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敦煌的星星
2023-11-28李玉洁
李玉洁
“红领巾”学党史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长城、大运河、石窟寺、贝叶经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有效实施,考古队伍快速发展壮大。近年来,各地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近3000项,项目数量与工作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
前不久,璀璨星空中有了一颗被命名为“樊锦诗星”的小行星,这是“敦煌女儿”的名字,她用大半辈子守望着茫茫大漠中的石窟文化。
飞沙走石,无水断电,信息闭塞……1963年,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毅然来到曾经的实习地敦煌工作,这一来就是60年。艰苦的生活没有逼退她,无尽的困难没有打败她。
敦煌石窟洞窟结构复杂、壁画内容庞杂,为其编写考古报告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没把考古报告做好,我这辈子到敦煌干什么来了?”樊锦诗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走遍735个大小洞窟,看遍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余尊彩塑。报告不知从哪个洞窟做起,她提出了突破性的方法;报告难以详尽、准确地呈现,她则倾注极致的静心与细致。2011年,樊锦诗与团队合作完成的第一卷考古报告正式出版。国学大师、敦煌大家饶宗颐先生评价这份考古报告:“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佩服之至。”
对于莫高窟的保护和弘扬,樊锦诗一直坚持先进做法与石窟实际相结合。“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既要避免游客过多给洞窟带来的影响,又要兼顾游客的参观体验,她费尽心血调查研究,顶住一次次压力,构建了“数字敦煌”,让敦煌文物得以永久保存,永久利用。
樊锦诗曾说:“守护莫高窟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高尚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事业。”正是源于对事业的这份坚守,樊锦诗如星星般静靜守望着属于她的热爱,也照亮了一代代学者前行的道路。
少年说
在我看来,樊锦诗奶奶是一位“女战士”!条件艰苦,她没有半句怨言;遇到困难,她从不退缩;选择一事,她坚持了一生。勇敢、坚韧、智慧、甘于奉献……从樊锦诗奶奶的身上,我汲取到了许多追梦的力量。
吴欣潼(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