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28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我省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总目标,始终扛稳为全国生猪市场稳产保供“作贡献”的政治担当,压紧压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加强生产监测、定点联系和指导服务,生猪产能保持稳定,家禽产业做大做强,牛羊扩群增量成效显著,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稳定利益链接机制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中小养殖户、贫困户融入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带动的全省合作养猪户927 户,其中脱贫户41 户,户均存栏993 头,户均增收12 万元;江西胜龙牛业有限公司通过入股分红、“三合作六统一”领养模式,帮助近4000 余户农户养牛增收致富,其中巩固脱贫贫困户1098 户;三王牧业有限公司按照“农户+银行+企业”模式为60户贫困户提供养羊担保贷款及养殖技术服务,还安排了120 户贫困群众到公司就业,每人每年工资3万元;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带动农户1940 户,带动农户增收10036 万元,其中巩固脱贫人口29 人,户均增收51731 元。
畜牧业生产力增强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到养殖、饲料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我省是全国畜牧业主产省,畜禽生产稳中有进,为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应、促进乡村振兴、稳定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 年肉类总产量360 万吨,同比增长4.7%,位居全国第12 位;禽蛋产量68.4 万吨,同比增长9.2%,位居全国第13 位,满足了居民“菜篮子”多元化需求。全省饲料工业总产值447.9 亿元,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0 亿元。年调出生猪1000 万头以上、家禽6000 万羽左右、牛羊50 万头以上、禽蛋20 多万吨,其中生猪净调出量稳居全国前列,供港活猪位居内地省份第二位。
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 发挥产业致富作用
我省建立生猪基本产能保护制度,公布901 家国家级、省级产能调控基地,出台系列产能调控措施,实施引种补贴、母猪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有效应对了猪价大幅波动。2022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730.1万头,同比增长2.8%,其中能繁母猪170 万头,同比增长5.1%,处于产能调控合理区域。2022 年全省生猪出栏3064.6 万头,同比增长5.3%,生猪存、出栏量均位居全国第10 位。外调生猪950 万头,净调出量保持全国前列,持续作出“江西贡献”。省政府将支持生猪政策“一揽子”导入牛羊、家禽产业,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了“四梁八柱”政策体系。牛羊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肉牛政策性保险,大力实施赣中南优质肉牛产业集群、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等项目,2022年全省牛出栏147.3 万头,同比增长0.5%,位居全国第15 位;羊出栏186.8 万只,同比增长8.9%,位居全国第24 位。家禽产业快速发展。蛋鸡饲养规模大幅增长,上高富硒禽蛋、资溪白羽肉鸡等特色养殖基地快速发展。2022 年,全省家禽出栏5.93 亿只,同比增长2.7%,位居全国第12 位。
壮大特色产业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牛羊十条”“家禽八条”高质量发展意见,做强赣中南肉牛、江西地方鸡产业集群,促进牛羊产业增量提质,因地制宜发展蜂、乳肉兼用牛等特色养殖,壮大主产县特色产业,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础。截至2022 年底,全省有帮扶带动功能的生猪、牛、羊、家禽规模分别达143.25 万头、16.05 万头、15.60 万头和4275.21 万羽,带动脱贫户24.79 万户,带动脱贫人口82.94 万人次。
发挥“龙头企业”纽带作用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我省将畜牧业纳入绿色食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引进和培育了双胞胎、温氏、加大、新希望、傲农等多个全产业链企业。大力培育本土畜牧产业,阳光乳业上市实现我省草食畜上市企业零突破,目前全省畜牧业上市企业达到4 家。鼓励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中小养殖户、贫困户融入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全程服务、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同时,不断培育畜产品加工产业,一批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2022 年,新建标准化生猪屠宰企业15 家,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生猪屠宰示范企业4 家、省级标准化生猪屠宰示范企业14 家,新增现代化生猪屠宰产能620 万头,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产能大幅提升。
激活“科技”“改革”“绿色”三大引擎 助力畜牧业提质增效
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养殖场开展集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标准化改造,推进智慧牧场建设,畜禽养殖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企业和先进产能比重进一步提升,累计创建标准化示范场1035 家。全省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突破80%,生猪规模化率达85.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 个百分点,继续处于第一方阵。
坚持畜牧业绿色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项目推动、示范引领、联合监管、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节水器、高床漏粪、自动清粪、生物发酵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省超过6000家规模猪场完成了碗式饮水改造,推广漏缝地板达1800 万平方米,生物发酵床超600 万平方米。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汇编典型案例70 例,因地制宜推广“畜-沼-果(菜、苗木、水稻、牧草)”、第三方集中处理等模式。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99%。我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多次获“优秀”等次,吉安市生猪生态循环养殖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2022 年11 月,我省在全国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通过农民日报向全国推介。实施规范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对2022 年1563 家规模化养殖场减抗行动评价,新增2153 家规模化养殖场为减抗实施对象,有序对38 家省级减抗养殖场进行达标评价,对7 家国家减抗达标养殖场、5 家省级减抗达标场进行再评价。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安排开展饲料产品质量监测200 批次,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风险监测400 批次,部署全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清理行动、饲料标签专项检查等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绿色生态畜牧业品牌进一步打响。搭建跨省合作平台,加强产销对接,支持赣州、抚州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将优质畜产品供港供澳、直通大湾区。先后举办品牌蛋高峰论坛、崇仁麻鸡美食文化旅游活动、“国民好蜜-第六届蜂蜜感官品质大赛”等展示展销、品牌推广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江西畜牧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强化四大保障建设 全面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积极发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生猪稳产保供稳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工作部署、调度督导、现场指导、约谈通报等工作,形成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强化金融保障。创新信贷产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了“银行+政府(担保)+生猪企业”“银行+龙头企业+养殖户”供应链金融、畜禽洁养贷、生猪活体抵押、“保险+期货”等融资模式。2022 年,江西辖内银行业机构生猪产业贷款余额390.4 亿元,同比增长8%,余额户数4.23 万户,增加4535 户。推动生猪“保险+期货”试点,2022 年保费规模达2831 万元,保障生猪38 万头,惠及养殖场1500 余家。
强化队伍保障。以充实技术力量、提高基层基础能力为途径,积极推动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编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补齐基层体系短板,全面推进全省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机构设置方面,5 个设区市单独设有承担动物疫病防控职责的事业单位,6 个设区市明确事业单位内设股室承担。
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动规范性文件制定,开展动物防疫和畜禽屠宰地方立法调研,加强调研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目前《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已完成起草修订稿初稿。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各地开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线下政务服务窗口及线上“不见面审批”等方式,积极推进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试点。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谱写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增强生猪稳产保供韧性。压紧压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加强基本产能保护,保持用地、保险、信贷、环保等政策的稳定性,推动落实稳定生猪发展措施,扩大国家级、省级产能调控基地规模。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确保全省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合理水平,生猪出栏保持在3000 万头以上。
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以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等项目为抓手,发展适度规模母牛养殖,推广牛羊改良技术,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加快牛羊产业发展。实施麻鸡黄鸡产业集群项目,提升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优质鸡发展水平,培育富硒禽蛋等特色产品。依托龙头企业,提升“沿江环湖”优质水禽基地,打造全国鸭苗孵化中心。因地制宜发展蜂、兔、肉鸽、鹌鹑等特色畜禽养殖,丰富优质畜产品供给。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开展设施养殖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养殖,建设一批智慧牧场。加快屠宰转型升级,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培育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融合,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基地。
持续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低碳减排等专项行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促进粪肥就近就地科学还田利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效益。实施饲料减量替代行动,强化饲料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深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豆粕减量替代和饲料产品精准配方等技术,推动畜禽养殖投入品规范使用。
着力化解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推进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常态化,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排查网格化管理制度,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扎实做好疫病强制免疫,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先免后补”,实现规模养殖场户全覆盖。加强疫情应急管理,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系统,加强省、市、县三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创建一批高质量的国家级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示范提升全省生物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