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2023-11-28孙倩倩赵斐田丽
孙倩倩,赵斐,田丽
(1.日照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人民医院医保办,山东日照 2768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由颈神经根受压引起,患者以上肢放射性疼痛、乏力等为典型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肌肉萎缩情况,极大影响生活、工作[1]。西医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颈椎牵引、药物治疗等,该疗法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欠佳,临床仍需联合其他方式治疗,以加快患者病情改善[2]。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肩颈痛”范畴,发病原因与肝肾亏虚、湿邪侵袭、劳损等相关。温针灸由针刺、艾灸结合而成,即留针期间,将艾条套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传导热力,以达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之效[3]。中药熏蒸利用温热效应刺激穴位,促使药力渗透到皮肤中,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 年1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8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无感染性疾病。排除标准:既往实施过颈椎手术者;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者;合并精神障碍者,无法沟通;合并肝、肾器官功能损害者;合并其他脊柱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牵引治疗:患者端坐,佩戴枕颌牵引套,调整坐位屈度,针对颈部生理曲线变浅患者,颈椎向前微屈10~15°牵引; 针对颈部生理曲线反张患者,垂直牵引,牵引质量为7~15 kg,最大牵引力度需≤患者体质量的20%,以患者耐受为宜。 牵引时间20~30 min/次,2 次/d。 持续治疗1 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具体如下。(1)温针灸。取穴:颈阿是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风池穴。 俯卧于治疗床,促使颈部充分暴露,进行常规消毒,针刺颈夹脊穴、颈阿是穴、风池穴时应用1.5 寸毫针, 得气后将其留置在适宜深度内,针刺大椎穴时应用2 寸毫针直刺,进入皮肤时针尖略向上倾斜,刺入深度1~1.5 寸。 于针柄上套入多个艾条,长度2~3 cm,点燃后灸疗。 1 次/d,0.5 h/次,持续治疗1 个月。(2)中药熏蒸。熏蒸药物:三七15 g、延胡索15 g、川芎15 g、紫草10 g、伸筋草10 g、桂枝10 g、葛根10 g、路路通10 g、千年健10 g、红花10 g、乳香10 g、没药10 g,酌情加减。 采用智能熏蒸仪(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食药监械20112260375号,型号:LXZ-200S),用布袋包好上述剂量药物,治疗前放入熏蒸舱药盒内。 患者仰卧于熏蒸舱内,暴露颈肩部、双上肢,冒出热气后,将蒸汽喷口对准颈肩部、双上肢,距离30 cm。 1 次/d,30 min/次,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症状: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评分0~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剧烈,影响睡眠。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2)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采用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北京中西远达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260063,型号:JQY-IB)检测患者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右旋、左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度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5.86±0.21 6.02±0.24 0.502 0.617 2.58±0.15 1.32±0.13 6.126 0.000 29.280 30.420 0.000 0.000
2.2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前屈治疗前治疗后后伸治疗前治疗后左屈治疗前治疗后31.02±4.31 31.56±5.96 0.726 0.470 37.74±3.63*43.32±3.43*11.161 0.000 33.16±3.96 33.32±5.10 0.163 0.871 39.16±1.88*45.20±2.81*11.715 0.000 31.56±2.94 31.23±3.40 0.481 0.632 39.60±2.18*43.23±2.63*6.968 0.000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右屈治疗前治疗后左旋治疗前治疗后右旋治疗前治疗后31.81±2.82 31.49±3.14 0.497 0.620 39.74±1.63*43.95±2.39*14.505 0.000 55.46±3.98 55.65±4.03 0.328 0.744 64.60±3.61*74.02±3.23*12.752 0.000 57.60±3.15 57.46±3.51 0.295 0.768 66.09±3.74*74.51±3.58*16.256 0.000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由颈椎病肌肉组织长期劳损引起,患者肌肉痉挛、颈椎稳定能力失衡,并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严重者会出现感觉丧失等,影响日常生活[6]。牵引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式, 可恢复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缓解肌肉痉挛,以有效抑制颈椎退行性病变,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促进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联合仍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祖国医学认为, 颈椎病病机为颈部脉络气血不通,致“气滞血凝”,此外,若颈部遭受创伤,亦会使经络受损,气血阻痹,瘀血内结发病,治疗需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颈椎活动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联合采用温针灸与中药熏蒸治疗对减轻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效果显著。其原因为温针灸取穴颈夹脊穴、颈阿是穴、风池穴、大椎穴,其中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针刺可舒经活络;颈阿是穴可舒经活血、行气止痛;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可通经活络、除湿祛风;大椎穴属督脉,可清热解表、截疟止痛。 诸穴配伍,可达疏通经脉、解表散寒、活血止痛等效,而在针刺基础上施以艾灸法,利用艾条热力可进一步加强针法活血通络、驱寒除湿作用[8]。中药熏蒸法指利用药物煎煮后蒸汽, 直接作用于患处,促使皮温升高,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达到舒经活络、止痛作用;同时,蒸汽热力能够充分打开患处毛孔,利于药物渗透到患处组织内,直达病所,发挥药效[9]。 本研究所用熏蒸药物包括三七、紫草、川芎、葛根、桂枝、千年健、红花、没药等,其中三七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紫草可清热凉血、活血;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伸筋草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葛根可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路路通可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桂枝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千年健可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乳香可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没药可活血止痛、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活血定痛、调整气血之效。 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可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双重效用,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