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3-11-29贾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

贾伟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乡村道德建设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村道德建设新的要求,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打造与之相匹配的乡村道德建设体系与内容,塑造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最大限度发挥乡村道德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使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广大农村行稳致远。

一、新时代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于“三农”问题全面系统的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发展阶段中,加强乡村居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道德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凝心聚力

我国耕地面积广大,农村人口占比较多,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依然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乡村道德建设为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提供了强大的道德助推力。只有持续加大乡村道德的建设力度,提高乡村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才能使乡村居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坚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舍弃不合时宜、落后的思想观念,鼓励乡村居民积极投入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不忘初心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活力,使新农村发展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

(二)乡村道德建设是实现乡风文明的现实需要

道德是文明的产物,反过来又会成为推动文明向前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道路上,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积累物质财富,又要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世界,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需要道德养分的滋润,需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协调统一,使广大乡村群众的道德观念逐步与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乡村中留存着大量优秀的传统道德、传统风俗等文化资源,这些丰富且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乡村社会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形成了乡村居民多年的价值共识,利用好这些资源也会给乡村地区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收益。这些及其珍贵的乡村文化瑰宝为乡村居民道德的培育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道德保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牢固的精神地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保驾护航。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依靠这些宝贵资源,以乡村道德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加快实现乡风文明的战略要求。

(三)乡村道德建设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道德涵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 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 在乡村治理现代化 的进程中,乡村道德建设所起到的作用与自治和法治相当, 同时还为自治和法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弥补了法治、 自治的不足,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道德涵养,实现了乡 村居民对道德建设的认同。在乡村居民自治过程中,必须要 以乡村道德的支撑为基石,让社会主义美德滋养乡村居民自 治的整个过程,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社会主义 美好品德融入其中,才能使乡村居民的自治得到不断提升, 才能使自治达到最大的理想效果。同样,在法治过程中,必 须将道德元素蕴含其中,特别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 穿于法治的各个领域,使法治在道德的加持下彰显最完美的 功效,使乡村法治建设达到最佳水准。在乡村治理現代化过 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润物无声的育 人作用和指导作用,才能使自治和法治的作用发挥最大效能 和优势,才能使道德自身的价值引领功效得到完美彰显。

二、新时代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通过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基本决策部署,也是乡村地区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乡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他的多重因素影响着乡村道德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在实施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要时刻关注乡村道德领域存在的现实情况及问题。

(一)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对道德建设的物质支撑不足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 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2]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乡村地区复杂的情况,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归根到 底是因为大部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们只注重 物质生活的建设和提升,对精神方面的滋养缺少时间和资金 的投入,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的生成和培育受物质生 产、生活的影响,离开现实物质基础谈道德建设是很难深入 其实质的。随着第一个百年任务的完成,乡村地区人民群众 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不充 分、不平衡,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条件还需要继续提高和 完善。

(二)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文化落后

马克思指出:“小农经济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3]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有很多年纪较大的乡村居民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思想观念保守、视野狭窄,没有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法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道德感较低。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和关注,即使是在现阶段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依然认为教育浪费金钱和时间。在这种落后且顽固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很多年轻一代的乡村居民没有很多机会接受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三)乡村基层组织对乡村道德建设不重视

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基 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引领 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也是最接近农村居民的政策传达者和 宣传者,是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提供主体,其素质和精神面 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许多乡村基层党组 织对乡村道德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 足,对乡村道德的建设和培育力度不够,更加注重经济数据 的提高,不重视对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培育,这种单 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乡村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协调统一发展。在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中,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其战斗堡垒的关键作用,积极利用各 种政策法规开展相关精神文化活动,提高乡村群众对精神文 明培育的兴趣和接受度,占领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高地。必 须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为指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 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构筑起健全的道德行为规范,推动乡村 道德建设水平有较大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三、新时代乡村道德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

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 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 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4] 居民道德素质 的养成和高低跟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发 展得越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就越优越,该地区的人就拥 有更多闲暇时间和富足的资金去拓宽眼界享受生活,越能接 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观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明显进步。新时代推动乡村 振兴的进程中必须重视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多举措、多 渠道、多途径的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理环境和资源 的差异,发展特定、单一的农业经济显然不能把经济效益最 大化,不是最佳生产方式,必须找准不同地区的特色,因地 制宜发展最适合当地的产业,从而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 展。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加快 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成产业升级,通过一系列相关扶持 政策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带动乡村生产 生活的转变。通过相关农业补贴和农作物保险保障,乡村居 民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特色农业产 品。

(二)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

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璀璨多彩的乡村文化引领和支撑着乡村道德的建设和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文化基础。各地区的乡村群众不仅创造了属于每个时代和地区独有的乡村文化,还继承和发展了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各种精神物质文化,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受益者。加强乡村居民的道德建设,需要积极发挥文化的育德功能。一方面,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不断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种主题活动,体验其中乐趣,在文化活动中感受道德文化的滋养,潜移默化中提高乡村居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素质,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离很多公共娱乐休闲设施较远,因此,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乡村文化广场、阅览室等基础的文化娱乐设施,保障乡村居民的基本权利,通过积极举办各种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提高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三)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

乡村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更需要制度化 的刚性约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法制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必須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但目前我国 有关乡村道德的法制建设存在诸如立法滞后、法制建设薄弱 等问题,针对乡村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没有颁布和实施,导 致乡村道德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整。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 制度的维护下,乡村道德建设的体系才能够顺利构建和平稳 运行。加强乡村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是乡村振 兴法治化建设的逻辑进路,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首 先,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战略实施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利用好各个村的文化广场、乡村阅览室、乡村读书室等基础 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的常态化宣讲和科普工作,打 造良好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的培育氛围,使乡村群众在日 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习法律知识。其次,要加强培育乡村基 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乡村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法治意识,强化道德培育,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和遵守各项 法律法规和基本规章制度。最后,要鼓励乡村居民在遇到问 题时拿起法律武器。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多村民在自身 利益受到侵害或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时,多数情况下只能选 择默默承受。要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帮助村民提高法律意识 和规则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 懂得寻求法律帮助,按照法定程序表达合理诉求,维护好合 法权益。

(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 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5] 。新时代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必 须要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 效落地。第一,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 织扎根于基层,对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可以深入 群众内部了解该地区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乡村基层 干部队伍作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因此,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 作用就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 质、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第二,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党 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干部应该定期开展 培训,学习、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整理完善后应 该及时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村民们宣讲到位,确保乡村群众 可以清晰了解到国家的各种方针和政策。第三,提高政治本 领和业务能力。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针对部分素质欠佳、能力不足的 基层党员和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培 训,增强其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能 力,保持与乡村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 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新时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