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11-29李柯凝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治理乡村振兴

李柯凝

关键词:村晚;乡村振兴;文化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 然在农村[1]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文化作为乡村振兴 的灵魂,两者对于乡村振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 通过对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村晚”的实地调研,阐明文 化活动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抓好乡村文化活 动可以产生一定的文化治理效应,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翟二井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西南,G234国道西 侧,距镇区 2 公里,下辖 4 个自然村,共 10 个村民小组, 554 户 2064 人,常住人口 836 人,党员 79 人,两委干部 6 人。耕地面积1900亩,坡地面积5000亩。过去该村自然条 件恶劣,全村建档立卡户24户58人,村民靠外出打工或种 地维持生计。就是在这样一个村庄,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 运作出了一个符合百姓文化需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 动——“村晚”。“村晚”自2016年开展以来,累计举办演 出5场,受惠群众2000余人,弥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足 的缺陷,改善了农民精神风貌,点燃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 热情,激活了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也使该村由原来 的“落后村”“闲暇村”转向了“排头村”“先进村”及“文 化”新农村,并被评选为“河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林州 市星级文明村”“安阳市生态文化村”“返乡标兵村”等,真 正实现了以“文”化“治”,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也为 解决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参与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一、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文化参与难题

(一)文化参与内生动力不足

一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很多农 民受传统观念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多数农民依然 认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自己是“旁观者”“配合者”“执行 者”,政府才是“主导者”,进而导致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主 动性、积极性不高。二是对文化参与的认可度不高。受经济 压力和城镇化思潮影响,再加上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村民将利益至上作为参与乡村建设的衡量标准。而文化作 为乡村建设的软实力,农民认识不到其重要性,甚至有农民 认为,参与文化活动是浪费时间。

(二)公共文化空间不足

公共文化空间在公共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2] 。公共文化空间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公 共生活空间逐渐封闭化。很多人不愿为了集体活动花费自己 的时间,缺少有效的横向互动与交流。二是乡村公共文化设 施短缺。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完善乡村 基础公共文化设施,但相较于农民文化活动需求而言,仍存 在很大缺口,导致农民参与热情降低。三是公共文化空间形 式单一。政府较为注重建设统一化、模块化的公共文化空 间,并未充分考虑地方文化特色及农民具体的文化需求,导 致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共文化空间流于形式。

(三)农民文化参与机制不完善

一是农民缺乏畅通的需求表达渠道。基层政府平时忙于 可量化的行政事务,基层调研不足,农民自我表达意识不 强,再加上缺乏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导致供需错位,农民 文化参与度较低。二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 流。当前村里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没有及时获取农民信息 反馈,缺少后期的交流与总结,难以实现农民与政府间的良 性互动。三是农村的文化供给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存在文 化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层政府未将公共文化活动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中等问题。

二、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以“文”化“治”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一)“村晚”唤醒了农民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其文化的发展 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它能够使村民认识、尊重、传 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我文化觉醒与创建。翟二井 村将村民以货币为纽带的交往转变为以“村晚”为纽带的交往,形成了新的公共舆论场。

村民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一种文化认同感,唤醒村民文化自觉、培育共同体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村民较好地整合在一起。人们通过参与、合作、互助获得社会、经济、心理、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满足感,这样能够唤醒他们自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意识,产生良性循环效应。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提高,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也会随之而来,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会使农民主动参与到整个村庄建设过程中,对于乡村社会振兴具有积极效应。

(二)“村晚”延伸了农民的公共文化空间

“村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这种横向交往关系既产生了内部效应,培养了农民文化活动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同时又产生了外部效应,盘活了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拓宽了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举办“村晚”,附近几个村子村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了,有事没事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排练节目、锻炼身体。“村晚”还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展现的平台。通过“村晚”舞台延伸了公共文化空间,更好地宣传了尊老敬贤的精神,既能和睦乡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又能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活跃乡村新春氛围,使村庄凝聚力更强,建设美丽乡村也就更有力量了。因此,“村晚”在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延伸了农民的公共文化空间,承担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也提升了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创造力与影响力,使地方特色文化得以宣传与发展,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得以保留。

(三)“村晚”畅通了农民文化参与机制

翟二井村通过连年举办“村晚”解决了乡村振兴建设过 程中农民文化参与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村晚”作为农民自 導自演的文化活动,更真实体现了农民需求,使政府由原来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转变为配合者,而村民由原来的 配合者转变为谋划者、主导者,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 给的精准化。

村干部自发组成“村晚”评审与指导小组,对节目逐一 进行指导与筛选,保障“村晚”的质量。在举办“村晚” 时,村民们遇到很多现实性问题,这些都需要基层政府部门 与村领导的引导与帮助。就农村文化供给资金投入机制单一 的问题而言,“村晚”也能够作为新型的文化触点,在极大 调动村民文化参与热情的同时开启村庄的文化营销道路。党 和政府将该村评为“河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林州市星级 文明村”“安阳市生态文化村”“返乡标兵村”等荣誉,为乡 村建设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以“文”化“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与启示

(一)以“文”化“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第一,“村晚”的推出使翟二井村实现了从一个无人愿 意参加公共活动、“一盘散沙”的乡村,到主动谋划公共活 动、替政府分忧、主动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转变, 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乡村振兴的內生动力越来越强。第二,“村晚”的推出使翟二井村的干群关系发 生了极大转变,以往村民和干部处于对立状态,但通过“村 晚”使村民看到了村干部在公共活动中出人又出力的责任和 担当,逐渐意识到了村干部在村里的作用和地位,也愿意和 村干部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村庄。第三,“村晚”的推出使政 府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模式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政 府“包起来”“管起来”到配合村民“办起来”,政府服务基 层的方式更加灵活精准。第四,“村晚”的推出激活了翟二 井村的文化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村民能守着家门 口创业,在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回乡创业,实现了青年人才的不断回流。

(二)以“文”化“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第一,政府必须改变以往重物质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 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文”化 “治”,以“文”铸“魂”,用文化建设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建 设。第二,政府必须向农民“赋权”“放权”,从“以供导 需”的本位意识转变为“以需定供”的服务观念,避免通过 行政手段向乡村“输血”,要实现乡村的“造血式”发展模 式。第三,要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农民认识到自己 是乡村振兴的主导者、剧作者[3] ,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政 府只是配合者、服务者。第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 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当地的精英作用,精英的社会回归是乡 村振兴的动力源泉。翟二井村“村晚”之所以能成功举办, 离不开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的积极参与,这 批乡贤达人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起到模范带头作 用,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底气和动力。第五,在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机 制。通过物质奖励、社会荣誉的授予等方式来增进社会共 识,激励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第六,在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和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唤醒当地 农民的集体文化记忆,以此作为纽带,激发大家对乡村振兴 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文化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尊重规律与回归本源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学战略规划与大学治理文化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与政策路径分析
“文化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保护文化创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