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滑轮补偿装置定滑轮与补偿绳偏磨研究
2023-11-30剧锦鲲
剧锦鲲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铁路运营管理山西有限公司矿山铁路分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1 定滑轮与补偿绳偏磨原因分析
1.1 接触网支柱倾斜
通常,在锚杆上安装有带轮补偿器,该补偿器需要从竖向和顺线路两个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最后整个承载都是靠支柱基础承受。因为在这条铁路上有很多疏松的粉细沙。在以上荷载作用下,由于地基较软,锚杆在承受荷载后较易发生倾斜,从而使下锚角钢和带轮的补偿机构之间产生相对的角度,很容易造成两者之间铅垂不齐,导致偏磨。
1.2 设计存在缺陷
定滑轮和支柱的移动接头部分的连接设计存在不足,双环杆在与下锚角钢连接后,另一端与滑组轮相结合,基本上没有纵向上的活动余量。滑轮组和下锚角钢的连接件是不能自由移动的,如果固定滑轮和补偿索不垂直,那么连接件就不能移动,就会出现偏磨。尽管后期在联轴器上安装垫圈能起到很好的纠正作用,但由于垫圈的磨损,需要定期进行更换,虽然提升了实际的工作量,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1-2]。
1.3 下锚作用力
固定滑轮与支撑配合,补偿绳沿导线的回缩方向由直线中心的角度设置在固定滑轮上,从而使接触悬架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杆上产生力(锚杆力),用符号PM来表示。在转换柱上,锚杆的受力与转换柱的铰接类型、线路状态以及转换柱与锚杆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受力情况如图1 所示。一方面,顺线路方向的载荷通过接触悬挂在线路上产生横向力,而在重力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一股竖向力,最后形成锚杆力PRM,使定滑轮发生偏磨。而定滑轮是与双环连杆相联接的,而角钢悬吊孔与双环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由于受锚力的作用,定滑轮在两个空隙之间发生翻转、倾斜,加重了定滑轮和补偿索的磨损[3-4]。
图1 直线区段下锚作用力情况
1.4 长期设备运行发生改变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角度存在一定的误差,会造成其与滑轮组的倾角,从而造成补偿绳和定滑轮的不铅垂。另一方面,由于设备运行的时间过程,加上使用环境中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加速了锚角钢位置位移速率,从而导致了偏磨[5]。
1.5 定滑轮处转折角过大
以某车站为例,该车站共设有115 个滑轮补偿器,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985—1996 年间,该站出现了94 次补偿索错位(包括重复),对铁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发现补偿器的定滑轮偏移极其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补偿绳与定滑轮不在一个方向上而造成的。当外部因素对导线收缩的影响较大时,很容易发生脱槽事故,或者由于固定滑轮和补偿绳的长期磨损,很容易发生断裂。
2 解决方案
解决补偿绳与定滑轮偏磨的重要基础是:在安装时,必须以《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TG/GD 116-2017)第109 条接触线(六)的接触线偏转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变化)为基本原则,该方法的核心是确保补偿绳处于滑轮凹槽的中心位置,补偿索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即使下锚角钢出现倾斜现象,也不会出现补偿绳偏磨。所以,设备改装人员要了解现有的接触网部件的功能和作用,了解接触网的连接方法和用途,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和特性,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零件出现的问题,避免偏磨的产生。
2.1 改用球头挂环加双联碗头挂板
双环棒用于将下锚角钢与滑轮组相结合。由于连接下锚角钢、滑轮组的环位于一个固定的平面上,且不能转动,这就表明采用双环连杆的整个结构是静止的,不能转动。由于双环杆的特殊性,在锚角出现倾斜的情况下,它所连接的滑轮组和下锚角钢在倾斜后也会出现在同一平面,从而使定滑轮和补偿索不垂直。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和维修,对零件性能完全掌握后,采用再组装的方法使下锚角钢和滑轮组在连接后也能够实现自由转动,也就是采用球头挂环加双联碗头挂板的安装方式,将现有的“下锚角钢+双环杆+滑轮组”的连接模式改为“下锚角钢+双环柱+双环柱+双头挂环+球头挂环+滑轮组”。双碗头挂板和球头挂环相结合,球头挂环与滑轮组相连,可在两个碗头吊盘上自由旋转,当下锚角有倾斜时,利用这两个挂环进行连接,与之相配的下锚角钢、滑轮组工作在同一平面上,并且不会产生移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定滑轮和补偿索维持垂直状态,从源头上避免了定滑轮和补偿索的偏磨问题的产生[6-7]。
2.2 改用双环杆为杵环杆加单联碗头挂板
考虑到固定带轮和补偿绳偏磨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双环杆改为“杵环杆+单联碗头挂板”的方法,保证滑轮组始终工作在垂直面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杵头在碗头内部自由旋转的方式保障补偿机构实现自动调节,在任何时候都要使固定带和补偿绳垂直,这样就可以完全地解决定带和补偿带的偏磨问题。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设备运行效果
2018 年,在102 个轨道上,对球头挂环加双联碗头吊盘进行了改造。经过多年的使用观测,该装置的工作状况良好,没有出现由于定滑轮和补偿绳的偏磨而造成的事故和故障。此装置改型方案的优势如下[8]:
1)克服了由于双环杆本身不能自由旋转、不能调节而造成的滑轮组偏磨的问题;
2)将球头挂环与双端碗头悬挂板的弹性结合起来,对固定滑轮的偏移进行了动态的调节,既便于日常检查和检修,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量;
3)由于调整后的补偿绳及固定滑轮均处于垂直状态,从源头上避免了偏磨现象的产生,并减少补偿绳与双环杆的磨损的发生。
3.2 成本节约情况
截止2021 年12 月1 日,在某线供电区管内滑轮补偿器的改装前后,对比磨和更换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滑轮补偿装置改造前后对比
从表1 可知,经过对滑轮补偿装置的调整,可以很好地改善定滑轮与补偿绳的偏磨损问题。经过该系统的改进,节省了5~60 min 的天窗维修周期,节约了3.15 多万元维修经费,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进一步降低了现场作业给工人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
4 结语
通过对滑轮补偿滑轮和下锚角钢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从根源上克服了定滑轮和补偿绳的偏磨问题,从而避免了因偏磨而造成的意外。通过对日常运行监测数据和维护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设计、施工,积极创新,寻找零件的装配方式,实现对已有的装备进行优化,保证了设备的可靠和平稳运行,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和有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