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采掘交锋期间掘进巷道支护设计研究

2023-11-30岳志高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10期
关键词:锚索采空区锚杆

岳志高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地煤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1 5505 巷概况

焦煤矿5 号煤层属大同煤田石炭系特厚煤层,与4 号煤层的间距平均为15 m 左右,但局部可能变薄,由23 号柱状图显示,两层煤的间距为7.28 m。5 号煤层305 盘区8505 工作面5505 巷正在掘进,北部为正在回采的5 号煤层8503 工作面,两工作面间的煤柱宽度为28 m 左右,上覆4 号煤层8503 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内错4 号煤层8505 工作面5505 巷2.3 m,下部为8 号煤层实体煤;南部为5 号层305 盘区实体煤;东部为5 号层305 盘区大巷;西部为矿界安全煤柱。5 号煤层5505 巷地面标高为1352~1398 m,工作面标高为1028~1044 m。

2 掘进巷道临空动压分析

5 号煤层8503 工作面回采期间产生的超前及侧向支承压力预计会对5505 巷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经论证分析,结果表明:

1)5 号煤层5505 巷周围采掘活动频繁,应力场环境复杂。4 号和5 号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开采,5 号煤层8503 工作面正在回采,5505 巷正在掘进,属于迎采动面掘进巷道。5 号煤层5505 巷既属于近距离煤层开采问题,又属于临空动压巷道问题。

2)近距离上部煤层开采会影响下部煤层应力场分布。对于近距离煤层开采而言,上部煤层的开采条件和距下部煤层的距离大小,将决定对下部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当上、下煤层间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上部煤层开采对下部煤层开采的影响将非常显著,下部煤层开采之前顶板的完整性已受到上部煤层开采的破坏,而且因上部煤层的开采方法不同,使得下部煤层所处的力学环境也不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4 号煤8503 工作面回采在煤柱中产生的集中应力会向底板中传递,5 号煤应力在距离4 号煤采空区边缘13.8 m时开始攀升,深入煤柱20.8 m 后超过原岩应力,5505巷所处位置应力场已超过原岩应力,且在靠近采空区边缘时应力处于不均匀状态,不利于巷道的稳定。

3)5505 巷稳定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采动影响剧烈程度及影响次数是导致巷道变形主要因素。焦煤矿5 号煤5505 巷埋藏深度较小、地质构造简单,有利于巷道的稳定,但是其采动应力场环境复杂,既受已经回采完毕的4 号煤8503 工作面回采残余应力影响,又受临近5 号煤8503 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且在5 号煤8505 工作面里部受上部4 号煤8505 工作面回采支承压力影响,在未来会受本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其所处应力场环境受3~4 次工作面采动影响,不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

4)临近5 号煤层8503 工作面回采对5505 巷稳定性影响较为显著。目前5 号煤8503 工作面正在回采,5505 巷属于迎采动面掘进巷道,当5505 巷进入8503 工作面采空区范围时,8503 工作面采空区冒落矸石处于剧烈活动期,而且同4 号煤层采空区层间距小,上覆岩层活动更为剧烈,非常不利于巷道的稳定。

3 强烈动压巷道围岩控制原则

5 号煤8505 工作面5505 巷掘进期间受多次采动影响,为了避免巷道多次维护,提出如下控制原则[1]:

1)巷道围岩经历多次采动的影响,浅部围岩呈脆性破坏,破坏严重,局部为散粒状分布,为破碎型围岩。对此类围岩,必须大幅提高锚杆支护的初期强度和刚度,通过施加足够预紧力并通过组合构件实现预应力扩散,将围岩锚固成一整体,提高锚固体的强度,阻止围岩的裂隙扩展,防止围岩变形进一步恶化。具体应采用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调支护,补偿围岩侧向应力损失,阻止围岩内部节理、裂纹的扩展。

2)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主要为裂隙扩展、散体滑动和节理错动等,属于不连续的有害变形,对这部分变形必须及时强力进行控制,阻止其进一步恶化。传统的“让压二次支护”无法阻止围岩表面的有害变形,沿空巷道支护应该采用强力一次支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完整。

3)沿空掘巷会经历多次采动影响,围岩总体变形量大,因此锚杆支护系统必须能够适应多次采动的影响。采用“时空兼顾”的观点,一次支护即能满足多个阶段的支护要求,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与破坏,避免多次支护与翻修。

4)沿空掘巷变形剧烈、变形量大,顶板回转对岩层的冲击作用强烈,要求支护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冲击韧性和较高的自身延伸率,以提高抗冲击能力,适应围岩的各向变形,控制围岩的不连续变形,适应围岩的连续变形。

5)沿空掘进巷道在临近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下,煤柱在高集中应力作用下会发生部分甚至全部屈服破坏,造成沿空巷道的帮部发生破坏,引起两帮的水平移动,从而会挤压顶板和底板,造成顶板钢带折断或底鼓现象。因此对于沿空巷道必须强化对两帮的支护,而且需要降低起锚高度,以减少因两帮移动引起的底鼓现象。

4 支护参数设计

4.1 支护设计原则

针对焦煤矿地质生产条件,为了充分发挥锚杆锚索主动支护的作用,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1)一次支护原则。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一方面,这是矿井实现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采矿服务的巷道和硐室等工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不能经常维修;另一方面,这是由锚杆支护本身的作用原理决定的。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2)高预应力和预应力扩散原则。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托盘、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以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三高一低”原则。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与低支护密度原则。在提高锚杆强度(如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杆体材料的强度)、刚度(提高锚杆预应力、加长锚固),保证支护系统可靠性的条件下,降低支护密度,以减少单位面积上锚杆数量,提高掘进速度[2]。

4)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原则。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如果支护强度与刚度低于临界值,巷道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围岩变形与破坏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设计锚杆支护系统的强度与刚度应大于临界值。

5)相互匹配原则。锚杆托盘、螺母、钢带等构件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3]。

6)可操作性原则。提供的锚杆支护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井下施工管理和掘进速度的提高。

7)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技术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支护综合成本。

4.2 支护参数确定的依据

1)临近及上覆工作面巷道现有支护状况和巷道变形情况;

2)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成果;

3)8505 工作面详细地质资料;

4)现有科技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4.3 支护参数原始与变更后设计

5 号煤8505 工作面5505 巷沿5 号煤底板掘进,考虑到掘进过程中设备尺寸、通风要求和巷道围岩变形预留量[4],设计5505 巷掘进断面尺寸为宽×高=4000 mm×3400 mm,断面积13.6 m2。5505 巷掘进期间不同地段采动影响不同,既受已经回采完毕的4 号煤8503 工作面回采残余应力影响,又受临近5 号煤8503 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同时在5 号煤8505 工作面里部受上部4 号煤8505 工作面回采影响。为此,5505 巷的支护设计将充分考虑三个阶段的影响:一是与5 号煤8503 工作面超前影响段,即5505 巷掘进时8503 工作面为实体煤,巷道成型后受8503 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二是5 号煤8503 工作面滞后影响段,即5505 巷掘进时沿5 号煤8503 工作面采空区;三是4 号煤8505 工作面采空区下,即5505 巷掘进时位于4 号煤8505 工作面采空区下。

4.3.1 5 号煤层5505 巷原始支护设计

5 号煤层5505 巷原支护断面为矩形,设计规格为4 m×3.4 m,巷道原支护设计为:

1)顶锚杆:采用规格Φ20 mm×2500 mm 螺纹钢锚杆,排间距1000 mm、900 mm,每排5 根,全部垂直顶板打设;锚杆预紧力矩≥300 N·m;同时配合使用W 型钢带和菱形金属网支护,W 型钢带宽280 mm、厚5 mm、长3800 mm。菱形金属网规格6000 mm×1200 mm,网孔规格60 mm×60 mm,丝径4.19 mm。

2)锚索:采用规格Φ21.8 mm×8300 mm“二二”间隔布置,锚索排间距3000 mm、1400 mm,全部垂直顶板岩层,锚索预紧力张拉锁定后200 kN(锚索必须锚固到稳定岩层1500 mm 以上,生产班每班用锚杆机探测煤岩情况,根据顶板岩层厚度选取锚索长度)。

3)两帮护帮锚杆支护:采用规格Φ18mm×1500mm螺纹钢锚杆,护帮W 型钢带宽280 mm、厚5 mm、长450mm。巷道南帮护帮锚杆支护2 排,排间距1000mm、1500 mm;北帮考虑到在煤柱侧支护,护帮锚杆3 排,排间距1000 mm、1000 mm。

4)锚固剂选择:顶板及护帮锚杆每孔使用1 支MSK2360 树脂药卷锚固;锚索每孔使用2 支MSK2360 树脂药卷锚固。

4.3.2 5 号煤层5505 巷变更后支护设计

为了保证5 号煤层5505 巷采掘交锋期间的支护质量可靠,对5505 巷与8503 工作面采掘交锋点前后60 m 范围内的永久支护设计进行变更。变更后支护方式为:

1)顶板锚杆支护:仍按原设计执行,采用规格Φ20 mm×2500 mm 螺纹钢锚杆,排间距1000 mm、900 mm,每排5 根,锚杆全部垂直顶板打设;锚杆预紧力矩≥300 N·m;同时配合使用W 型钢带和菱形金属网支护,W 型钢带宽280 mm、厚5 mm、长3800 mm;菱形金属网规格6000 mm×1200 mm,网孔规格60 mm×60 mm,丝径4.19 mm。

2)顶板锚索支护:5 号层305 盘区5505 巷掘进至采掘交锋前60~40 m 和上覆4 号层8505 工作面采空区影响范围,顶板锚索支护由原来的每隔3 m 支护2 根单锚索变更为每隔2 m 支护2 根单锚索,其余支护方式不变,支护断面如图1 所示。5505 巷掘进至采掘交锋前20 m 和采掘交锋后60 m 范围,顶板锚索变更支护为每隔2 m 支护1 根“一梁三锚”,锚索采用规格Φ21.8 mm×8300 mm,锚索排间距2000 mm、1500 mm,锚索预紧力张拉锁定后200 kN;钢梁采用11 号矿用工字钢,钢梁长3500 mm、眼距1500 mm(锚索必须锚固到稳定岩层1500 mm 以上,生产班每班用锚杆机探测煤岩情况,根据顶板岩层厚度选取锚索长度),支护断面如图2 所示。

图1 采掘交锋前60~40 m 支护断面示意图(单位:mm)

图2 采掘交锋前20 m、后60 m 支护断面示意图(单位:mm)

3)两帮支护:5 号层5505 巷与8503 综放工作面交锋相距前、后60 m 前范围内,对北帮(煤柱侧)的护帮支护进行补强,两帮支护仍执行原设计。北帮支护设计变更为北帮护帮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施工3 排螺纹钢锚杆,锚杆规格Φ18 mm×1500 mm,排间距为1000 mm、1000 mm,锚杆预紧力矩≥300 N·m;护帮W 型钢带宽280 mm,厚5 mm,长450 mm。施工2排护帮锚索,锚索规格Φ21.8 mm×4300 mm,排间距为2000 mm、1500 mm,上面一排锚索距顶板1000 mm,下面一排锚索距底板900 mm,锚索预紧力张拉锁定后150 kN,锚索托板使用钢质预应力托盘,规格为250 mm×250 mm×16 mm;护帮支护距工作面不大于3 m,当巷道两帮片帮达到200 mm 时,护帮网必须紧跟工作面。

4)锚固剂选择:顶板及护帮锚杆每孔使用1 支MSK2360 树脂药卷锚固。顶板锚索及帮锚索每孔使用2 支MSK2360 树脂药卷锚固。

5 结语

通过对5 号煤5505 巷采掘交锋期间顶板与两帮的支护设计调整,有效保证了巷道的支护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巷道的变形,为后期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锚索采空区锚杆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