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背景下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1-27张闽
张闽
智能财会人才培养困境
在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转型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但在该方面的研究中,依然处于改革探索阶段。目前大中型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均加大了对新型智能型人才的需求,供需矛盾严重,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式不合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未充分落实
在数智时代下,大众对财会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会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时,并未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一部分学校适当地优化了培养目标,但是缺乏对全新技术手段的了解,再加上缺乏专业化师资团队,最终造成人才培养难以达到目标。为此,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在专业和技能方面难以对接企业需要。
二、跨学科课程体系融合不够
复合型财会自身便是多学科与专业的相互融合,课程体系的搭建要以跨学科的交融作为前提条件。但是在目前财会人才培养中,学校对复合型财会等一系列全新概念的认知不足,同时也没有搭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不少财会专业依然在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未能够发挥新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在核心课程的设计方面,尚未融合综合素质培育的相关内容,进而造成了财会专业知识点和战略管理等一系列知识脱离。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过于关注财务软件的应用课程等,而这些软件中尚未使用大数据技术。
三、“数智”师资人才库匮乏
“数智”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增多,进而造成大量的高校未能够及时地优化师资团队,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也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不足。首先,高校财会专业大多数年长的教师虽然对财会、税务等了解非常丰富,但是对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手段的了解非常少,不仅缺乏对全新技术手段的认知,还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其次,大部分财会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从教,虽然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并不具备实际岗位的经验,再加上教学工作过于繁忙,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新的学科知识。即使有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缺少培训的资金等,教师难以有机会了解新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师资团队的质量必然会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带来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科技手段融入教学程度不高
在数智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是具有颠覆性的。在实践中,不少学校依然使用填鸭式教育手段,即使在线教育资源非常多,但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的整体比较少。尤其是任课教师的实际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任课教师对新型技术的认知依然存在于理论的角度,并未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所以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现阶段,学生接触网络越来越多,因而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数智时代背景下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立足于实训课程,积极探索出符合本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出更加全面、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利用设计大数据通识课、会计信息系统等一系列课程,强化学生对大数据以及会计智能化的认知,而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可以开设分岗位竞赛课程以及大数据思维等一系列深层次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科竞赛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的职业考试。第二,在最后一学期,可以组织大数据财务分析等专业化课程,借助数据库搭建出案例模型数据的可视化体系,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决策能力与分析能力。学校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金蝶软件在跨专业中的综合锻炼,利用系统模拟的方式,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等级考试,进而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应对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根据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始终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等,合理发挥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搭建出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每一年度的最终开展效果,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更好地呈现出应用型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优化,并制订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加强实践调查,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对岗位的能力与素养要求展开全面的了解。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访问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师事务所等方式,展开全方位的调研。依据学术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组织大数据财务分析需求预调研,搜集大数据环境下财会专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严格参照预调研的实际结果,加快设计出一套更为合理的问卷,对企业、学生以及教师实施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对招聘网站关于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岗位要求进行总结,从而整理出一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文本总结资料,与此同时,需要参照调查问卷的结果,明确企业对复合型财会人员在理论知识、岗位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推進“1+X”等级证书项目试点。近年来,社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在持续增加,合理发挥现有研究成果的积极作用,对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尤其是课程设计,更需要以岗位的需求为导向,本科财务专业的学生具有极高的社会适应性,而由于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导致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商贸也就是经贸上的社会事务,从历史的层面而言,该专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大,而且也相对比较复杂。其中,产业协会是本区域企业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也为产教融合搭建了更为有效的平台。但是在实际的商业社会活动中,企业和行业协会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为了可以体现出自身的商业价值,并能够根植于社会中,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商业活动,因此,行业协会的有效支持以及企业的投入等,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教学体系转型的有效性,而且也将直接作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全方位地分析财会专业课程体系,量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财会专业的教学实践,明确下一阶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积极优化专业课程
通过对目前专业教学的研究,适当地增加大数据相关课程,从而让财会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大数据会计知识。具体可以通过实验班试点等形式,逐步扩大最终的实施范围。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比较传统且有效的财务分析办法之外,还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延伸。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全面搜集原始的数据和信息,搭建模型至关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在新浪财经、同花顺等财经网站上,搜集上市企业的数据信息,然后借助Choice数据等相关的APP,搜集行业的数据和发展情况等,借助Excel等工具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完成回归分析。适当地保留会计相关的必修科目,对于一些非必要的延伸科目进行一定的调整,借助于课程整合,最大程度地压缩会计类课程的学分。与此同时,要适当地使用数据库技术原理等专业化课程,从而让财会专业的课程更加满足数智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于综合实训,要始终围绕大数据会计方向学生今后的就业,增加大数据专题实训课程,合理应用大数据理论课程以及真实的企业案例,在大数据实训平台上参与实践模拟。帮助财会专业教师始终围绕数据组织教学活动,利用修读财务大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专业融合训练,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加熟练。除了要培养出了解财务知识同时熟知科技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外,还要在培养学生财务技能的前提下,灵活地使用当下最为常见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而更好地开展企业估值、法务分析等一系列实训活动。从学院方面来讲,要定期组织大数据课程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深入分析和整理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从而对课程的融合设计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方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在此背景下,在财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践当作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为了培养出复合型财会人才,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学校方面要积极组织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教师对大数据课程的了解,增强其对课程的教学能力。积极和企业进行合作,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以及学生的实际特征,研发出更为合理且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加快形成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积极组织和研发大数据财务分析融合的实训课程。
利用丰富的企业案例,有助于财会专业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更加精准地研发出大数据应用,比如精准营销、金融风险控制等。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财务科研与商务分析平台的有效融合,可以为科研项目的组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也能够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会计专业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结构,以便更好地应对大数据财务和应用对教师传统专业知识结构带来的挑战。努力探索出全新的师资团队培养体系,加快打造出一支复合型的师资团队,切实满足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与此同时,要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科與课程建设相关的交流活动,深度分析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鼓励大数据课程的相关教师合理利用课下的时间展开教学研究,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大限度地将大数据技术和专业教研联系在一起,打造出大数据会计研究方面的教研组,从而利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师资团队质量的提升。[课题项目:广西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自筹重点),2023B219《智能技术赋能的应用型本科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单位: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