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2023-11-27王琪张宝徽孟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7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王琪 张宝徽 孟燕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职业道德素养,还是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教师提高综合素质,高校的综合水平才能得以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探讨,希望管理部门和高校共同把关,加强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同时,加强师德行为的法治化建设,公平公正地处理师德失范问题。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景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平台在‘制药工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021B12)

[作者简介] 王琪(1988—),男,湖北武汉人,生物制药工程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制药工程研究;张宝徽(1979—),男,湖北武汉人,中药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制药工艺与技术研究;孟燕(1991—),女,湖北黄石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新制剂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27-04 [收稿日期] 2022-11-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秉持科教兴国的理念,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长时间持续性高速发展。在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依然是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高校教育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其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延续了“双一流”的提法,即“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继“985工程”“211工程”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之后,“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新目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

高校教师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3]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职业道德素养,还是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高校的综合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国家一贯重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并且提出了相对细化的要求。然而近年来,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问题时常在网络上曝光,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所有高校不可忽视的命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典型问题

(一)网络不良言论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然而,任何的自由都应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流行,使得言论的传播速度被无限制地放大,不良言论的影响力难以预计。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对于高校教师尤其如此。受人尊重的身份和地位,使得高校教师的网络言论影响力远超常人,对其言论的把控理应更加谨慎。

(二)学术诚信问题

高校除了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时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学术诚信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科研成果與社会利益的联系愈加紧密,科学研究变成高校教师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者是谋取更大利益的途径和手段[4]。朱邦芬分析指出,学术不端不仅造成研究人员学术生命和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从根本上扼杀学术创新、贻害青年科研人员、损毁科学家和科学界的社会公信力[5]。对于高校声誉而言,学术不端无疑也是重大的伤害。如何规范学术诚信问题,是每名高校教师自身素养的必修课。

(三)欺凌骚扰学生

大学是民众心中纯净的象牙塔,高校教师是受人尊重和敬仰的职业,然而,在高校这一特殊场域,师生关系也可能存在问题。2019年,上海和北京某两所著名高校接连曝出性骚扰丑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专门对这两起事件做出了回应:“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极个别教师性骚扰学生等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零容忍。”针对近期发生的个别教师涉性骚扰以及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师德违规事件,教育部指导督促学校依法依规从严从快进行查处,并配合司法机关进行深入调查。高校教师之于学生,拥有天然的优势地位和某些权力,势必形成某种威严。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容易让处于弱势的学生受到不公正对待。如何控制高校教师在行使权利时附加欺凌、性骚扰等举动,是高校管理部门应当直面的问题。

二、高校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建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高校而言,学术成就和教育成果都需经历长年积累,绝非一日之功,而师德师风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影响,更有可能在短期内让高校声誉毁于一旦。因此,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高校和管理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在引进教师的端口把关

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征程中,高校的人才引进制度需要不断改革,造就一支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然而,在实际的教师准入过程中,其考核指标过多倚重于业务能力,相对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标准[6]。这在某种程度上埋下了隐患,不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在教师准入聘用中,高校需加强把关,在思想政治和品行操守方面进行充分调查和做出严格要求,让素质精良的青年学者进入教师行列,严禁品行不端者污染“象牙塔”的队伍纯洁。

(二)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教育事业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对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师德的内涵、意义、特征、内容和加强师德建设的举措,形成了严密完整的师德观[7-8]。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需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对于时事政治,应时常提醒教师加强关注,保持思想言行与党的大方向一致;另一方面,应建立适当的师德考核体系,强化教师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9]。

(三)深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唯论文”等评价制度,一方面致使教师科研压力过大,乃至影响到日常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引起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教师,应强调“育人为本”的教师天职,落实教授上课制度,明确教授承担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此外,还应合理设置常规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强调学生的形成性培养,多方面完善教师执教能力评价,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等计入工作量,坚决杜绝“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8-10]。

三、师德行为法治化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行为的界定都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1]。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判定和处理,往往不仅仅限于道德层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风向标,其言行会被成倍放大,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普通民众更大。近年来,不断有师德失范行为的舆论热点事件发生,如何用法律法规约束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对于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我们要慎之又慎。难以避免的是,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罚容易深受舆论影响,以致法治思维缺失,宽严失据。如果是为了息事宁人而加重惩罚,则会偏离惩罚的目的,偏离依法治教目标,不能发挥其更有益的社会教育功能;相反,如果一味姑息,偏袒犯错教师,定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引发舆论更大的不满,从而极大损伤高校的声望信誉,更会出现社会价值导向问题。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惩罚的本质功能不是使违规者通过痛苦来赎罪,或者通过威胁去恐吓可能出现的仿效者,而是维护良知,因为违规行为能够而且必然会搅乱信念中的良知。为了避免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被网络舆论过分影响,除了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之外,我们还应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处理程序上,高等学校应根据法律规定以及各自的实际情况,强化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正当程序,从而做到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11]。对于网络舆论,高校只有做到有法可依,回应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打消民众的质疑。

在法学领域,“权责对等”是基本的原则之一。现行师德规范制度主要表现形式是教育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其内容范围包括教师的各类责任和义务,而对于教师权利的阐述缺失明显。我们需要以这些文件为基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和义务具体化,遵循权利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制定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其中,我们应直面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和教师责任清单制度等热点问题,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处罚,建立明确的责任清单和清晰的追责机制,实现教师惩戒机制的法治回归[12]。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践行党的指导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具体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方向。教育部2011年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将师德总结归纳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条。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国家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不断加以拓展。无论世界如何发展变化,师德师风永远是排在教育事业建设前列的主题。

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投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整体科研能力在全球的地位持续升高。在2021年公布的Nature指数排名中,中国高校表现突出,有21所进入全球百强行列,其中5所进入全球前20名。在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上,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逐步迈入领先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步调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不能放松对于师德师风的把控,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种种师德失范行为,不仅会对学生造成难以磨灭的不良影响,也必将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唾弃。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高校稳定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也是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力保障。

本文以高校教师网络不端言论、学术诚信和生活作风等问题为例,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管理部门和高校的共同把关,以组织定期学习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破除“唯论文”的利益驱动或严苛压力,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加强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此外,加强师德行为的法治化建设,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清单和清晰的追责机制等方式,公平公正地处理师德失范问题,既不偏袒维护,也不过分受网络舆论操纵,做到有法可依,充分回应民众关切的同时,给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维护高校的学术声望和纯洁形象。

“雙一流”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应当是“双一流”背景下教师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对于高校而言,“双一流”建设不是规模和数量上的比对,而是重在质量和特色。质量和特色的体现,离不开师德师风的支持。通过国家的引导、群众的监督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建成更多师德一流、学术一流的高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16].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谢红卫,龙鼎新.“双一流”背景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1(21):185-188.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宫在芹,武英刚,代艳玲.学术不端行为演变趋势及科技期刊应对措施[J]. 江苏科技信息,2021(2):20-23.

[5]朱邦芬.中国科技期刊要守卫科研诚信和学术伦理的生命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1):2-5.

[6]艾兵,刘建飞,刘会,等.双一流战略下高校新入职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20,47(24):195-196.

[7]戚如强.习近平师德观述论[J]. 社会主义研究,2018(3):27-33.

[8]曹秀军.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104-108.

[9]张威.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考核体系指标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8(32):160-162.

[10]王晓斌.医学高校师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路径探析[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42(3):204-205.

[11]姚荣.从“管理法”走向“平衡法”:高校惩戒教师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5):30-39.

[12]陈大文.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 伦理学研究,2019(6):118-123.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Pres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WANG Qi, ZHANG Bao-hui, MENG Yan

(College of Pharmac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teachers in all aspects. Only when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reaches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i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echnology, can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ch the world-class level. In the network era, professional moral anomi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operate to, strengthen teachers awareness of morality, focus on improving teachers political qualit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s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galization of teachers behavior,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moral anomie fairly.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