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11-28

医学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布比卡因苏醒

叶 芸

(德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德兴 334200)

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剖宫产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是临床难产、挽救胎儿和产妇生命的有效手段[1]。产妇麻醉方式与胎儿血氧供密切相关,临床给药剂量的科学选择至关重要[2]。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常用麻醉方式,具有麻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3,4]。但目前临床关于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的应用剂量无统一标准,如何科学合理选择需进一步探究证实[5]。本研究结合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60 例产妇临床资料,探究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德兴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6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布比卡因使用剂量分为A 组(6 mg)、B 组(7.5 mg)、C 组(10 mg),每组20 例。A 组年龄20~38 岁,平均年龄(30.12±2.45)岁;孕周36~39 周,平均孕周(36.70±0.24)周。B 组年龄21~37 岁,平均年龄(30.45±1.98)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7.44±0.31)周。C 组年龄22~39 岁,平均年龄(31.02±2.34)岁;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7.13±0.28)周。三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剖宫产指征[6];②均无凝血功能障碍[7];③均无研究药物过敏者[8]。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并发症者[9];②合并麻醉禁忌证者[10];③合并剖宫产史者。

1.3 方法 三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于L2~3间隙进行腰麻穿刺,采用26 G 针插入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流出顺畅时按0.2 ml/s 的注药速率向头侧推注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规格:5 ml∶37.5 mg),A 组、B 组、C 组分别注射6 mg(1.2ml)、7.5 mg(1.5 ml)、10 mg(1.8 ml),注药结束后在硬膜外留置导管,然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针刺法测试疼痛消失阻滞平面,三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于L3~4间隙进行腰麻穿刺,采用26 G 针插入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流出顺畅时按0.2 ml/s 的注药速率向头侧推注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A 组、B 组、C 组分别注射6 mg(1.2 ml)、7.5 mg(1.5 ml)、10 mg(1.8 ml),注药结束后在硬膜外留置导管,然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针刺法测试疼痛消失阻滞平面,麻醉平面未达满意者,三组于腰麻后10 min经硬膜外每隔5 min 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 ml,直到麻醉平面达到T8停止硬膜外给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麻醉效果、麻醉临床手术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新生儿Apgar 评分、产妇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

1.4.1 麻醉效果[11,12]优:肌松、镇痛良好,无牵拉反应;良:肌松、镇痛一般,牵拉反应可忍受;差:肌松、镇痛较差,存在明显牵拉反应,需要静脉辅助给药。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2 新生儿Apgar 评分 采用Apgar 量表评定[13],<4 分为重度窒息,4~6 分为轻度窒息,7~10 分为正常。

1.4.3 疼痛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4],依据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依次记为0、1~3、4~6、7~10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度越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 B 组、C 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 组(P<0.05),但B 组与C 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三组麻醉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A 组、B 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C 组,苏醒时间短于C 组(P<0.05),且B 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 组(P<0.05),而B 组苏醒时间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麻醉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min)

表2 三组麻醉临床手术指标比较(±s,min)

2.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三组麻醉后MAP、HR 均低于麻醉前,但A 组、B 组MAP、HR 均高于C组(P<0.05),而B 组与A 组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4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和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比较 B 组、A 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高于C 组(P<0.05),而B 组与A 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B 组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低于A 组(P<0.05),而C 组与B 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和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和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比较(±s,分)

2.5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 组(P<0.05),而B 组与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对麻醉要求较高,而腰硬联合麻醉可良好保留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优点,在剖宫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5,16]。布比卡因是该麻醉方式的常用药物,但是其剂量的选择尚存在争议。尤其是部分产妇,剂量选择不合理,麻醉后可能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以及影响新生儿Apgar 评分[17]。因此,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麻醉用药麻剂密切相关。故,科学合理选择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C 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P<0.05),但B 组与C 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剂量(6、7.5、10 mg)布比卡因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均可获得一定麻醉效果,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麻醉效果趋于更优。但7.5 mg 和10 mg 给药剂量可获得相似的麻醉效果。因此,遵循小剂量给药的原则,临床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7.5 mg 布比卡因为最佳剂量。因布比卡因通过蛛网膜下腔给药,可通过压迫作用,使药物快速扩散,改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的限制性,故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也可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18]。同时研究显示,A 组、B 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C 组,苏醒时间短于C 组(P<0.05),且B 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 组(P<0.05),B 组苏醒时间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布比卡因剂量越低,麻醉起效时间越短,但苏醒时间也越长。对此,以上3 种给药剂量中,选择7.5 mg 布比卡因剂量可实现与6 mg 布比卡因剂量基本相似的麻醉起效时间,且可缩短10 mg 给药剂量苏醒时间。因此,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剂量较高会延长苏醒时间,增加麻醉风险。所以,临床选择7.5 mg 布比卡因既可获得满意的苏醒时间,而且可获得较理想的麻醉起效时间。三组麻醉后MAP、HR 均低于麻醉前,但A 组、B 组MAP、HR 均高于C 组(P<0.05),而B组与A 组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7.5 mg 布比卡因剂量对MAP、HR 影响较小,可维持相对血液流变学稳定,该结论与刘孟蓓[19]的研究结果相似。6 mg 和7.5 mg 布比卡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基本相似,且影响小于10 mg 剂量,而选择7.5 mg 布比卡因进行腰麻能相对快速达到手术要求,可避免硬膜外追加药物增加麻醉平面,从而延长苏醒时间。B 组、A 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高于C 组(P<0.05),但B 组与A 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B 组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低于A 组(P<0.05),但C 组与B 组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对新生儿1 min Apgar 评分、产妇术后24 h VAS 评分具有一定的影响,但7.5 mg 布比卡因剂量对Apgar 评分影响较小,且可降低产妇疼痛评分,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因布比卡因局麻药量减少,能够使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剂量减少,进而减小对血流动力指标的影响,从而减小或避免对新生儿血氧供的影响。分析认为,与6 mg 布比卡因剂量比较,大剂量布比卡因会因为药物代谢影响,镇痛效果相对较长,从而延长药物在机体内的麻醉控制,进而减弱产妇术后疼痛[20]。此外,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 组(P<0.05),但B 组与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布比卡因应用剂量越小,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但7.5 mg 布比卡因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6 mg布比卡因剂量无差异,应用安全性基本相同。因此,7.5 mg 布比卡因可作为最佳剂量。

综上所述,7.5 mg 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新生儿Apgar 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苏醒时间较短,还能降低产后24 h 疼痛评分。

猜你喜欢

布比卡因苏醒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