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3-11-27汪加魏杨宇玲赖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7期
关键词:林学实践创新本科生

汪加魏 杨宇玲 赖猛

[摘 要]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新时代林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基于林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分析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部分涉林高校实践教学的做法及成效,对新时代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展开讨论,提出要提升新林科的社会认知、秉承科学家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期为农林高校的新农科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林学;本科生;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研专项课题“思政教育融入化学化工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21B2SZ05);2022年度江西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山苍子体胚发生技术研究”(S202210410045);2022年度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同生境因子影响下的全国山苍子野生居群叶片和果实表型多样性研究”(202210410157)

[作者简介] 汪加魏(1987—),男,云南永仁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学研究;杨宇玲(1990—),女,江西抚州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研究;赖猛(1986—),男,江西萍乡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177-04 [收稿日期] 2022-11-05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培育、经营、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的一级学科。目前国内设置林学专业本科的院校已有三十余所,但受传统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存在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实践创新能力是检验林学专业大学生能力水平的标杆,林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最终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验证。目前,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尚未健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均需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1-3]。现阶段,林业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农科高等林业教育作为培养和输送林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林学本科生是当前林学相关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林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

(一)专业理论课程

目前,林学二级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已成为林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林学学科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以提升其专业性、综合性及系统性。因此,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林学强势特色二级学科为依托,加大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开设特色领域课程。鼓励林学二级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形成新时代林学学科的群体优势,构建大的林学一级学科(群)。

(二)专业实验课程

林学专业实验课程作为基本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主体,要将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提高林学科研兴趣等目标始终贯穿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学科交叉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并避免重复教学,可统筹构建基本实验技术、宏观(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专业实习

林学专业实习可分为课程实习和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林学专业认知能力,加强林业知识系统化运用能力,可将林学专业的多门课程实习进行合并,统一开设多课程、大综合、一体化的实习模式。本科林学专业大实习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案。此外,应在自然保护区、林场、涉林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天然实习场所。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试金石。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再认识,能培养林业大学生更贴近实际生产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认识、积累工作经验。目前,林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应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善于发现、分析、解决林学问题。

(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最后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集中体现。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需经过学生与导师双向选题、拟定论文题目、试验设计、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答辩等必要环节。学生需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通过科学试验方法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并凝练创新成果。

二、林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本科生缺乏对林学专业的全面认识

目前,大多数人对林学专业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數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往往存在盲目性和被动性,林学学科招生难成为首要问题。调查显示,247名林学本科生中有68.4%是调剂生,大部分林学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学科发展、就业状况等缺乏全面了解[4]。加上林学专业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特殊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以及专业认同感降低,从而制约林学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二)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体系单一。林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目前,林学课程实验多以单一课程自成体系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理论上采用高度固定化的告诉、验证、应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对林学体系性知识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自主思考、探索及创新[5]。因此,多元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构建创新型林业高等教育的重点。

2.综合实习体系不完善。林学综合实习的周期一般较长(约1月),且经费、场地、季节气候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野外学习效率。目前,林学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多为被动性参观,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另外,综合性实习内容较为零散,教师队伍缺少对相关知识的综合性整合。实习结束后,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且固定,因此,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形式主义心理凸显,实习过程热情低下,直接影响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效。

3.科研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创新素养培包括科研理论、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参与科研实践是提升林学大学生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林学类科研实践往往具有季节性和长周期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6]。目前,针对林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仍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些林学本科生对科研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科研投入的时间有限、研究方案照搬导师课题,学生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不计学分,科研训练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因此,应从创新培养理念、构建培养制度、探索培养途径等方面探索林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林业创新型人才竞争力不强。我国林业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尤为紧缺[7]。林业基层工作往往具有生產生活艰苦、工作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与大学生对高收入、高回报工作的期望不符,因而出现了用人难、留人难的局面。而事业单位招考林业相关岗位的用人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林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8],形成了林业人才严重流失的怪圈,林业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亟须加快新时代高等林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改革,提升新时代林业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力。

三、新农科高等林业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与思考

(一)改善新林科的社会认知

为了扭转大众对林学的刻板印象,各部门应和高校共同努力,通过短视频、现场讲解、宣传册等各种形式,从林学的内涵出发,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林学未来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提高全民对新农科高等林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如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面向新生开设了16学时的“林学专业导论”课程,由林学二级学科负责人或二级学科教研室主任分专题重点介绍了林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森林特点及其分布、森林树种多样性、森林生态与环境、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理论及技术体系、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可持续发展等纲要性内容,可迅速提升新生对林学专业的正确认知,极大增强学生对林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秉承科学家创新精神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涉林高校应肩负起新林科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加强创新精神与思维培养是提高林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石。涉林高校要宣传我国林业科学家的前赴后继、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林学专业本科生树立学术丰碑和创新模范;着力引导林学专业本科生秉承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家创新精神。

(三)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加强新林科课程实验体系建设。课程实验应注重学科交叉,可增加设计性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验以高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部分高校林学专业已在少部分专业基础课(如“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投入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促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更加熟练贯通,同时可以减少危险性药品的使用,具有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在专业课程实验课上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作为协助者,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应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可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对开放运行的林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2.完善新林科综合实习体系建设。林学综合实习应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性实习,应明确实习目标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习过程可以以问题式或目标式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答疑为辅,提升学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传统林业问题的能力。实习结束后除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外,教师可开展实习研讨会,从实习内容中随机选题,要求学生上台展开叙述,以此检验实习成果,从学习心得、表现力、创新性、实习报告、学生讲授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北京林业大学在“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实习中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在实习中的贡献、实习内容汇报和实习论文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0]。

3.完善新林科实践创新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可巩固和升华课堂教学内容,而导师制是林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江西农业大学已实行“一本导师制”,即第一学期由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每位导师每年指导1~3名学生),导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及社会实践等;每两周进行一次见面交流会,鼓励学生以模块化、多元化的形式汇报项目的进展以及学习和工作情况,方便导师及时了解相关进展,有针对性地增强林学本科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学校应每学期对导师及学生进行考核并加大相应的奖励措施:可允许将导师评分折合成一定比例的学分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增加导师绩效和工作量的核算。学校应制定好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师生双方须各司其职、严格实施,避免导师制流于形式。

在坚持导师制的前提下,积极创建导师(1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2~3名)的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以导师已有的科研项目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引导本科生作为主持人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或院级的大创项目。鼓励本科生在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系统开展项目申请、试验设计、科学实验与实践、撰写研究报告、发表论文等科研活动,积极形成“传帮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高质量培养模式,并加大对本科生参与科研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出版的奖励制度建设。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开展了新农科高等林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已把林学本科生理论教育与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4.正确建立新时代林业创新型人才服务导向。作为基础型产业和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应扩大林学人才的职业选择范围,缓解国家林业人才就业压力。政府也应给予林业企业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正确建立林业创新型人才服务导向,在合理薪酬制定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生活条件。企业和政府应积极落实偏远林区的医疗和住房等,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应不断加强基层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并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给基层林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提供信心。

结语

新林科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是新时代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改善社会对传统林学认知的同时,林业相关高校应以新农科林业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为突破口,充分运用现代智能化互联网技术,重点将新时代林学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与新农科林业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将林学二级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大林学(群),将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贯穿新林科教育的全过程,全面培养林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林科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易偉东.高职院校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4):211.

[2]郭素娟,徐成扬,张金凤,等.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实践成效的几点建议:以林学类大学生科研实践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14-17.

[3]张利萍,束庆龙,刘盛全,等.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33-35.

[4]梅莉,周志翔,王鹏程,等.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9-13.

[5]施拥军,黄坚钦,徐华潮,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63-66.

[6]周垂帆.林学类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对其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5):70-72.

[7]刘昌勇,玉宝,潘世英,等.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7(3):52-58.

[8]胡英波.现代林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探析[J].新经济,2016(27):110-111.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0-3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10]周志勇,郑景明,康峰峰,等.“森林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综合实习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4):30-33.

Some Though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restry Undergraduates

WANG Jia-wei, YANG Yu-ling, LAI Meng

(College of Forestr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forestry talents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ary links and existing main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strong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major,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some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restr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enhance the social cognition for new forest science, uphold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scientists,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for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hoping it can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forestr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forestr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restry;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林学实践创新本科生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