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脆秆水稻科辐粳7号在庐江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023-11-27陈永广高时凤夏大东何立斌

农技服务 2023年11期
关键词:脆性田块纹枯病

陈永广,高时凤,夏大东,何立斌

(1.庐江县白山镇农技站,安徽 庐江 231531;2.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科辐粳7 号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跃进团队利用水稻脆秆突变体的遗传分子机制培育而成。201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号为皖审稻20190036,是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脆秆水稻品种,标志着理想的脆秆水稻基因从实验室的种质材料到生产应用品种的大步跨越。科辐粳7 号是科研人员历经5 年时间选育的秸秆易粉碎降解的新品种,该品种高效、低成本地解决了水稻秸秆还田难题。此外,研究表明秸秆变脆是由于纤维素降低、半纤维素增加所致,而脆嫩的秸秆是牛羊饲料的极好来源,脆性秸秆对于反刍动物来说适口性好,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价值也相对提高。因此,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的推广和产业化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科辐粳7 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总结科辐粳7号在庐江白山镇的种植表现,并介绍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1 选育过程

2011 年夏季在合肥以扬粳113 突变株为母本,该母本秸秆表现为脆秆,以武运粳7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海南加代。2011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1,2012年夏季在合肥种植F2 代,成熟时首先进行田间脆性判定,在脆性单株中根据生育期、株叶型、结实率、抗病性等再进行单株选择,室内进行糙米米质选择,保留优良单株。2012 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3 代,经过三亚、合肥两地的来回穿梭育种,2014 年夏季在合肥加代F6,2014 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7,选择生育期早于或接近当粳8号,株叶型、分蘖力、结实率等田间农艺性状好,抗性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穗萌等未发)的单株,同时进行室内米质筛选,保留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2015年夏季在合肥经综合选择后获得性状稳定株系15007,同时,在安徽金寨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株系15007 抗性表现好,定名为科辐粳7号。2017—2018年参加安徽六安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舒城县等地多点测试,均表现产量稳定,其产量均在600 kg/667m2左右,大田综合抗性均表现好。

科辐粳7 号的脆性主要是由理想脆秆基因IBC 控制表达,该基因脆性表达主要特性是在开花后茎秆开始表现脆性,并且叶片等组织不表现脆性,农艺性状优良,不影响田间农事操作。经“艾禾”(型号4LZD-5.0ZB2)机械打捆的秸秆粉碎情况测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 号较对照扬粳113 秸秆更易粉碎,小于10 cm 秸秆占76.3%,对照品种扬粳113 仅占15.9%。表明科辐粳7号易粉碎,粉碎效果好。

2 种植表现

2.1 农艺性状

科辐粳7 号于2022 年引进庐江县白山镇种植,于5 月25 日播种,全生育期150 d 左右。大田表现分蘖强,有效穗为21 万穗/667m2左右,株高适中,为93 cm;株叶形态好,每穗总粒数153 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6.3 g,成熟后期,熟相佳,青秆黄熟。该品种在抽穗杨花前秸秆脆性不明显,在开花后秸秆逐渐变脆,在白山镇金沈村种植66.7 hm2左右,经历了2022 年6 月至9 月长时间的持续高温干旱,该品种表现耐高温性,结实率高,抗倒性好,脆而不倒,综合抗逆性好。

2.2 抗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连续两年的抗性鉴定表明,科辐粳7 号稻瘟病抗性中抗,中抗白叶枯病,抗稻曲病,中抗纹枯病,高抗条纹叶枯病。

2.3 产量表现

2015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中,科辐粳7号的平均产量为557.55 kg/667m2,较对照品种扬粳113 增产8.36%,增产显著;2016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82.95 kg/667m2,较对照品种增产7.85%,增产极显著;2017 年安徽省中粳生产试验产量为535.8 kg/667m2,较对照品种增产7.77%。经2019—2021 年安徽六安、肥东、巢湖、庐江等多年多点生态测试和大面积示范表明一般产量为600 kg/667m2,高产可达700 kg/667m2。2022 年在庐江县白山镇66.7 hm2连片示范种植,平均产量为8 826.11 kg/hm2,不同类型田块的测产情况见表1。

表1 2022年科辐粳7号在不同类型田块的产量

2.4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6 年米质为部标三级,2017 年米质为部标三级。其中糙米率83.6%、整精米率71.6%、碱消值7.0、直链淀粉16.1%,多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标一级米标准。米饭油亮,口味回甘,米香味浓郁。

2.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沿淮等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最佳播种期在5 月底至6 月初,须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

3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3.1.1 毯状育秧标准 采用商品基质(含壮秧剂)育秧,秧龄控制在18~25 d,叶龄为3.5~4 叶,苗高15~20 cm。整齐一致,根系盘结良好,茎秆粗壮,无病虫害。

3.1.2 育秧准备 育秧前做好营养土、基质采购、规格为25 cm×60 cm 的软硬秧盘、标准苗床等准备工作。选取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水源、运输便利的田块作秧田,面积与大田比例1∶(90~100)。播种前10~15 d,进行上水整地,按照宽140 cm、沟宽30 cm 和深20 cm 的秧板,完成样板精做。围沟应比内沟深,做好后进行排水晾板。

3.1.3 播种育苗 适宜中粳或单季晚粳稻种植,可接空闲田、绿肥、油菜、小麦等茬口。空闲田、绿肥等早茬口可在5 月上旬育秧,油菜、小麦茬口应在5 月中旬育秧,若机插秧面积较大,应分期分批播种,各播期之间须间隔2~3 d,做到均能适龄移栽。该品种用种量为5 kg/667m2左右,用25%咪鲜胺浸种24~30 h,出水后装袋、沥水、拌种,用27%酷拉斯(噻虫嗪22.6 %、咯菌腈2.2 %、苯醚甲环唑2.2 %)拌种(每1 mL 可拌种500 g 干种子)、机械摆盘播种,盘播国标种子干谷135 g,基质与营养土按一定比例拌匀,按34~40 盘/667m2机械生产;室内暗化出苗,出芽80%左右开始秧田摆盘育秧。摆盘前2 d,对晾板的秧田铲高补低,填平畦面裂缝,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摆盘时先在整好的秧板上拉绳进行塑盘平直摆放,塑盘边缘相互重叠,保持床底土壤墒情。齐苗前为确保盘面湿润,且盘土透气,应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避免板面长期淹水。1叶1心期用24%满穗(噻呋酰胺)预防纹枯病,在机插前3~4 d 喷匀喷透,应做到控水促根,便于取盘,同时做好送嫁肥的施用,栽前带药下田。

3.2 机插技术

在机插前3~5 d 需及时精整移栽大田,做到栽插时田面平整、沉实。按25 cm×14 cm 标准调整好插秧机株距,1.8 万穴/667m2以上,每穴活棵5~7 苗。机插过程中应做到薄水浅插,水深1~2 cm,栽插深度0.5~1.0 cm,保持直线缓慢行驶,漏插率控制在3%以内,不漂棵。

3.3 大田管理

3.3.1 合理管水 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的原则。插秧后需及时查苗补苗(重点查看田块四周及连续漏插处),建立浅水层2~3 cm,1周内做到间歇灌溉,进行1~2次晾田,有利于栽后活棵。在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通过适时多次轻搁田,抑制无效分蘖。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10 d 左右断水,择机收获。

3.3.2 科学施肥 需有机肥和配方肥合理搭配。一是施足基肥,整地前施用45%三元配方肥30 kg/667m2和商品有机肥500 kg/667m2。二是把握好分蘖肥,分二次施用,第一次于栽后7 d 左右结合化除施尿素7.5 kg/667m2,第二次于栽后15 d 内施尿素10 kg/667m2。三是根据田间长势酌情追施拔节孕穗肥,分蘖末期烤田复水后施用,施尿素5~7 kg/667m2和氯化钾7.5~10 kg/667m2,视情况施保花肥尿素3~5 kg/667m2;后期根据情况巧施粒肥即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液体钾。

3.3.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草害防除。总体原则为“一封一杀”,即栽前或栽后土壤封闭。所有田块进行土壤封闭化除,用50%瑞飞特(丙草胺)70 mL/667m2封闭,保持3~4 cm 水层至少5 d 以上,然后退水栽插。或栽后1~2 d内用30%扫氟特(丙草胺)100 mL/667m2+10%苄嘧磺隆20 g/667m2喷雾。封闭后茎叶处理。原则上机插田在栽后15 d 左右进行1 次综合性局部茎叶处理(田块不平),结合退水晾田,可用稻青青(5% 氰氟草酯+5% 噁唑酰草胺)200 mL/667m2+48% 二甲灭草松100 g/667m2,或稻裕(10%三唑磺草酮)200 mL/667m2+灵斯科(3%氯氟吡啶酯)50 mL/667m2,或灵斯科(3%氯氟吡啶酯)50 mL/667m2+千金(10% 氰氟草酯)100 mL/667m2防抗性稗草和千金子。若有野荸荠发生,则将48%二甲灭草松改为56%二甲四氯15~20 g/667m2+氯吡嘧磺隆8~10 g/667m2;若没有阔叶及莎草科杂草,则不需施48%二甲灭草松药剂等。以上配方,用水量为30 kg/667m2,并做到均匀喷雾,药后24~48 h复水。

2)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绿色防控”的原则,重视“两虫三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按县、镇农技部门指导用药时间开展防治。要科学选择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用200 g/L 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5%阿维菌素悬浮剂100 mL,或20%多杀霉素悬浮剂15 mL+10%阿维菌素悬浮剂50 mL,或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5 mL+5%阿维菌素微乳剂100 mL,或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悬浮剂60 mL;防治稻飞虱,每667 m2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2 g,或80亿孢子/ 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90 mL;防治纹枯病,每667 m2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 mL,或32.5%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 mL,或75% 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 g,或1 000 亿芽孢/g 枯草芽孢杆菌60 g;预防稻曲病,每667 m2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 g,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 mL,或12%井冈·蜡芽菌水剂250 mL;防治稻叶瘟、预防穗瘟,每667 m2用75%三环唑粉剂50 g,或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50 mL,或40%稻瘟灵乳油100 mL,或6%春雷霉素可溶液剂50 mL。

坚持防治指标,减少不必要的药剂使用和防治次数,注意药剂合理混用和交替轮换使用;在施药时田间要有浅水层,药后保水5~7 d;建议在9:00 前和16:00 后施药,避开高温时段,防止高温中暑中毒;无人机防治用药液量不少于1.5 L/667m2,且要添加沉降剂,选择无风或微风时防治。

3.4 适期收获

根据秸秆饲料青贮要求,选择适宜收获期及时收获。尝试采用稻谷与秸秆均机械化收割,打捆等方式,特别是秸秆收集可能尝试多种收获方式进行。

猜你喜欢

脆性田块纹枯病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高强度厚壁钢的回火脆性研究