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模式下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应用
2023-11-27郑光威林劲权方志鹏
郑光威 林劲权 方志鹏
[摘 要] 为了探讨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对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效果,针对福建医科大学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实验组采用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自评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评价其岗位胜任力。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急救岗位胜任力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评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对相应教学模式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理论考核总成绩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BOPPPS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 BOPPPS模式;混合式教学;急救医学;岗位胜任力;研究生培养
[基金項目] 2020年度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BOPPPS模式下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Y20006)
[作者简介] 郑光威(1976—),男,福建仙游人,硕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伤中心/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急诊外科及与其相关急危重症救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林劲权(1983—),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伤中心/急诊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急诊外科及与其相关急危重症救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志鹏(1983—),男,福建莆田人,学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伤中心/急诊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救医学及与其相关急危重症救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129-04[收稿日期] 2022-10-13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是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适应急诊要求,培养能对患者的急、危、重状态做出及时正确判断的综合岗位胜任力。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SPOC等新兴教学理念与手段各有侧重和优势,但是对于急救医学这门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心理素质、临床思维锻炼、人文关怀于一体的课程来说,单一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1]。20世纪70年代末,自加拿大兴起的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导学互动的教育模式,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3]。其教学过程由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六个部分组成,简称为BOPPPS。目前国内BOPPPS模式在急诊急救专业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实践探索较少。本研究通过BOPPPS模式,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六大核心胜任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分层次递进教学目标,再根据急救专业教学特点将真实案例教学、情形式教学融入慕课、SPOC、微课中,构建基于BOPPPS模式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应用于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2018级、2019级急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78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将78名专硕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名学生。两组学生的来源、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前期相关课程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采用符合《急诊基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准则(2020修订)》的教材,由相同教师进行理论与技能教学。其中,实验组采用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
(三)教学实施
1.实验组具体教学方法为:(1)每章节授课前一周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临床典型病例、自制微课、教学音频或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公共资源急诊相关资料,制作异步SPOC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制订教学目的与重点。(2)在上课前一天完成学生课前测试,统计成绩。(3)进入课堂教学环节,采取PBL、CBL等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反馈和纠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避免教师单独讲授。(4)课后在微信平台进行后测并统计成绩,在下一次上课前5分钟进行反馈和总结。
2.对照组教学即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由教师单独讲授知识点,课后布置相关内容的复习题供学生复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
1.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表现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两次课堂表现评价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更能激发有效思维、更容易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愿意主动思考、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容易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更容易把握学习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更愿意和同学交流讨论等。
2.学生对BOPPPS模式教学效果评价。针对教学效果在两次问卷统计中也设计了相关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清晰度、教学目标明确度、教学效果显著度、教学手段优化度、课堂气氛活跃度及听课效果等项目。
3.两组学生的急诊岗位胜任力考核成绩。针对不同急诊急救情景下的岗位胜任力制定考核主题(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诊气道管理、灾难医学急救、人文关怀等)。考生随机抽取两项进行考核。
4.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总成绩。根据《急诊基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准则(2020修订)》制定理论考核试卷,采用题库随机抽取,考试难度无显著性差异。
(五)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中调查问卷共发放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
(二)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岗位胜任力
考核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总成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急诊岗位胜任力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討论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本研究中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通过分层递进式地完成了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核心胜任力培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
“互联网+”时代,慕课、SPOC、微课等多种线上授课模式在高校教学中逐渐普及,它在时间、空间、交互方式上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与线下授课模式相比,存在不能面对面实时交流与教师无法及时现场指导和纠正的缺点。所以单纯依靠某一种教学方式不可能完全满足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活动方面,早在2002年教育专家Singh H和Reed C就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标准、应用范围、优点等方面观点,并且指出该模式的应用将会对教育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4]。
邹茂扬等[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国内高校教师已经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混合式教学,但大多数教师在实施促进型混合,它的在线学习只是辅助、补充和促进课堂面对面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相比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高校应从多个方面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6]。
本研究将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急诊急救专业,其核心是围绕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清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体系化、条理化、合理化。对培养急诊住院医师独立、主动地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有独特优势。对于任务驱动式混合式教学,已经在很多其他专业得到了验证,其教学效果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趋势较为吻合[7]。BOPPPS模式下混合式教学符合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住培培训目标的总体要求。将“五术”医学人才培养有机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BOPPPS模式教学设计及实践,将急诊住培医师培养成为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8]。因此,BOPPPS模式下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混合式教学实践符合我国医学教育现阶段发展的国情需要,能够为新形势下急诊急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
结语
BOPPPS模式下急救医学专业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课前导入思政唤起学生职业使命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在“新医科”背景下,我们将坚持不懈推动“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日常课程建设,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和探究,培养更多胜任急救医学、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医疗卫生事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课题组成员:郑光威、林劲权、方志鹏、江勇、林俊、陈维志、林文清、林振吕)
参考文献
[1]严玲,李烨辉.大数据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97-99.
[2]朱余友,王娟,王黎,等.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微课体系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47-51.
[3]DAY P P. 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ISW)handbook for participants[M].Vancuver: The 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nmmittee,2006:1-3.
[4]SINGH H,REED C.Demystifying e-learning standards[J].Industrial & Commercial Training,2002,34(2):62-65.
[5]邹茂扬,朱烨.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学习满意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11):72-76.
[6]赵延燕.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6):59-60.
[7]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
[8]钮晓音,郭晓奎. “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in Post Competency Training under BOPPPS Model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ZHENG Guang-wei1,2, LIN Jin-quan1,2, FANG Zhi-peng1,2
(1.National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Binhai Campus), Fuzhou, Fujian 350200, China; 2. Trauma Center & Emergency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lended teaching on post competency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under BOPPPS model,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in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ombined teaching method under BOPPPS mod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he post competency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as preliminarily evaluat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ir assessment scores, self-evalu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The first aid post compet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elf-evaluation and questionnair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od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blended teaching under BOPPP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 competenc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Key words: BOPPPS model; blended teaching; emergency medicine; post competency;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