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 理解 探究 拓展

2023-11-29周杨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拓展

周杨

[摘 要]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加强朗读、问题引导、教给方法、适度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广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运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朗读;理解;探究;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8-0051-03

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比以往版本教材中的篇目明显增多,并且由高年级提前至中年级来学习,充分凸显了编者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处的册次以及单元主题、课后练习可以发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主要是围绕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以及落实单元双线目标等方面进行编排的。为此,教师可以围绕朗读、理解、探究、拓展四个维度展开教学,把编者意图与文言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关注朗读,加强指导

统编语文教材几乎每篇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提出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可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一)发挥范读功能

教师范读对学生读好文言文具有促进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光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要注重范读,对于课文中其他难读的词句教师也要注重范读,以帮助学生习得朗读文言文的正确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抑扬顿挫之美,激发学生想读的愿望;然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最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学生很难读好,教师可以范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停顿和节奏,为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有不少多音字、通假字、生僻字,学生在初读文言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字词理解来帮助学生正音,引导学生逐步把字音读准确。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足跌没水中”“儿得活”的“没”“得”是多音字,教师需要结合文本语境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一文中,“还卒业”中的“还”字,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中“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字,学生很容易读错。教师要注重对这些特别的字进行正音,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这样,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

(三)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在文言文教学中,读好停顿是学生读好句子的基础。教师依据文言文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停顿的指导,能够为学生读通句子,读好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中“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学生在读的时候虽然能够把字音读准确,但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很难把握好,表达不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句子画出节奏,把句子的声断气连之感读出来。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学弈》一文中“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如果把握不好停顿的节奏与朗读的语气,学生的朗读就会少了应有的精彩。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层次的朗读目标,引导学生从读得生涩到读得流畅,从读得陌生到读得熟悉,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底气。

二、注重理解,教给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学生深度阅读的基础。现今的文言文教学虽然不要求像传统教学那样逐字逐词翻译,但基本的理解大意还是必要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今通古促理解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寓言、神话故事等都是根据古代的文言文改编而成的。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些故事的文言文版本展示给学生看。有了阅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会觉得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样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疑激趣:“古人是用怎样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的呢?”教师把两篇课文的文言文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出与课文对应的部分,再说说文言文在语言形式上与白话文有什么区别。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感受更加深刻。教师采取以今通古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特点的理解与认识。

(二)借助注释促理解

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旁边都配有相应的注释,教师要教给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句意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在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字词右上角的序号,并在注释中找出对应的序号进行阅读。这样能使学生明白,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结合注释来理解,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对于没有注释的字词,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者工具书来解决学习问题。

(三)通过扩词促理解

扩词理解即通过给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词义,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扩词理解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中,“而身為宋国笑”这句话中的“笑”字,经过扩词以后学生就能明白它是“嘲笑”的意思。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文中,“胤恭勤不倦”这句话中“倦”一词可扩词为“疲倦”,“家贫不常得油”中的“贫”可扩词为“贫穷”。在文言文教学中,借助扩词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是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四)联系语境促理解

语境即语言环境。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一词多义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这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接受。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与《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都有“为”字,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联系语境,学生发现《学弈》一文中的“为”是“因为”的意思,而《两小儿辩日》中的“为”是“说”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词句意思,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为学生今后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奠定基础。

三、依托教材,引导探究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双线目标或课后练习等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关注双线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主要以双线目标来组织单元结构,每个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不仅需要在普通课文中落实,还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魅力神话”,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与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神奇?你从故事中感受到了精卫的哪些精神?”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走进神话当中,对神话的神奇与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感受。需要指出的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契合语文要素的,教师可以从契合单元主题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关注文本留白

有些文言文中会有一些留白,教师针对文本的留白处,提出恰当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表达,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维品质。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课文结尾处写道:“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教学时,教师可就此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宋国人是如何嘲笑这位耕者的?想一想,写下来。”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精卫填海》一文,教师可以抓住“常衔西山之木石”这句话启发学生想象,并让学生借助“春寒料峭、烈日炎炎、秋风阵阵、北风呼啸”等词语创设情境,说说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填了多长时间,结果怎样。这样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本的主旨内涵。

(三)关注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承载着教学目标与编者的教学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质量。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厘清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对王戎善于通过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判断的人物特点有了深刻感受,走进了阅读的深处。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来启发学生思考,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关注“阅读链接”或“资料袋”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是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托“阅读链接”或者课后“资料袋”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课后“资料袋”中,为学生补充了伯牙、锺子期的相关知识以及诗人孟浩然、李白、王安石所写的与知音有关的诗句。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伯牙、锺子期友情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知音文化,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再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说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或者自己还知道哪些跟知音有关的诗句。这样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知音文化的理解。

四、适当拓展,传承文化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进行适度的教学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由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以教材为拓展点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发掘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适当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感受更加深刻。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教师如果从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角度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孔融让梨》;如果从智慧儿童的角度进行拓展,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文言博取球》的故事;如果从司马光的成长经历方面拓展,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破瓮救友》的全文。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司马光之所以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是与他博览群书脱不开关系的,从而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时可以从人文主题方面进行拓展,可以从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进行拓展,还可以从文章的内涵意蕴以及促进学生成长方面进行拓展。这样开展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以学情为拓展点

不同的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不同,想要了解的内容也不同。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学情,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时,有部分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完整版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把完整版的文章展示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梁启超及其作品的了解,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又如,教学完古典名著阅读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基于学情把文白参半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对古代汉语的语言形式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学生适当拓展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篇目众多,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将其提前编排体现了编者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注重从朗读、理解、探究、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以使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获得思维的发展,并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正武.浅谈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2(Z1):33.

[2] 刘荣华.在文言文教学中点燃思辨之光[J].小学语文教学,2022(9):13-16.

[3] 汤瑾.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J].语文建设,2022(8):36-39.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拓展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