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研究
2023-11-29张翠翠高延玲冯明丛
张翠翠 高延玲 冯明丛
关键词:“双高计划”建设;农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乡村振兴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 提出,到2022 年,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在办学水平、社 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1] 。在“双高计划”建设任 务中,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工作目标之一,是关键着力点。 “双高”建设院校应以此为动力,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 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新的作为, 彰显学校高水平办学实力。
一、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一)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 给提供技术支撑
河南省农业高职院校有着深厚的农业底蕴,在智力、科 技、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服务河南乡村 振兴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河南农业高职院校为国 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河南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打造高标准农田提 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二) 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提升贫困县农业产业发 展能力
按照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 2020)》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 准扶贫行动的通知》要求,河南省53所高校结对帮扶53个 贫困县,各高校高度重视,发挥资源优势,从智力、科技、 培训、人才和产销等全方位开展帮扶,帮助当地发展优势特 色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多种形式帮助推介、购买贫困 地区特色农产品等,为贫困县如期摘帽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 推广新品种及集成新技术,建立乡村振兴技术服 务示范基地
“十三五”期间,河南农业高职院校依托人才、技术优 势,积极整合资源,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因地制宜,与当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在全省各地建立校地合作技术指导 站和新品种及集成新技术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 培育了大量的种植能手,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针对贫困地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乡村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生产能手;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产业、文化素养、经营管理等综合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三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重点招收乡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举办学历提高班,灵活设置专业方向,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上课时间与农事季节相结合的组织管理,使乡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入学历化和专业化的新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2]。
二、“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河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分析
(一) 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与“双高计划”建设目 标不匹配
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是“双高”计划院校“提升 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河南省农业高职院校都 成立了服务“三农”专家团队,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 有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的岗位设置,通常是专业教师在繁忙的 教学、科研之余参与到乡村振兴服务中来,经常出现服务与 教学、科研时间冲突现象;二是激励机制不到位,教师参与 乡村振兴的工作,尽管服务“三农”专家管理办法中有“年 度评先评优及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的条款,但实际操作中 执行力不到位,在职称评审及职级晋升这些涉及教师切身利 益的评审条款及量化办法中,好多学校没有硬性的衡量标 准,导致教师个人发展无法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严 重影响了“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任务目标的实现。
(二) 科技研发对乡村振興的支撑与“双高计划”建设 任务不契合
“双高计划”要求聚焦区域内行业企业技术关键问题开 展立地式研发[3] 。然而,“立地式”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短板。一是教师从事“立地式”研发的经 验、能力相对不足,进而导致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的能力不足;二是“政、校、企”等联合建立的“产业学 院”或“科技创新产教联盟”等新的科技研发平台,一定程 度上优化了科技研发创新团队,但校企大多关注人才培养, 围绕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开展深度科技合作的较少,学校与行 业企业进行协同技术工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等 方面依旧面临很多难点[4] ;三是科研项目与乡村振兴亟待解 决的问题结合不紧密,比如,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化 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业产业数字化程度及提高农 民应对农业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5] 。
(三) 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不 对等
“双高计划”在“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方面还要求“开 展区域紧缺型人才培训”,紧扣高质量开展方方面面服务[6] 。 目前,河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是通过技术指导 和技术培训这些传统模式,以农业高职院校技术、人才资源 单一输入为主[7] ,服务内容偏重于生产技术,对如何提高农 产品附加值、就地贮藏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较少,涉及农 民素质、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更少, 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从服务内容和质量看与“双 高计划”建设要求也不对等。
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河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 村振兴能力提升路径
(一)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调动教师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的积极性
为解决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工作与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修订 《学院服务“三农”科技专家团管理办法》。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活动,每天计若干个标准学时,每个学时有相应的津贴,同时每年评选“三农”科技服务优秀工作者;二是修订《学院横向项目管理办法》。教师入选“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期间考核合格,视为完成同期教学工作量,服务期间若考核优秀,则学校年终考核认定为优秀;三是修订《学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测评办法》。把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经历纳入职称、职级晋升的量化条件进行加分,将教师个人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情。
(二)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主动作为,对接河南主导产业,组建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1、继续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组建高水平专业群。对接 排在第一位的粮食产业,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组建种子生产与 经营和现代农业技术两个高水平专业群。种子生产与经营是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该群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为核心专业, 整合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种子产业“选育→生产→加工→贮藏→营销→ 服务”六个典型岗位培养农作物、园艺作物、园林苗木技术 技能人才。专业群面向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技术为河南省高水专业群, 专业群对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植于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产 品加工产业链。以产业背景相合、专业基础相通构建的现代 农业技术专业群,涵盖现代农业生产、健康保健、农产品加 工、农产品安全控制等多个环节。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河南种业企业需求。为引 领服务种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群对接现代种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农作物为载体、种 子产业链为路径,培养农作物种业、蔬菜和果树种子种苗 业、园林植物种子种苗业及农作物、园艺作物、园林植物种 子种苗的有害生物绿色、安全防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农作 物市场营销专业为种子种苗(农资)生产、经营和服务提供 现代企业营销服务,建立三元 (农作物、园艺、园林)、六 岗(选育、生产、加工、贮藏、营销和服务)复合型技术技 能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六岗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 推广,构建了现代种业产业学院合作育人机制,培养了多名 种业高技能从业人员。许多学生获得了行业公认的技能等级 证书,受到种业企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提升约 15%,薪酬提升约20%。
3、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课堂”。在农业物联 网、大数据、5G技术加持下,如今的中国乡村,智慧农业 如火如荼,智慧乡村方兴未艾,“数字”成为乡村振兴的活 力源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利用虚拟 育种实验室、虚拟育种车间、虚拟种子博物馆等数字资源, 建设教师个人网络教学空间,运用VR、AR、MR、CAVE等 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导入 云端,打造沉浸式、游走式、交互式的智慧课堂。推动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为数字乡村建 设培养人才。
(三)加强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对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
1、搭建技术平台,开展“立地式”研发,构建政、 行、校、企、研协同创新机制。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立足河南 园艺产业,与河南省科技厅联合搭建河南省大蒜工程研究中 心,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搭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蔬菜综合试验站、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中牟综合试验 站,基于科研平台,构建了大蒜、番茄、葡萄等优势科研团 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农 作物育种协同创新技术中心,培育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围绕 种业行业企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开展玉米、小麦等现代种子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及配套技术研 究,与种子企业建成了高水平专业化种子技术技能转化中心。
2、组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智 库”。为发挥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 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发展水平,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于2019年成立了集乡村振兴相 关领域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乡村振兴 研究院”,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库”和咨询服务。其次,学 校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项研究,成立研究团队。两年多来, 学校教师围绕服务河南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路径及服 务河南粮食产业、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发展开展课题研 究,发表相关论文。这些成果来自于长期的产教融合实 践,其观点和建议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重 要参考。
(四)成立“一联盟两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 内容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要将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人才培训和承担继续教育 职能。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依托种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等成立种业企业家联盟,联合行业、企业等成立农业产业化 技术服务中心和粮食高产创建“百千万”工程技术指导中 心。“一联盟两中心”服务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了学校服 务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能力。例如, 依托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中心,与企业联合实施小麦高产、 高效、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多抗高产 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等。通过项目的实 施,提高辐射和带动周边打造成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区、多抗 高产玉米新品种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增收样 板。同时积极协相关企业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实现优质 小麦、玉米生产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四专”全产业 链服务模式。
近年来,学校涉农专业教师推广示范“麦-椒”套种最 佳生产模式、袋控缓释施肥系列新技术、葡萄生态栽培技术 等,免费提供菌肥、农药机械,累计推广示范面积万余亩。 其中,校企合作“麦-椒”套种最佳生产模式推广 (2∶2), 在河南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58万亩,年亩均产值达到4243 元,亩增加产值2193.7元,扣除新增加的人力、物资成本, 亩新增纯收益858.7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9.3亿元,年均 增加经济效益 3.8 亿元。同时带动了物流信息、装卸运输、 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对拉动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作用明显。
(五)完善培育培训,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1、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乡村人才。农村“两委” 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科技人 员、农技推广人才等各类人才占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不足 6%,难以带动庞大的农村人口发展乡村大局[8] 。按照党中 央、国务院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明两年高职院 校扩招200万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 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南农业 职业学院2020年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 测、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等28个专业开 始扩大招生,2020、2021 两年共招收企业员工、基层农技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近 500人。结合扩招学员实际需求,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采取弹性学制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乡村培养“下得 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质量人才。
2、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 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作为 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河南扎实扛稳粮食安全责 任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变化,调整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重点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培训工 作,制定更为细致的社会培训工作方案,重点服务区域特色 产业发展;三是强化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性,围绕乡村产 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组织科研团队重点攻关,切实解决农 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难点问题,助推乡村人才转型 升级。
3、育训结合,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针对农村职业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办学中基础薄弱、队伍不 強、专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学校先后与郑州中牟、安阳滑 县、驻马店正阳、三门峡灵宝、商丘夏邑等地市签订了框架 协议,约定在“百万扩招”、高素质农民培训、技术服务等 方面开展合作,服务地方增产增收、产业兴旺、生态整治、 乡村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