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换代跨越战略机遇
2023-11-29段永利
文/本刊记者 段永利
汪宏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机器人正好符合这个特征,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又是加速各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助力器,融入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是衡量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也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载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53.1万台,我国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也持续快速发展,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定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也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利润扩展,稳定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推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汪宏说。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哪些特色呢?
汪宏明确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稳”。我国机器人产业韧性稳定向好,2022年国内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645.8万台。今年上半年我们有效应对了各类风险挑战,推动机器人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2.2万套,同比增长了5.4%;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53万套,同比增长了9.6%。
二是“新”。“我们的创新产品不断地涌现,机器人功能性能日益完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取得突破”。汪宏举例说,在船舶领域中,因其焊接产品的体积大、厚度大的特点,成为行业痛点和技术难点。如今,爬地焊接机器人把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它可实现自动巡测、实时跟踪,使得船舶焊接的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中国空间站的大小机械臂也已成功精准配合神舟十五号,协助目前在太空的航天员顺利完成了舱外各种操作任务;“洞察”号自主水下机器人也完成了5100米的海底测试和长距离执行深海资源光学探查任务。
三是“广”。机器人运用广度加速扩展,据2021年数据统计,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22台,是10年前的约13倍,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首次超过美国,在全球排名第五。焊接、喷涂等领域的自主工业机器人广泛渗透到新能源汽车、光伏制造、锂电池制造等新兴行业;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健康、建筑、养老等产业已成规模,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好帮手”;特种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应急救援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科学家和救援队的“好伙伴”。尤其在极端降雨的天气情况下,有不少特种机器人派上了用场,相信日后应用场景也会越来广阔。
四是“优”。我国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目前机器人领域的国家标准已发布了127项,共发放中国机器人认证证书528张,机器人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农业、医疗、矿山、公安等部门确立了“机器人+”应用协同推进方针,助力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能矿山、智慧公安快速发展,推动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发布一系列的机器人方向政策,政策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基础性不足、高端产品性能不完善、应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2023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如何完善新阶段政策措施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汪宏说,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就联合17个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升创新驱动能级,谋划推动链式发展,以“机器人+”应用行动为助手,通过以下三项措施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了构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机器人企业共同来参与机器人的科学技术攻关,共同开发先进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其次是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持续推动强链固链稳链,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今年将在“链主”企业的布局、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最后是深入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聚焦典型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机器人产品创新、应用验证、试点示范和推广服务,以规模化的运用带动机器人的整机和零部件的系统升级。
正是一次次产业的升级、技术的革新,才让机器人从笨拙迟钝到学会判断,从机械重复到拥有感知,在交互体验中变得更加灵活,在算法语言中变得更加智能。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亟须加速迈向技术“从有到优”、产业“由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