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2023-11-29张珀滔覃慧萍
张珀滔 覃慧萍
“三全育人”背景下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张珀滔 覃慧萍
(广西医科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文章旨在充分挖掘健身气功课程教育思政元素,发挥其以体育心、以文载心的价值功能,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定位进行审视,对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素养,强化育人保障;将健身气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等具体行动路径,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全育人”;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医科院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健身气功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机结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背景下医科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健身气功课程思政的价值定位,健身气功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医学思想,这些思想与医学生素质要求密切相关。学生应该具备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提高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健身气功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些都是医学生必备的素质,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在医科院校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思政,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 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发挥“三全育人”优势,坚定医学生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医科大学266名健身气功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挖掘健身气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出发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探索转型的方向、转型的途径。首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凝练出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健身气功思政元素基本内容与特征、健身气功思政元素的传播与结构、健身气功思政元素的组织形式、健身气功思政元素实践路径等。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了解当前医学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收集有关本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整理和总结这些文章中有效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本文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中得出客观结论,收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分析思政元素融入健身气功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
1.2.3 访谈法
通过访谈法,对医科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分析,结合经典成功案例,提出可行的对策。
2 结果和分析
2.1 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表1 266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调查结果
据表1所示,有59.77%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思政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表明将健身气功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健身气功的理念和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24.06%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效果一般,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或者是因为健身气功课程本身的内容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健身气功教学中包括功法与传统理论等内容的传授,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中医导引、吐纳等活动为手段,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来进行身心健康调节,使学生明白练习健身气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是否有必要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表2 266人在是否有必要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
据表2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有77.07%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的,这表明在医科院校中,通过挖掘健身气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为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的素材,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全育人”背景下,医科院校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健身气功课程作为一门以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于部分医科院校在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实践不深入等问题,教师对“三全育人”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全部,课程思政只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一些教师缺乏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应该高度重视“三全育人”的概念,深入理解并落实“三全育人”的思想,以此来促进“三全育人”的实施,从而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4]。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健身气功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重要性,把健身气功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育人效果。
表3 266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调查结果
据表3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有93.23%的学生表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表明健身气功课程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95.86%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表明健身气功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75.56%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培养了良好的社会人格,表明健身气功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和社交技能;80.83%的学生表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表明健身气功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5.94%的学生认为在健身气功课程中培养了相互团结、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具有很好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健身气功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其育人功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会人格、道德价值观念、团结互助精神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热爱,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政治意识的培养,对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理念教育意义深远。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开展,但是各地高校在健身气功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力度还不够。目前健身气功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身气功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等其他方面,而对于健身气功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3.1.1 文化冲击,舍本求末
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民族深刻而持久的力量源泉。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体育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体育的身体范式差异比较明显,西方体育强调“动”,突破生理极限(运动负荷和强度),追求动作的极致化,注重“力与美”的身形塑造,导致身心分离;而中国传统体育则强调“静”的意识状态,强调心静体动,追求适度平衡和和谐,以及身心的统一,以达到身心的和谐,重视自我修养,让身心和谐统一。随着西方体育教学程式化的融合和内化,中国传统健身气功课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唯身体论”的导向被过度强调,而“直觉、取象、辩证、经学”则更加注重表面形式,阻碍了其思想政治价值的发挥[2]。
3.1.2 目标导向偏差,导致身心分离
“身心一体”提倡的健身气功与其他体育项目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调气练意,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1]。健身气功不仅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在健身气功的练习中,需要通过呼吸、动作、意念等方式来调和身心,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健身气功是一种非常全面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
对于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应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是仅仅以强筋骨的身体目标为主,而是要将“意”与“气”的内在体验融合在一起,以身观复的功效诠释,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调节等多个方面。同时,健身气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演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身气功的内涵。以及多种维度的教学目标,以达到本真的教学效果。
3.1.3 内容结构失衡,重术轻育
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由技入道”的一种身体修行,更是“浅尝辄止”的一种精神追求。由于缺乏“真空”的指导,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健身气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取向、人际交往、道德规范等,无法真正实现参与者的意识与行动的一致贯通,进而影响了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3]。
3.2 建议
3.2.1 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多元评价体系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结果性的量化指标。(1)认知:教师应该通过诊断性评价来明确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改进和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能力、情感表现、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信息。(2)合作:通过形成性评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自我表现,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合作效率,营造一个信任、公正、和谐的教育环境,提升他们的自信,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3)发展: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如意识、行为、礼仪和规范,以及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并把握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思想的变化,给予鼓励和实效性的引导。(4)反思:通过总结性评价,以“知其所以然”为目标导向,结合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合作互动、思维创新、仁爱表现等主观性评价,促进反思与改进,并将其纳入“学而思”的成绩评定体系,以提升“学而思”的学习动力[5]。
3.2.2 提升教师素养,强化育人保障
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学生的源泉。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交互密切相关,决定着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推动课程思想建设的实际保障。(1)提升专业知识:通过赛事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深入理解和把握形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化内涵的哲学思想、辩证思维、道德精神和审美思想,即从形而知意;同时,利用专业培训渠道,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在学习互动中构建养生、健身文化理论体系,并将“五育”的知识技能深度融合。(2)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定期的课堂实践和校本研讨,加强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执行、课堂管理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3)提升专业素养:重新审视育人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3.2.3 将健身气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健身气功具有健身、怡情、益智等作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还能防治疾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医科院校可以将健身气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教学中发挥健身气功的积极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健身气功课是实施医科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健身气功课中去,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讲解“望闻问切”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医治病“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含义;在讲解“五运六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医学理论在古代的应用;在讲解“三才五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阴阳五行均是平衡协调、有生有化、无生无灭等。通过健身气功的练习过程,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6]。
3.2.4 实践育人促进校园传统文化传播
(1)竞赛引导:以校园体育文化节武术、健身比赛为基点,形成课内外一体化赛事育人模式。通常的形式是课内课外分组竞赛,其特点是组织形式灵活,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尝试、团结友善、乐观豁达、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的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加深其对社会认识,促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提升。
(2)开展健身气功的创意文化知识比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健身气功这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丰富高校传统养生文化底蕴,营造传统养生的文化氛围。
(3)完善教学资源,持续构建公共体育思政课程线上资源库,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由“传统单线”走向“双线混融”。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更全面的体育思政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可以让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各大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健身气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健身气功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能够促进健身气功课程改革和创新。医科院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对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医科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之一,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渠道。因此,以“立德树人”基本定位为指导,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内涵,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学校思政教学要求,并且还能丰富学校体医融合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张鑫,许晓琴,钱红军.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J].武术研究,2023,8(1):90-93.
[2]张晓凡,陈德良.“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1,49(4):154-156.
[3]李颖.浅谈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30+42.
[4]赵军.“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44+52.
[5]钟世潋,张洪冲.“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J].江苏高职教育,2022,22(4):14-20.
[6]杨岩涛,肖梦武,朱红英,等.“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3):102-104.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Fitness Qigo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aspects Education
ZHANG Potao, eta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健身气功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项目编号:2023B03。
张珀滔(1992—),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健康教育。
覃慧萍(1993—),学士,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健康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