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创建与实践研究
2023-11-27陶洪飞林丽田永虎
陶洪飞 林丽 田永虎
[摘 要] 创新和强化教工党支部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教工党支部的组织活力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存在的“淡化”“弱化”及“软化”等问题,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为研究对象,在“三全育人”和新时代深入落实党的建设要求背景下,围绕教工党支部工作重点任务,结合支部自身特点,創新实践提出了“一+六+六”模块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总结概述了工作方法和成效。研究成果将为高校教工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对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地融合提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高校;党建;教工党支部;组织力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思政厅函〔2019〕15号);2019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新党教传〔2019〕72号);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首批自治区高校“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
[作者简介] 陶洪飞(1987—),男,四川南充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林 丽(1977—),女,吉林长春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田永虎(1986—),男,新疆呼图壁人,硕士,新疆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23-04 收稿日期] 2022-10-09
高校教工党支部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需要做到“七个有力”[1],但部分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政治功能“淡化”、作用发挥“弱化”及组织生活“软化”的问题[2]。
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教工党支部整体工作水平,提高教工党支部组织力,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挑战和任务。各高校教工党支部广泛探索、研究和应用“党建+模式”。孙小龙[3]创新探索了“党建+”引领高校的基层党建模式,其具备党组织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观念清晰及发展定位突出等优势。何晓柯[4]构建了“党建+教学”型、“党建+科研”型和“党建+教学科研”型三种类型,通过实践实现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融合。李江[5]提出了“推动党建+制度建设、开展党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党建+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建+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党建+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改革发展”的工作法,提升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王竹[6]研究和探讨了“党建+”模式的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可帮助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梁冬等[7]提出了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促进党建的一种实践范式,即“党建+课程思政”模式。这些“党建+”理念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
在以上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简称“教工第二党支部”)创新实践提出了“一+六+六”模块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工作法,即一套制度、六个“党建+”模式和六个特色。研究成果将为高校教工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对加强和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扎实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建章立制,推进支部各项活动标准化和规范化
结合教工第二党支部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包括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支部自身建设制度及“双述双评”制度等。教工第二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对规章制度实行动态调整,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如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支部本着服务师生的宗旨,结合学科专业,围绕重大节日,同时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以“党建+”的理念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还相继开展了一些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如“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国家一流课程经验分享、课程思政经验分享、支部教师典型事迹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分享、七一建党日、班主任经验分享、教学经验分享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二、“党建+”模式创建和实施
六个“党建+”模式和六个特色相结合。六个“党建+”模式包含“党建+教学、+专业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民族团结、+家访、+支教”,每个模式都形成了各自特色。“党建+”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促进,增强了支部委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了支部党员教师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党建+教学”模式
聚焦育心育德,推进人才培养。支部牵头组织系部教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研讨及教学教研讨论等活动。组织支部教师提炼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功能,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引领支部教师主动肩负起课程思政的使命和责任,把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位置,实现党建与教学过程同“三全育人”的同频共振。根据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支部教师努力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全员参与“三进两联一交友”,在近万次的联系交友中讲好“边疆使命”和“中国水利故事”;充分运用校史馆、王震将军雕塑等校内红色资源,厚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爱国爱疆情怀、科学家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学术诚信、水利行业操守等内容贯穿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党建+专业学科发展”模式
凝心聚力,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支部搭建平台,利用每周三开展政治学习、“三会一课”、支部会议、主题党日活动等时机,学习最新政治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紧扣学科发展方向,请院系或校外专家教授以专题报告形式讲授学科前沿、理论热点、研究动态,带领支部教师聚焦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不断提升学科创新创造能力。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给年轻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导师,指导他们的职业规划,支委会成员和老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支部组织文化交流经验分享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交流会、全国性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经验交流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申报经验交流等活动,为中青年教师传经送宝。
目前已形成了农业水利、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个教学和科研团队,以课程团队建设为牵引,打造出了“工程制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批了3门校级一流课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自治区第二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支部成员凝心聚力,参与申报获批了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平台。
(三)“党建+社会服务”模式
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支部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助力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支部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实践调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现实感、使命感,为当地各民族的水利事业、乡村振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调研,了解了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相关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促进了学术科技成果向生产生活转化,带动了高校党建与产学研协同发展。通过向基层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微灌技术的介绍、红枣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水沙分离设备研究等),以及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包括渠道规划设计、滴灌设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为当地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党建+民族团结”模式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盛开民族团结和谐之花。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员以身作则,发挥民族团结模范作用,利用民族团结教育、微党课及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带动周围师生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支部一名汉族党员教师和一名维吾尔族党员教师曾合力向武汉大学捐赠了1万个爱心馕,学习强国、《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均报道了“新疆好兄弟”援助武汉大学1万个爱心馕的事迹。学院教师轮班住校期间,这两位教师还主动为学院捐赠了25张床。在他们的影响下,农水172班(汉族班)的一名学生拿出奖学金为学院捐赠了1 000个口罩,农水171班(民族班)与土木171班(民族班)的学生用奖学金和省下来的生活费向学院捐赠了4 000个口罩,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这两位老师从学生时代就有的17年友谊已成为水利学子心中“民族团结”的榜样。
(五)“党建+家访”模式
家校携手共育,助力学生成长。支部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活动顺访、利用暑假和寒假走访及“云家访”等形式,将国家、自治区、学校和学院政策,以及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介绍给家长,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在家的日常表现,探讨共同育人的方法,助力學生健康茁壮成长。通过“党建+家访”模式的实施,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走深走实,真真切切感受到“家校一家亲”带来的暖意。
(六)“党建+支教”模式
支教靠真情,助学靠真心。支部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把国家、自治区、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政策带到支教当地,积极探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育人效果,实践过程中提出“党建+支教”模式。为支援南疆地区教育工作,支部5名教师积极加入学校组织的赴南疆支教队伍。在日常教学期间,他们侧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告诉学生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美好生活,因为这是无数革命先烈通过抛头颅和洒热血换来的。在认识革命圣地的同时,给学生讲述这些地方发生过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幼儿园支教期间,在积极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穿插生活教育,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研究采取哪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好一堂生动、活泼、有趣的课程,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和质量的提高。
结语
经过2019—2022年的培育创建,根据教工第二党支部建设满意度测评结果表明,非常满意占比91%,满意占比9%。自2019年以来,教工第二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党支部,2019年7月荣获新疆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7月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第二党支部在实践过程中围绕“七个有力”创新凝练出了“一+六+六”模块的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套制度盘活和推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实现各项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支部委员会搭建和提供各项活动平台,支部书记发挥各项工作的“领头雁”作用,推动六个“党建+”模式落地生根,形成各自的特色,实践过程中始终把党建引领和号召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提升了支部的整体工作水平,提高了支部组织力,加强和促进了党建与支部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课题组成员:陶洪飞、林丽、田永虎、杨文新、付秋萍、何英、李丰琇)
参考文献
[1]贾寒,吕开河.“党建+”理念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49-51.
[2]初青松,王钰慧,刘盼盼.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29-31.
[3]孙小龙.“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创新探索[J].理论建设,2018(4):72-75.
[4]何晓柯.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0(3):1-3+7.
[5]李江.以“党建+”模式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0):169-172.
[6]王竹.基于“党建+”模式的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28):141-144+148.
[7]梁冬,罗俊卓.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6):59-61.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Practice of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in the New Era
TAO Hong-feia, LIN Lia, TIAN Yong-hub
(a.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b.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a Party Committe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Inno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vitality of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desalination, weakening and softening in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taking the second Party branch of the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the key tasks of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ch itself, the “one + six + six” module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ork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s put forward, and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results a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work of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vitality, and provid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for 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teaching work.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rty building; the Party branch of university staff; organizing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