可以缓解一些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抗拒就寝。建议进行铁元素检查。

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也常常伴有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反过来加重本身的心理疾病。同样,当心理疾病得到减轻时,相应的睡眠障碍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青少年失眠很常见,其特点是习惯性无法入睡和或无法保持睡眠。针对该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家长进行正常的睡眠教育,并为患者制订行之有效的睡眠计划,这些计划应该集中在日常生活,如有规律的进食、午睡时间、夜间就寝时间、睡眠—覺醒时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建立期望,使青少年最终学会规律入睡。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当的光照会改变昼夜节律,导致延迟睡眠。除自然光外,随着电子化的普及,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光源同样值得重视。纵然电子产品极大便利了青少年的生活,改变了社交方式,但手机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在无形中造成睡眠障碍,辐射及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均会导致入睡时间的延后以及睡眠质量的降低,并使得大脑过度兴奋而出现无法入睡或多梦的症状,进而造成的日间思睡,睡眠倒错。这种情况需要限定青少年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由家长和老师进行协助。如出现明显的依赖和戒断问题,需要及早请心理治疗师介入。睡前避免强光很重要,从卧室移除所有发光设备(平板电脑,手机等)可能是有益的,而在醒来后2~3小时内使用光疗法可以加快昼夜节律。有研究指出,在睡前1~2小时内服用褪黑素0.3~5mg或可有效治疗延迟睡眠阶段障碍,尽管确切的剂量或时间尚未确定。

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同时也对减轻睡眠障碍有积极作用。运动可促进多种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身体状态(脂肪量的改善最为明显),增加心肺耐力、肌肉适能,促进社会联系、自我接纳、环境适应,从而增加幸福感,减少负面情绪,最终提高睡眠质量。父母的关注点通常集中在晚睡、睡过头、醒来困难、上学迟到等,然而,频繁的夜间醒来都是不正常的,治疗的重点是调整昼夜节律,保持规律的睡眠周期和练习良好的睡眠是治疗的基础。

研究表明,频繁摄入饮料和快餐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快餐往往热量高但营养配比极不均衡,饮料中糖分含量高、富含咖啡因,同样会造成睡眠障碍。积极摄入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比例的食物可以逐渐减轻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是通过磁刺激仪瞬间放电,产生局部磁场,诱发感应电流,引发相应区域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促进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释放,从而治疗该疾病。睡眠与心理活动依赖各神经网络体系的协调工作,当一个区域处于主导作用时,其他区域应按其生理定位同步执行协同或抑制作用,所以目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伴随有抑郁症或者认知障碍等问题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如果上述日常生活行为改变后短期内睡眠障碍改善不明显或症状加重,药物也是一种积极治疗手段。家长及医务工作人员应通过多种方法努力让青少年睡个好觉,更好地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电子产品障碍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