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纳洛酮对老年呼吸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IL-6/STAT3、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的影响

2023-11-30刘丽冬

河北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纳洛酮内皮呼吸衰竭

刘丽冬

作者单位: 150500 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可造成机体代谢、生理功能紊乱,尤其是老年人群,机体衰弱,极易引发肺部感染,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呼吸衰竭伴发肺部感染时会加重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气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纳洛酮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内源性阿片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方面效果显著[2,3]。而氨溴索作为一类动力型祛痰药,具有降低痰液黏度、促排痰及抗炎等多种作用,在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联合应用氨溴索和纳洛酮,从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病及靶器官损害有关指标,如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等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究联合用药方案对老年呼吸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作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取2022年1~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呼吸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性别比、年龄、病情、吸烟史、饮酒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呼吸衰竭伴发肺部感染者;年龄≥60岁,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存在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疾病史者;无法配合本研究治疗方案者。

1.3 方法 患者均采取扩张支气管解痉、祛痰、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炎、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3.1 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 ml:0.54 mg)治疗,静脉滴注,5 μg/kg,1次/d,连续用药7 d。

1.3.2 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注射液(西班牙BoehringerIngelheimEspana,S.A.规格:2 ml:15 mg)联合纳洛酮治疗,纳洛酮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静脉滴注氨溴索,30 mg/次,3次/d,连续用药7 d。

1.4 观察指标

1.4.1 肺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运用德国耶格MSIOS肺功能仪(Sunvou-P100)测定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1.4.2 血气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利用雷度ABL800型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值),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1.4.3 氧化应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7 d后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半径10 cm,时间10 min),分离血清,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时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8-iso-F2α)水平。

1.4.4 血管内皮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5 白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炎症信号通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STAT3、IL-1β等相关指标水平。

1.4.6 安全性: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FVC、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FVC、FEV1、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比较 n=60,

2.2 2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气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7 d后,2组PaO2、PaCO2、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气指标比较 n=60,

2.3 2组氧化应激比较 治疗前,2组SOD、MDA、8-iso-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后,2组SOD、MDA、8-iso-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DA、8-iso-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氧化应激比较 n=60,

2.4 2组血管内皮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血管内皮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后,2组NO、ET-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血管内皮比较 n=60,

2.5 2组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IL-6、STAT3、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后,2组IL-6、STAT3、IL-1β等相关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n=60,ng/L,

2.6 2组安全性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安全性比较 n=60,例(%)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综合性对症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阻滞剂,能特异性阻断多种阿片类物质,而阿片类物质在神经、呼吸功能中可发挥重要作用[5]。相关研究指出,呼吸衰竭发生时,病患体内内啡肽合成和释放显著增加,而其作为内源性呼吸抑制剂,参与机体系统功能的调节,使呼吸困难加重[6]。郭茂盛[7]进一步证实,纳洛酮对机体阿片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减少β-内啡肽含量,提升呼吸衰竭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盐酸氨溴索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黏液溶解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道上皮内的分泌细胞,可对浆液性和黏液性腺体产生调节作用,促使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摆动而产生排痰作用[8,9]。马立敏[10]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能有效减轻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同时,有研究发现,氨溴索能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从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11]。本研究显示,联合氨溴索治疗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另外,本研究还表明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有助于改善呼吸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气,考虑原因在于纳洛酮在改善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同时,配合氨溴索可进一步减少黏液分泌,改善呼吸内环境,这对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血气、纠正碳酸血症至关重要[12,13]。

相关研究指出,血管内皮障碍和氧化应激在肺炎发生、进展中至关重要,与预后密切相关[14]。肺部感染后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可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通过“呼吸爆发”而释放大量氧自由基,诱发氧化应激,造成肺泡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肺氧合功能下降,促进或加重呼吸衰竭[15]。SOD、MDA、8-iso-F2α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16],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8-iso-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结果[17]一致。另有研究证实,肺部感染患者中ET-1合成明显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减弱血管内皮调节功能[18]。NO、ET-1均为血管活性因子,正常生理状态下,处于平衡状态,可共同维持血管舒张功能[19]。Sicam-1也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变化可作为内皮细胞活化程度的可靠标志[20]。本研究显示,治疗3 d、7 d后,观察组NO、ET-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氨溴索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抑制肥大细胞和白细胞释放白三烯、组胺有关[21]。

此外,研究认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肺内局部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密切相关[22]。IL-6主要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而促进炎性反应[23]。同时,IL-6促炎作用需通过下游STAT3信号通路完成。研究发现,肺部感染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其可通过分泌毒力因子而上调IL-6/STAT3信号通路,致使小儿肺部发生炎症[24]。本研究发现提示氨溴索联合纳洛酮可通过下调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而产生抗炎作用,减轻肺部感染所致损害,但具体药物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另从用药安全性方面分析,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表明本研究采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呼吸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氨溴索联合纳洛酮可通过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产生抗炎作用,并在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肺功能方面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但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存在明显地域性,抽取样本难以代表整体,后期需开展多中研究,以提升结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纳洛酮内皮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