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3-11-30张婷婷曹猛于秀婵
张婷婷 曹猛 于秀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多见于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统常见病,该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常引起呼吸衰竭、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通气状况,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是通过多学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针对性、规范化护理模式[3,4]。本研究将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患者,探讨其护理效果,旨在为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护理干预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50±7.34)岁;病程4~9年,平均年龄(6.85±0.92)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65.73±8.20)岁;病程5~9年,平均(6.78±0.95)年。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处于稳定期[5];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吸氧、营养支持、用药指导等。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①成立由护士长、呼吸科医生、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多学科护理小组。成员均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并且由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学习交流,探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转归,同时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使其正确看待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为患者制定营养餐,指导其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④康复训练:结合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如步行、四肢活动、呼吸训练等;⑤出院随访:护理人员采取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嘱其按时服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 观察指标
1.4.1 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采用呼吸功能测定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FEV1)、FEV1/FVC]。采用6 min 步行试验(6MWT)检测患者运动耐力。
1.4.2 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CO2)]。
1.4.3 炎性因子: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
1.4.4 免疫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指标(Th1、Th2、Th1/Th2)。
1.4.5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4.6 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共3项51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2组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FVC、FEV1、FEV1/FVC、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VC、FEV1、FEV1/FVC、6MWT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FEV1/FVC、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比较 n=40,
2.2 2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PaCO2、PaO2、S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aCO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aO2、SaCO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气指标比较 n=40,
2.3 2组炎性因子比较 干预前,2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IL-6、TNF-α、CRP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炎性因子比较 n=40,
2.4 2组免疫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Th1、Th2、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h1、Th1/Th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Th1、Th1/Th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免疫指标比较 n=40,
2.5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心理状态比较 n=40,分,
2.6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生活质量比较 n=40,分,
3 讨论
研究认为COPD与有害气体和颗粒吸入、吸烟、气道高反应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黏膜水肿和气道重塑,从而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功能降低,表现为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6,7]。该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不仅容易诱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预后不良[8,9]。目前,临床治疗COPD主要采用解痉、化痰、抗炎等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有限。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成立多学科护理小组并定期组织成员进行专科培训和交流学习,加强了医护人员对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为患者制定全面性、针对性护理措施,较传统护理模式更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本研究对80例COPD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通过分析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发现,干预前,2组FVC、FEV1、FEV1/FVC、6MWT、PaCO2、PaO2、S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VC、FEV1、FEV1/FVC、6MWT、PaO2、SaCO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aCO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FEV1/FVC、6MWT、PaO2、SaC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能够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分析其原因在于,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根据患者体能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从而恢复肺通气功能及提高血氧含量。
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在COPD发病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6、TNF-α、CRP是机体重要的炎性因子,其中CRP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在炎性反应或组织损伤早期即可快速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刺激上皮细胞分泌引起黏膜水肿和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10,11];IL-6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能够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和抗体,从而调控免疫反应及加重炎性反应[12];TNF-α是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诱导炎性因子分泌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3]。本研究发现,干预前,2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IL-6、TNF-α、CRP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患者能够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另外,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紊乱是导致呼吸道炎性和COPD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14]。Th细胞分为Th1、Th2亚群,其中Th1细胞分泌IFN-β、IFN-γ等细胞因子,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功能;Th2细胞分泌IL-4、IL-33等细胞因子,能够抑制Th1细胞活化和增殖,减弱机体免疫防御机制[15]。正常情况下,Th1/Th2维持平衡状态,呼吸道感染能够促进Th2细胞活化并分泌IL-33等细胞因子,可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并减弱机体的抗感染防御能力,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及呼吸道症状进一步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h1、Th1/Th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Th1、Th1/Th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能够纠正COPD患者Th1/Th2细胞失衡,增强免疫功能,这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COPD患者由于长期有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及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16]。本研究发现,干预前,2组SAS、SDS、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采取交流沟通、心理疏导等方式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