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寻乌调查》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2023-11-29刘贤伍

求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寻乌调研解决问题

刘贤伍

《寻乌调查》是90 多年前,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省寻邬县(今寻乌县)经过高密度、全方位、系统化的社会调查之后写成的一篇调查报告。这篇调查报告全文共5章39节,8万余字,对寻乌的人口结构、商业状况、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分析,对于解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诸多实际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这部光辉典范中所沉淀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所蕴含的思想作风和问题意识,所体现出的调研方法和科学精神,对新时代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镜鉴意义。

一、树立“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三种作风,坚持亲力亲为搞好调查研究

做好调查研究,作风是关键。在寻乌连续开展的20 多天实地调查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亲眼看”的调研作风和调查态度,坚持深入商店、集市、小作坊以及田间地头,和店家、作坊主、农民等面对面交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实资料;始终坚持“亲耳听”,坚持“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获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信息和材料;始终坚持“亲手写”,坚持“我的文件都是自己写的”,确保了寻乌调查的详细准确,目的就是“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毛泽东在寻乌“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亲力亲为搞调查的历史成功经验给党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为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提供了历史镜鉴。

调查研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新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我们党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牢固树立“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广泛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找到真实答案。一要树立“亲眼看”好作风,脚踏实地搞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脚步下移、身子下沉,去看基层、去看群众,去看先进、去看后进,去解剖麻雀、去掌握全局,找到问题的根源,研究发展的思路,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科学作出推动创新发展的正确决策。二要强化“亲耳听”好态度,扎实谦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耐心倾听,让受访者畅所欲言,把真话说出来,把实情倒出来;做到静心倾听,要听正话、真话、实话,还要听牢骚话、刺耳话、讽刺话,听取真意见、找出真问题、掌握真本领;做到用心倾听,听工作问题、听服务问题、听发展问题,听出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三要养成“亲手写”好习惯,亲力亲为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养成“亲手写”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变得更加缜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增强“直面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三种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搞好调查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关键抓手。总览《寻乌调查》,“直面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贯彻寻乌调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寻乌调查研究的一根主线。面对红军往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始终坚持敢于“直面问题”,在寻乌开展了“最大规模”“最细致”的社会调查,积极主动探索中国土地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不回避问题,“找准问题”直奔主题去调查去探索,向社会寻解答、向实践要答案;始终坚持有效“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深入寻乌全面开展调查研究,找到了最终解决红军向何处去这个重大革命问题的现实依据,找到了解决红军依靠对象问题的答案,找到了解决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有效办法。

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领导干部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在实际调查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直面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三种意识,在深入调研中找准问题、破解难题、开创新局。一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要敢于勇于下基层、赴一线,深入调研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调研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调研人民群众所面临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二要善于“找准问题”寻良策。调研中要找出哪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找出哪些是共性问题、焦点问题;找出哪些是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找准这些问题,分清轻重缓急、难易主次,才能牢牢牵住问题的“牛鼻子”,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三要着力“解决问题”促发展。要在调查求证的基础上,经过交换、比较、反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调研成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做真做实做深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实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三、强化“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尊重群众”三种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

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生动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提供了范本。在寻乌,毛泽东从农民、秀才、税收统计员等人那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而且还从那些人中了解到了“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各类商铺经营品种、收入”等情况;在田间地头,毛泽东得出了“最得多数群众拥护的”等结论;在行业、店铺、货场、圩场,毛泽东找到了解决“城市平民和商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策略始终模糊”问题。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毛泽东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必须是恭谨勤劳”的态度,以“我的可敬爱的先生”的情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必然结果。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和甘当群众小学生的寻乌调查精神,是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应该珍惜和大力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寻乌调查》所遵循的“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的调研作风和调研方法,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开展调查工作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历史镜鉴和现实启示。一要始终树立调查研究“依靠群众”的思想观念。要甘当调查者,深入工厂、店铺和田间地头,和群众见上面拉上手打成一片。切勿摆“官老爷”姿态、搞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脱离事实,忽悠了群众,也糊弄了自己,丢掉了领导干部应有的好作风,也丢掉了党百年来形成的好传统。二要始终秉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思想作风。要做到深入社区、深入村庄、深入生活,去获得在办公室无法听到、无法看到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数据,找到科学应对各种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和新对策。三要始终强化“尊重群众”的思想意识。要继续弘扬尊重群众、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调查方法,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对待群众,把群众当作可敬的先生、尊敬的老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

四、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三种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搞好调查研究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毛泽东寻乌调查的鲜明特质和精神标识,贯穿于寻乌调查的始终,为其获取大量翔实材料和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不唯上”,认为“盲目地表面上完成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对上级怠工的最妙方法”。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找到了许多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找到了解决土地革命时期一系列问题的正确办法。始终坚持“不唯书”,认为并不是“上了书的就是对的”,革命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本本”同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找到了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始终坚持“只唯实”,详细记录了170 多种商品,特别是在对94 家手工业店铺、47 家商店各自经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毛泽东得出手工业者及其商人均为弱势群体,他们大部分具有革命性的判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寻乌调查“只唯实”的精神。

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应从《寻乌调查》中汲取宝贵经验,传承并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继续强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真务实精神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一要做到“不唯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寻乌调查“不唯上”的精神告诉新时代的广大领导干部,若盲从迷信权威或成功经验等,不深入调查研究,不顾实际情况蛮干,则会陷入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陷阱”。同时“不唯上”精神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上级指示时,要做到既能吃透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又能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搞好调研、摸清情况,把对中央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统一起来,使中央决策和上级指示富有创造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做到“不唯书”,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要大力弘扬“不唯书”的思想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到调查实践中,用调查实践经验丰富和完善工作决策。三要做到“只唯实”,坚持求真务实搞好调查研究。大力弘扬“只唯实”精神,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做到“求真”,把真实情况看全,把实际问题看清,尤其是对事关全局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做到“求实”,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深入生活,去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做到“求深”,深入矛盾最集中、困难最突出的地区、部门或行业中去调查,把情况摸透,把症结分析透,找到解决焦点堵点痛点难点的新办法新对策新举措。

猜你喜欢

寻乌调研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张子炀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寻乌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