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玩具
2023-11-29李莉
李莉
每个小孩都喜欢玩具,我和弟弟也不例外。
从小,我们俩就知道家里不富裕。做泥工的爸爸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妈妈要精打细算才能让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我们从不会对父母提出苛刻的条件,让他们为难,自然不会开口让父母给自己买玩具。
但是,我们的玩具却比许多同龄人都多。同街的小孩都喜欢来我们家玩儿玩具,这让我和弟弟在小伙伴面前很是得意。这些玩具都是爸爸给我们做的。爸爸在做泥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木工,还编过竹椅来卖,家里留有不少木工工具。他心灵手巧,几块木头、一段竹子,加上一些绳子,经过削削刨刨、敲敲打打、捆捆扎扎,就会变出筷子手枪、高跷、快板、陀螺等等,这让我和弟弟惊喜不已。如果走到郊外,没有制作玩具的常规材料,他也会信手撕上一片棕叶做个绿蚱蜢,或者扯几根狗尾草做一个小狗来让我们拎着。
玩具做好后,爸爸就耐心地教我们玩儿。筷子手枪发射纸子弹时,不要对着人,要对着前面立起的硬纸壳靶子,打倒了就算赢;刚开始练习踩高跷时,要靠墙站立才不会倒。然后,要小心地提起一边高跷,同时迈出那边的步子;打快板注意大拇指要灵活,要有节奏感;用鞭子抽陀螺时用力要得当,轻了转得不快要倒,猛了转不稳也要倒……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和弟弟在玩儿这方面成了我们那条巷子的“高人”,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最让小伙伴们羡慕的是爸爸做的“会打架的小竹人”。这是他陪我们看少儿节目时,跟着电视上的教程做的。
爸爸找来两支废弃的毛笔,把笔杆锯成长度一致的五小截。把一个小截中间靠上部分烫出两个对称的孔,这一截用来做身子,其他四截竹子用绳穿在打孔的这截上做成四肢,一个小竹人的骨骼就成形了。爸爸在头的部位贴张小圆纸片,让我在上面画上眼睛、鼻子和弯弯的嘴,那小竹人就有了笑容。
神奇的是,将连接竹人的两根绳穿过竹椅的缝隙,在下面一拉,小竹人会“啪”地站立起来,随着手的一拉一松,这小竹人能做出很多动作。爸爸做了两个小竹人,我和弟弟一人一个,之后便教我们拉着绳操作表演。我们就让小竹人表演打架,配上自创的台词,爸爸在一旁跟着设计情节。我们玩儿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们又开发了小竹人的演出类型,让它们不拘泥于武打,还上演了其他剧情。有时,它们是白雪公主和后母,白雪公主吃了后母的毒苹果,倒地而亡;有时,它们是白蛇和小青,结伴到西湖去寻找恩人;有时,它们是武松和老虎,如果是我操作老虎,剧情就毫无悬念,武松最终会战胜老虎,可如果是弟弟来操作老虎,老虎就怎么也打不死,打累了的武松只好自己倒下来“中止剧情”……我家堂屋的大门白天都是开着的,于是,我们故意在门前表演节目,成功地吸引了巷子里的小伙伴们前来观看。他们常被有趣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有时,他们也会质疑:你这是竹人,不是老虎。爸爸听后,嘴角泛起宽厚的笑容解释:“这是老虎变成的妖精,来找武松报仇来了。”这打趣的话逗得小伙伴们笑得你推我搡,左歪右倒。
不久,小伙伴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小竹人,大家就轮流表演。家里常常热热闹闹,笑声不断。
我和弟弟玩兒得最久的玩具,是风筝。儿时,每到春天,天空中就飞扬起各式各样的风筝。它们像天空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自在得很。我和弟弟总是仰起头,羡慕地看着那些风筝,心也随着风筝飞去了。
我们曾悄悄在街上问过风筝的价格,最便宜的是瓦片风筝,两元钱。那价格,对于我们家来说,也是太贵了。我们从此心照不宣,不提买风筝的事。
有一天,爸爸突然对我们说:“走,我们去买一张宣纸,我帮你们做风筝。”我和弟弟惊喜不已,蹦蹦跳跳地跟在爸爸身后出门了。
“我们做一个瓦片风筝吗?”路上,弟弟问。
“不是,我们做一个蝴蝶风筝。”爸爸豪气地说。
“哇!爸爸,您好厉害!”弟弟拍手喊道。
爸爸的脸上浮现出几分得意的笑容:“别忘了,我以前编过筐,编筐可比做风筝难多了。”
买完宣纸回到家,爸爸找来几根竹条,削薄后放在火上烘弯,绑好后糊上纸,做了一只大大的蝴蝶风筝,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爸爸还用我的蜡笔在上面涂上鲜艳的颜色,风筝便斑斓起来。我和弟弟欢喜地跳跃着,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它的飞行效果。
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一个山坡。山坡像装了鼓风机,风一阵阵地吹来,暖暖的,带着香。那里已经有十多个大人和孩子在放风筝了,因为山上风大,不必助跑,只要手拿风筝,一松手,风筝便会被拽到天上去。这时,放风筝的人只需坐在草地上,悠闲地放线收线就行了。
抬头看天上,那些风筝大多都是白色瓦片风筝,方方正正的。虽然单调,但是飞得很稳,在天上摇头摆尾的,神气得很。
我们一到那儿,就成了焦点。大家见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聚拢过来,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又得意又紧张,心怦怦直跳。
风一吹来,我松开手,风筝便飞了起来。可还没飞到半空,就重心不稳,跌了下来。
“哎呀,中看不中用。”
“做得太大了,飞不高的。”
……
在大家的惊呼声和嘲笑声中,我拾起了风筝,脸一下像着了火,羞愧得头也不敢抬。
爸爸沉稳地从我手中拿过风筝,说:“没关系,重心不稳,我修整一下。”然后,他调整了风筝下面那条长长的尾巴,再重新举起,静等风来。这次风一来,风筝像突然有了灵魂,拉扯着手中的线,“嗖”地蹿上天去,越飞越高,在蓝天上呼朋引伴,十分威风。
大家欢呼起来,有个小朋友说:“自己做的风筝真好看,街上就买不到这样漂亮的。”
听后,我心里甜甜的。
那个风筝扎得很牢,从高空飞落下多次,都没摔坏过。它陪伴了我们好几个春天。
我和弟弟常在巷子里奔跑着放风筝,“哒哒”的脚步声回荡在静寂的小巷中。风筝悬空追随着我们,如同一个忠实的小跟班。爸爸见到这一幕,眯缝着眼瞅着我们,嘴角挂着一丝笑容。
邻居见到这一幕,对我爸说:“你的本事真大,什么都会做。”
爸爸说:“以前没做过,为了娃儿学的。娃儿一晃就长大了,能满足他们的尽量满足,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嘛。”
我读初一时,老师让我们写现代诗。我写了一首《风筝》,第一小节是这样写的:“几根竹,是我的骨骼。一张纸,是我的身体。风起时,我就有了灵魂……”老师说这几句有灵气。
回家讲起这事,爸爸乐得合不拢嘴:“哟,泥匠的娃儿也能写诗了,厉害哦。”那晚,他破天荒喝了几杯酒。我知道,一向因贫穷而自卑的爸爸见到了女儿的成长,看到了希望,他高兴。
爸爸的玩具还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街上的玩具抢风头。街上有塑料做的“竹蜻蜓”,我们就有竹子做的同类产品,而且比买的飞得高。街上开始有电动小车时,我家就会出现木头小车,我和弟弟一人推一人坐,更有乐趣。当我和弟弟从电视上看到儿童游乐场时,连连惊呼,脸上有掩盖不住的羡慕。这时,爸爸豪迈地宣称:“你们也会有家庭游乐场的!”当天,我家堂屋里就悬起了一个秋千。两根粗大的绳子,系在结实的大梁上,绳子下捆着一块木板。看我们围着秋千欢呼,妈妈笑着调侃:“你爸是什么招儿都想得出。你们以后想要星星,我相信他都会做根竿给你们弄一颗下来。”我也相信。
如今,父母年过七旬,头发花白,不再为生活操劳,安享着晚年。我和弟弟已经成家立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儿女。
去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团聚一堂吃年夜饭。我和弟弟不知怎的谈起了儿时的玩具,都赞叹那时的玩具比现在的好玩儿。言谈间,满是对爸爸的谢意。
爸爸却歉意地说:“那时条件不好,买不起玩具,只有自己做。哪儿像现在的玩具,千奇百怪,多得耍不过来,委屈你们了。不过,你们也特别容易满足,一根草、一块石头都能玩儿半天,还开心得很。”
弟弟站起身走到爸爸身边,说:“爸,不是我们容易满足,而是一根草、一块石头只要经过您的手,都会变成神奇的宝贝——您太有创造力了!”
爸爸听完嘿嘿直笑。
吃饭间,我注意到,爸爸那双大手如同枯树皮,沟壑交错,还微微颤抖,心里不禁有些酸涩:哦,那些神奇的玩具,都出自这双手呢!什么时候,这手变得如此苍老了?我的眼眶不禁濕润。
泪光中,儿时的玩具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我面前,它们如同宝石,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在这些玩具的后面,那个年轻的父亲低着头,对着一块石头认真地敲打着,他又准备做什么玩具来换取孩子的笑容?那“啪啪”的敲打声穿过时空回荡在耳边,清清脆脆、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