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胆试 主动闯 多措并举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2023-11-27王阳赵阿锋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创原科技成果研究院

王阳 赵阿锋

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任务为引领,制定修订了科研计划体系、经费管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标志性成果评选、“三项改革”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着力解除原有科研管理方面机制体制的束缚,最大程度地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材料与固废资源高效利用、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现代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了完整的“建筑科技”学科链群,激励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时,依托陕西秦创原建设平台和“三项改革”试点,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2022年科研经费达到6.6亿元,较上年增长27%。

一、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支撑体系

一是学校注重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成果转化。学校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秦创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推动落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围绕学校优势特色和中心工作主动谋划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举措。二是细化改革举措,打通成果转化痛点。颁布实施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横向科研经费跃升计划十条》等四个文件。三是加强政策导向,打通科研和科技产业渠道。鼓励教师依托产业单位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学校对产业单位项目管理费收取实行上限控制,项目经费从产业公司转入学校时,学校不再重复提取费用,经费使用按照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依托产业单位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业绩计入二级单位年度科研与社会服务业绩考核;在职称和岗位评聘中,按照横向科研项目对待。

二、深入贯彻落实“三项改革”试点,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方面,明确制定了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资产管理范畴、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校3255项职务成果已单列管理,16项职务科技成果的长期使用权由成果完成人在秦创原落地转化的企业可免费使用。

在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方面,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体系。每年学校单列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审指标,同时在满足相应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单个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超500万元的可直聘副高级技术职称,单个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超1000万元的可直聘正高级技术职称。

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制定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明确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形成了科研人员与投资人风险共担的“技术入股+现金入股”投资组合。

通过“三项改革”试点,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作为陕西省首批“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支持校内更多有竞争力、引领性的科技成果通过“三项改革”在秦创原落地转化,支持通过“三项改革”组建的成果转化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在陕西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计划“厅校合作”专项,按照学校“研究院+公司”成果转化培育一校模式,引导校内科研团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各类试点任务。学校以“三项改革”综合试点为抓手,采用“转一批、扶一程、趟新路”的工作思路,已遴选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培育项目、科转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激励项目三类共18个项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孵化、产业化。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实践“研究院+公司”,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学校形成了“研究院+公司”全链条成果转化创新模式。“研究院”主要是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创新团队,整合高校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或基地,以当前行业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难点为重点,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基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为产业化、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有限公司”是以高新技术引领企业发展为宗旨的独立法人公司,以行业科技需求为导向,研发、转化、孵化产业技术,主要推进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转移和孵化,并将在实际应用和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关键技术问题反馈到研究院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院在后端,负责汇聚整合高校学科、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型企业基础研究后劲不足的问题。“有限公司”在前端,负责通过企业的需求来牵引研发方向,让成果产生的时候就对企业有用,高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通过以上模式,学校先后涌现出膜分离、扬水曝气、循环造粒流化床、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城市级停车物联网、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智慧矿山等一批创新性技术,以及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组建了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建大静态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大装配式钢结构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其中依托该创新模式,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相继孵化成立了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冷湖金藏膜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润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冷湖博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海西粤陕达膜分离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膜科巨力盐化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8家公司,目前形成了节能环保、医疗器械、资源回收等3大核心业务板块。目前公司总估值已超20亿元,受到诸多投资机构的关注,累计融资2亿元。

(二)依托秦创原平台建设,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依托秦创原平台,已建成集学校技术转移分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就地成果转化配套服务及科创企业于一体的西安建大科创展示综合平台,6家科创企业正式入驻。10项春种基金獲批。25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获准立项。34项技术成熟度高、转化潜力好的科研成果获评“陕西高校秦创原最具转化潜力项目科技成果”。120余项科技成果入选秦创原科技成果备选转化库。学校大学科技园成为全省首家获准建设的“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将围绕秦创原建设整合学科、团队、人才等优势资源,充分依托在建筑、土木、环境、材料、冶金等领域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以“现金入股+技术入股”的形式在秦创原进行落地转化。

学校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修订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专利导航、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和高价值专利产业化应用,探索知识产权许可“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四、政策建议

(一)要在注重既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交叉创新研究等支持力度,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培育科研潜力项目,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希望国家在重大科技计划部署、平台建设等方面能加大支持行业特色鲜明的西部地方高校。

(二)在组织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路演的同时,还应持续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和合作,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技术需求对接进入高校,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校企合作创新研发中心,使得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在成果转化成立企业后,加强对高校老师及研发团队的配套服务,尤其在运营模式、金融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构建全链条更全面的配套服务体系,真正使高校老师专心做好科学家。

猜你喜欢

创原科技成果研究院
陕西:多举措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秦创原大事记
我校参加秦创原·第五届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启动会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当“秦创原”拥有了“政策包”——陕西70条措施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