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11-27丛颖王晓姝
丛颖 王晓姝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诉求和方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满足和实现专业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举措,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财经类高校MEM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现状,以东北财经大学MEM研究生培养为例,深入研究财经类高校MEM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寻求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财经类高校MEM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产教融合;财经类高校;MEM;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角下财经类高校MEM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LNYJG2022443)
[作者简介] 丛 颖(1985—),女,辽宁大连人,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房地产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学和城市更新研究;王晓姝(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投资经济和房地产投资与融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7-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5-24
引言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要求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服务社会的定位与功能,不同于学术性理论研究生的培养模式[1-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诉求和方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满足和实现专业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举措,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的培养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随着我国住房存量时代的到来,使得工程管理和房地产发展进入了新模式,工程管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崛起都在拓展行业的广度和深度,这也对工程管理领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目前已经成为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推动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科技支撑。基于校企联合培养MEM研究生的现状,以东北财经大学MEM研究生培养为例,深入研究校企合作MEM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MEM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MEM所在学校专业优势不同,人才培养各具特色
MEM专业学位是2010年开始设立的,其设立目的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截至2019年7月,全国共有105所单位招收工程管理硕士。其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综合性大学,也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双一流”学科大学,也有湖北汽车学院、中原工学院等普通类高校。从学科背景来看,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也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航空航天类大学,还有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水利电力大学等。优势专业背景不同,MEM所依托的学院不同,使得MEM培养的人才各具特色。我国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很多专业院校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路径和体系大致相同,专业硕士培养缺乏独立的体系,尤其是对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目前对于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课程要求、毕业论文要求等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MEM培养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综合性、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MEM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发展。目前,很多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单位数量偏少,高质量实力强、知名度高的行业头部企业单位数量较少,实践基地使用率不高,实践基地对专业实践的培养作用有限等问题。另外,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缺乏契合点和前瞻性,高校和企业尚未建立深入的合作,对于行业前沿的创新实践类工作参与度不高,也使得校企合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MEM课程体系中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有MEM课程体系中,学术型工程管理硕士和专业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差异性不显著,尤其是在专业型工程管理培养方案中,理论部分的课程仍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实践应用类课程相对缺乏[4]。目前MEM课程培养体系普通缺乏实践教学的相关课程,且在考核方式上缺乏相应的指标对应,这也使得专业工程管理硕士课程培养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要求错位和不匹配。同时,MEM培养体系对于师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教师具备优秀的课程教学方法、国际视野以及开拓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课堂授课方式和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目标和学术型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型工程管理硕士主要偏实务,需要培养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但目前MEM课程讲授过程中主要以第一课堂为主,教学方式多以讲授法和讨论法为主,案例式教学、“互联网+”结合相对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导的作用,培养方式创新不够。在考核形式上,主要还是以课内的考核为主,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考核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模型,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校外导师的职责、工作方式、报酬支付方式等缺少明确的政策制度,校外导师作用发挥得不充分。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财经类高校MEM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东北财经大学MEM为例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硕士依托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对接行业产业高水平人才需求,立足于探索财经类高校MEM专业的发展模式,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初步掌握工程技术,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具有比较扎实的工程法律知识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项目决策、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建设工程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工程管理硕士的招生方向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管理方向和房地产项目开发与运营管理方向。在工程管理硕士实践能力创新方面,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了凸显财经特色的专业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和四新”的理念,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求,依托东北财经大学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优势,秉承“经管相融、学科引领”的办学思路,凸显财经特色,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差异化人才缺口;同步打造学业深造阶梯,满足不同研学层次,确立“研学+创践”双通道下的财经高校高质量工程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目标。
(二)“研学+创践”双通道下的高质量工程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于东北财经大学强大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实现人才培养特色化、办学视野国际化、合作交流多元化、教研学研高端化,打造“研学+创践”双通道下的“345”三个一流、四个平台、五个体系全过程协同长效联动育人机制,构建了“345”财经特色工程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机制。在《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试行)》引领下,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更加注重专业能力、新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三个一流”是指以一流的学科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保障,“四个平台”是指以国际化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高校联盟合作平台作为支撑,“五个体系”是指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体系、专业化教材体系、课内外赛训联动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基础,实现了具有财经特色的工程管理硕士人才的培养。“研学”是指高水平的“研—教”相融的师资队伍,向国内外企业输入具有“研—学”能力的优秀工程管理硕士;“创践”是指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打造高校、企业、政府等联动协同的“学—训—创—践”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
(三)创立“学—训—创—践”全过程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创践”通道,创立了“学—训—创—践”全过程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为方法,通过校内外实训联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创”为平台,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践”为途径,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打造虚实结合实践平台
聘请企业导师,设立移动课堂,打造了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践平台,弥补了财经类高校缺少技术实验平台的不足。学院通过共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解决了财经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不足的短板。与邻近工科院校开展实验室共建与合作,以完成课程所需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实验;与国内一流大学联合申请专业虚拟实验室,進一步拓展实践协作能力。依托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践平台,补足了财经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短板。
(五)通过搭建“4平台+5体系”,构建多层次“研—学—创—践”人才培养模式
2个“研学”平台+3个“研学”体系共同搭建形成“研学”通道:2个“研学”平台分别是指国际化育人平台和高校联盟合作平台,3个“研学”体系主要是指完善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和专业化教材体系。2个“创践”平台和2个“创践”体系共同搭建形成“创践”通道:2个“创践”平台主要是指校企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2个“创践”体系主要是指校内外赛训联动体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研学+创践”双通道,构建多层次“研—学—创—践”人才培养模式。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MEM研究生培养模式路径探索
(一)学校要发挥学科优势,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延伸
目前我国专业工程管理硕士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背景不同,在MEM培养体系中,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延伸。首先,组建专业领域实践能力较强的企业导师团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聘请企业导师进课堂,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主持产业、行业横向课题项目,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最后,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践基地,为高校学生专业实习提供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合作共赢[5]。
(二)移动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的结合
专业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以把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移动课堂、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驱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6]。移动课堂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带领学生到项目实地考察和学习,注重体验和实践学习,企业导师可以模拟真实案例环境,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实践,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同时,企业导师可以通过移动课堂,以专题形式给学生讲解实际工程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让学生了解企业现实需求和职业发展能力要求,开阔学生视野。
(三)课程体系建设需紧密结合行业发展
专业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专业性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MEM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加入,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持续完善建设专业工程管理硕士的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力度,财经类院校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建立虚实结合实验实践平台,弥补财经类高校缺少技术实验平台的不足。
(四)加強产教融合,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要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为专业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搭建实践平台,聘请行业优秀的专家和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多方协同育人机制[7]。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完善专业工程管理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实践标准;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3-03-01].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A/OL].(2012-03-16)[2023-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3]谭延亮,唐建锋,莫贻香.“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讨[J].高教学刊,2022,8(22):38-41.
[4]梁宝英,王永清,刘培云.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3(3):98-101.
[5]董海艺,侯丽敏.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5):45-53.
[6]董刘杨,田蜜,王逸如.产教融合视域下联合培养研究生路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5):82-86.
[7]王慧,崔卫华,巩克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11-12.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EM Cultiv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NG Ying, WANG Xiao-shu
(School of Investme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to mee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MEM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cultiv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MEM postgraduates in 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o study in depth the mode of MEM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cultiv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see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for MEM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cultiv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MEM; 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