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践行“3C”工作法促进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2023-11-29史月
史月
学会名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3 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70 个分支机构、1700多个会员单位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这些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像根脉一样植入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推动学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校和高教工作者的桥梁纽带、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的重要阵地、专家学者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各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服务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在创新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探索新时代全国社团组织发展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世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遇到诸多挑战。在教育部、外交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地开展国际交流工作。
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得到教育部、外交部、中国科协、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单位的一致肯定,多项工作成果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批示,学会与教育部有关司局建立了常态化委托研究机制。“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受到两国教育部、外交部、大使馆高度重视,被列入中巴建交70 周年庆祝活动清单。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 年开放合作品牌创建学会”。“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会议、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连续三年被收入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被列入中国科协《2022 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 重要学术会议指南》。
全面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会践行“3C”工作法,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双多边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教育组织国际共同体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出访团组等为载体,深化学术交流,发出学会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以交流(Communication)为基础。人文交流是开展合作的基础。近年来,学会坚持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多对话、多来往,有进有出,相得益彰。
一方面,学会积极“走出去”,共派出20多个出访团组,访问全球20 多个国家,与10 多个教育组织和高校达成合作共识,部分还签订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2023 年9 月,杜玉波会长率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赴约旦、比利时和瑞士访问。一是与阿拉伯大学协会共同举办“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大会,学会会长杜玉波、AArU 秘书长阿姆尔·萨拉马等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20 多所高校近百位代表参会,举行了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揭牌仪式,成员代表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与约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3 位高校校长在专题论坛上发言。二是与欧洲大学协会就举办“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联合科研等重要合作达成共识。三是与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签署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关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另一方面,学会努力“请进来”,通过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不断扩大“朋友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学术峰会,论坛年会已举办22 届,来自全球50 多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OECD 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高等教育和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话题开展深入研讨。2022 年11 月,2022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武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通过央视频等中英文平台全球公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1580 万人次。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境外嘉宾参加本次论坛年会。35 位国际组织、教育组织、国外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作报告。
2023 年7 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宇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尼娅·贾尼尼作视频致辞。学会会长杜玉波主持开幕式。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主要负责人150 多人参加论坛,来自世界36 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多位嘉宾现场参会,65 位高水平大学校长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主题作报告。会议向全球发布《北京倡议》。
2023 年9 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3 年9 月,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大会在约旦安曼举办
以合作(Cooperation)为核心。合作共赢是当今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学会坚持点面结合,主动与美国教育委员会、英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等教育机构加强交流,保持民间交往不脱钩、不断联。一是与美国教育委员会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近年举行高层会晤5 次,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共识。二是与欧洲大学协会、英国大学联盟等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举行多次高层会晤,计划开展联合研究与深度合作。三是与旅美华人院校长协会、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边合作。
以共同体(Community)为目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必须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 年以来,学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联合建立“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中巴高等教育研究院”,构建中巴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6 年来,成员高校从18 所增至119 所,涵盖了两国高水平大学。成员高校间达成谅解备忘录百余项,举行培训活动近百次,合作共建多个校际中巴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有力促进产教融通,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和首届中阿峰会上提出的重大倡议,在教育部指导下,学会与阿拉伯大学协会共建“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实施“中阿高校10+10 合作计划”;与非洲大学协会共建“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在交流机制框架下开展“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两个联盟交流机制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校际务实合作,建立高校合作集群,推动共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 年7 月,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大会在纳米比亚温得和克举办。9 月,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大会在约旦安曼举办。
积极参与国际性机制建设
在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学会积极参与国际性机制建设,以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2021 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欧洲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加拿大大学协会、印度大学协会、东盟大学协会、阿拉伯大学协会、非洲大学协会、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高等教育中心等9 个全国性或区域性教育组织共同发起“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旨在凝聚全球高等教育组织的力量,共同促进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2022 年5 月17 日,第一届全球论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学会克服困难,派团参会。各组织代表围绕高等教育国际流动、国际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机构自治和学术自由三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一致同意发布《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新闻声明》。会上,杜玉波会长以《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促进高校平等合作》为题作视频发言,张大良副会长以《携手应对挑战,共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体》为题提交书面发言,学术委员会委员别敦荣教授以《创建大学国际合作的全球治理机制》为题作现场发言。三份发言得到各组织代表的一致赞同和高度肯定。并且,学会成功争取到2024 年全球论坛轮值主席职务和主办权。此行,学会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了中外学术对话,扩大了学会国际影响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
2023 年9 月4—5 日,第二届“全球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由东盟大学网络主办、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承办,学会会长杜玉波以视频方式出席。与会人员围绕“全球论坛”的宗旨发出集体声音,通过联合声明和行动推动区域和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会议发布《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新闻声明》,举办轮值主席交接仪式,学会正式担任2024 年轮值主席。
/ 经验启示/
服务国家重大外交战略,重在坚持政治高站位。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国家重大外交战略和外交行动等要务开展服务工作,政治站位高,工作底气足。在教育部国际司支持下,充分发挥学术社团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学会有选择地“请进来”、有章法地“走出去”、有目标地“深参与”,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形成了开放办会的新格局。
构建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社团学术优势。学会分支机构多,专家力量雄厚,学会充分调动、发挥学术社团网络组织优势,有力地推动与国外组织和高校的合作,加快了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提升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加强媒体宣传是重要途径。学会建立了多维的、立体的媒体宣传矩阵,通过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国内外主流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及时报道各项重要活动,特别是重要外事活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大大提升了学会外事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